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3-19
太狠了,不仅骗你钱还要卖你的个人信息!保险消费场景下,这些“刺客”千万要注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面临的风险情境也愈加复杂,网民可能遭遇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身份盗用等个人数据安全问题。保险行业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保通社注意到,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案例中,不乏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情况:在代理退保的案件中,非法金融中介常以投诉为由,索要消费者敏感信息,且不会妥善保管,甚至倒卖或用于办贷;不法分子冒充网络平台客服,以百万保障到期扣费为由头,诱导群众访问网址、共享屏幕实施诈骗……

监管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需关注自身信息安全,妥善保管证件、手机号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谨慎授权个人信息的留存和使用。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账户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保险机构进行冻结账户、修改密码等操作。

场景一:中介代理退保

" 非法代理退保 " 是指一些不法分子以 " 全额退保 "" 专业退保 " 等名义,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欺骗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并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更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 年 8 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 5 名涉 " 代理退保 " 黑产不法人员犯 " 诈骗罪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判处拘役 5 个月(缓刑 6 个月)到有期徒刑 5 年 9 个月不等的刑罚,处 3000 至 30000 元不等的罚金,并责令向被害人退回赃款 287572 元。

涉案人员谎称能办理保险全额退保等业务,虚构身份,编造各种理由骗取 7 名被害人钱财共计 300738 元,并在代理退保过程中,实施了诈骗客户钱财以及非法获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等行为。

2025 年 1 月,某地区人民法院判决 10 名涉 " 代理退保 " 黑产不法人员犯 " 诈骗罪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判处有期徒刑 7 个月至 3 年不等,并处罚金,责令向被害人退回赃款。该案涉案人员非法购买客户信息,冒充保险公司售后工作人员,谎称自己有 " 内部关系 "" 能办理保险高额退保 " 等,以此为理由向被害人收取手续费,实际上并未办理全额退保,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

监管部门也提示消费者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非法金融中介常以投诉为由,索要消费者敏感信息,且不会妥善保管,甚至倒卖或用于办贷。消费者要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切勿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予他人。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财产安全遭受侵害,请及时报警。

场景二:百万保障到期

2025 年 3 月,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徐女士接到自称 " 某短视频平台客服 " 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平台自动购买了一份保险,每月将自动扣费 800 元。由于徐女士急于取消该业务,便根据对方 " 指导 " 下载了 " 中银会议 " 软件,并通过该软件与对方通话。通过一番操作之后,徐女士银行卡内的存款被全部转走。

警方提示,徐女士下载的 " 中银会议 " 是一款新型诈骗 App,类似的还有 " 银联会议 "" 抖音会议 " 等,这些 App 利用 " 会议 "" 银联 " 等官方称谓迷惑消费者,实则用于窥屏诈骗。

类似的典型案例还有 " 百万保障 " 诈骗案件。北京反诈中心、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曾多次发送短信提示:"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网络平台客服,以会员或百万保障到期扣费为由头,诱导群众访问网址、添加聊天软件好友、下载安装涉诈 App、共享屏幕实施诈骗。如遇此类情况切勿轻信,凡是以扣费为由,要求您按照对方要求操作的,都是诈骗。"

据悉," 百万保障 " 实际是微信和支付宝等平台为用户支付账户提供的一项免费的保险保障服务,用于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此项保障完全免费,默认开通。当支付账户因被他人盗用导致资金损失时,均可申请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可达 100 万元。只要用户还在使用微信支付,就能够享受微信支付 " 百万保障 ",保障不会 " 到期 " 或者 " 过期 ",不会要求 " 缴费续保 ",更不会影响征信。

场景三:买卖个人信息

2023 年 3 月,山东济南公安机关发现,本地群众大量收到一儿童照相馆的广告骚扰电话。经查,该照相馆实际控制人席某倩为推广儿童照相业务,从家政公司、妇婴用品销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雇佣工作人员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同时,还将上述信息转卖至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牟利。2023 年 4 月,济南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 8 名,涉案金额 200 余万元。

近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了一则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典型案例显示,某保险公司代理人于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从他人处非法购买保险公司客户信息,并伙同其他保险代理人将违法获取的客户信息用于展业。

对于上述行为,上海金融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 " 的规定,依法给予该保险公司代理人禁止进入保险业终身的行政处罚。

除了购买个人信息,还有保险公司人员非法售卖客户信息的情况。有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提成,私自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保险购买情况等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这些客户随后不断接到各种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保险公司提醒,客户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保险账户信息和通信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

保通社注意到,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2022 年 3 月 15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部署开展银行业保险业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3 年 3 月,《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22 年第 9 号)正式施行,指导和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切实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个人信息 诈骗罪 信息安全 虚假宣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