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生活 03-19
气球互联网后继有人,谷歌要用Taara建一张“光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继光纤宽带之后,下一代的主流通信技术、或者说互联网的 " 新基建 " 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如今以 SpaceX StarLink(星链)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应该被提名最多的一项技术,但在星链之外,谷歌也搞出了自己的技术硅光子芯片。

本月初,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 " 登月工厂 "(Moonshot Factory)实验室 Taara 项目就推出了同名硅光子芯片 Taara,宣布利用光束可实现 10Gbps 的数据传输速度。眼看 Taara 有可能改变全球互联互通的格局,就在两周后,Alphabet 方面宣布将 Taara 转换为独立的初创企业。

说起 Taara 项目,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前身 "Project Loon" 高空气球互联网项目。别看如今互联网相关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业界也早已开始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进行探索,但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全球依旧还有 30 亿人口仍未接入互联网。对于这部分尚未触网的人群,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可谓是垂涎三尺,因此作为 " 连接世界 " 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在 2011 年就启动了高空互联网服务项目。

在谷歌最初的设想中,处于 " 风平浪静 " 平流层中的高空气球将作为中继器来传输数据,但他们显然对于平流层气象环境的复杂程度预估不足,导致位于高空的气球根本无法长期保持滞空。最终在 2021 年,谷歌方面决定放弃无法实现低成本通信的 Project Loon。

然而 Project Loon 并非一事无成,它的光束传输技术确实做到了在高空向地面提供互联网服务,而新生的 Taara 就是将 Project Loon 的光束传输技术从空中挪到了地面。最初,早期版本的 Taara 还需要依赖机械组件(如镜子和传感器)来引导光束搭建 " 光桥 ",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体积庞大、且成本高昂。

显而易见,当时这个版本的 Taara 大概率会步 Project Loon 的后尘。好在 Taara 团队及时通过硅光子学(Silicon Photonics)拿出了解决方案,目前 Taara 采取了用激光束代替电子信号传输数据的硅光子技术,将数百个微型发光器集成到芯片中,并利用软件来动态调整光波阵面,以实现光束的精准追踪与校正,完全摒弃了此前的机械部件,体积也从交通信号灯那么大缩小至指甲盖的大小。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谷歌看到了 Taara 的商业化前景,让其从孵化器中独立成为一家初创企业?这是由于相比于 SpaceX 的星链,Taara 项目虽然看起来并不高大上,毕竟它既不需要部署在空中,也不用像传统的宽带网络那样埋在地下、而是可以在地面部署,也就是说 Taara 的激光终端可以快速部署在电杆、建筑物等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Taara 的激光终端与无线路由器其实极为类似,并且它既可以部署在城市环境中的高楼大厦上,也能部署在无人的荒野。除了部署成本低于光纤宽带和卫星互联网,Taara 的性能也更强,与在宽带线路中传输电信号相比,光桥中光信号的传输也不会因为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而带来额外的能耗开销。

在谷歌的实验室环境中,Taara 可以在距离 20 公里的地方以 20Gbps 的速度传输数据,在实际的户外测试中也已稳定达到了在 1 公里内实现 10Gbps 的速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使用光传输的 Taara 并不需要无线电频谱资源,这是因为光学频谱的带宽几乎无限,因此就使得它不需要像星链那样与通信运营商去抢夺频谱。

除了环境敏感性稍高,可能会因为雨雾等天气导致光桥被中断之外,Taara 几乎就毫无缺陷了。当下谷歌等科技大厂之所以会盯着元宇宙、AI 等新兴概念,其实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已知空间都已经被开发殆尽,它们的业务也覆盖到了互联网世界的每一寸。所以在这时候,谷歌等公司就急需一次属于互联网的 " 地理大发现 "。

全球仍有 30 亿人未接入互联网,这无疑就是这些巨头梦寐以求的第二增长曲线。只不过出于成本的考量,通过铺设宽带、建设基站的方式来让这 30 亿人触网的性价比太低,而高带宽、低延迟的 Taara,就使得谷歌也握有了一张通往新蓝海的船票。

所以在新一代的 Taara 芯片得到初步验证之后,谷歌方面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着手将其推向市场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谷歌 spacex alphabet 互联网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