3 月 17 日,深圳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的科技之光再次点亮全球汽车行业。比亚迪在此召开超级 e 平台技术发布暨汉 L、唐 L 预售发布会,发布超级 e 平台,推出闪充电池、3 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
短短 35 天内,比亚迪以 " 天神之眼 " 高阶智驾战略、" 灵鸢 " 车载无人机系统、超级 e 平台 3 场技术发布会,完成从智能驾驶到能源革命的全方位布局。
能源革命的中国方案
" 为了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我们的追求,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也就是在充电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宣言在超级 e 平台上化为现实。通过全域 1000V 高压架构与 10C 闪充电池的协同,实现 1000kW 充电功率,将充电速度提升至燃油车加油的同等效率。数据显示,该技术使电池内阻降低 50%,充电电流达 1000A,配合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单桩 1360kW 的输出能力,彻底终结 " 充电焦虑 "。
据悉,比亚迪独创的双枪充电和智能升压技术,可兼容 98% 的公共充电桩。" 我们要让每一根充电桩都能闪充。" 王传福宣布,未来 3 年内将在全国铺开 4000 座闪充站,构建覆盖城乡的能源补给网络。这种生态布局,让特斯拉的超充网络瞬间相形见绌。首搭该技术的汉 L EV、唐 L EV 以 27 万 -36 万元价格区间直击 BBA 燃油车腹地,宣告 " 油电同速 " 时代正式到来。
技术突破背后,是比亚迪对电动化深度整合的系统性思考。超级 e 平台通过闪充电池、3 万转电机及碳化硅芯片的协同创新,实现从能源存储到动力输出的全链路优化。其中,全球首创的 " 三维离子通道 " 设计,通过纳米级涂层技术优化正极材料,配合液态电解质改良,将锂离子迁移速率提升 300%,使电池在 10C 倍率下循环寿命仍保持 2000 次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如果说闪充技术解决了能源补给问题,那么 3 万转电机则重新定义了电动车的性能标准。比亚迪此次发布的 3 万转电驱总成,将电机转速提升至燃油车发动机的 5 倍。比亚迪高级副总裁罗红斌直言:"3 万转电机不仅实现了车速的大幅提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电机重量,缩小电机体积,提高功率密度,重新定义巅峰性能,引领电驱总成进入 ‘ 3 ’ 时代。"
在芯片领域,比亚迪再次展现了垂直整合的实力。全新一代 1500V 碳化硅功率芯片,不仅将电压等级提升 50%,更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技术链自主可控。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支撑了超级 e 平台的高效运行,更为其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布局奠定基础。行业分析师指出,当芯片成本降低 45%,比亚迪已具备重塑行业定价体系的能力。
从技术突破到规则制定
比亚迪的技术矩阵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此前发布的 " 天神之眼 " 系统,以全栈自研的激光雷达融合算法,实现城市道路无图智驾、高速场景零接管,并将安全冗余标准提升至航空级,事故率降低至传统驾驶的 1/10。
" 灵鸢 " 系统则与大疆深度合作,通过全球首创车载伸缩停机坪、动态起降与智能跟拍功能,让汽车化身 " 移动勘测站 "。搭载该系统的方程豹豹 8 无人机版,70% 用户为一线城市高净值户外爱好者,30% 来自地质勘探、影视拍摄等企业客户。摩根士丹利预测,车载无人机带动的低空经济规模将在 2030 年突破 1.5 万亿美元,比亚迪以 " 空天地一体化 " 战略率先卡位万亿蓝海。
此次发布的超级 e 平台,不仅是比亚迪技术实力的集大成者,更是其 " 垂直整合 + 开放联盟 " 战略的缩影。平台通过 3 万转电机、碳化硅芯片、全域千伏高压架构等黑科技,实现电动化深度整合,从三电系统到能源生态全面革新。
王传福直言:" 未来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比亚迪要做的不仅是造车,更是构建无国界的科技联邦。" 从与华为共研智驾算法,到联合大疆定义车载无人机标准,比亚迪的 " 科技朋友圈 " 已覆盖芯片、能源、低空经济等关键领域,形成难以复制的生态护城河。
不难看出,比亚迪正以 " 天神之眼 "" 灵鸢 " 系统、超级 e 平台为支点,推动 " 中国方案 " 成为全球智能电动化的通用规则。这背后是多年累计超 1600 亿元的研发投入,以及 " 技术鱼池 " 中储备的超 4.8 万项专利。这不仅碾压了传统车企的转型节奏,更让特斯拉、大众等巨头在生态布局上相形见绌。
六角大楼的灯光一次次点亮,照见的不仅是比亚迪的技术狂想,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领跑的历史转折。在油电同速、空天地一体、生态联邦的变革下,一场关于未来出行话语权的战争已悄然升级。而比亚迪,正站在浪潮之巅,以技术之帆驶向全球化的深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