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剁椒 Spicy Author 剁椒团队
作者|豆芽
" 这个男人能嫁吗?"
近期,相亲分析赛道又冲出来一位快速涨粉的达人—— @软软星,这次是更聚焦、更垂直的北美留子赛道,分析的案例也都是 " 有无绿卡 "、" 全款买 house 还是贷款 apartment"、" 先买跑车还是先买 SUV"...... 诸如此类的高端局,毫无疑问,最后依旧会拆解出 " 刚离婚 "、" 只是想找一个免费助理 "、" 被家里流放的庶子 " 等与光鲜的简历有强反差感的人设结论。
博主 @软软星 自 2 月 5 日开始发布系列相关短视频,此后保持着每 1~2 天更新的速度,2 月 14 日发布的《【北美投稿】这个在洛杉矶的阿斯顿马丁男孩能嫁吗?》成功出圈,点赞超 30 万。
虽然在此之前,@软软星也发布了星座、vlog 相关内容,但数据并不理想,直到开始发布相亲分析视频,直接开启了流量飞升。2 月 19 日,@软软星抖音粉丝突破 10 万;2 月 26 日,粉丝达到 18.9 万;截止 3 月 11 日,粉丝已经超过 31.4 万,不到 11 天的时间,抖音涨粉超过 20 万。
根据本人认证,"做这个系列一个多月的时间,全网涨了快 40w 的粉丝。"
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一批相亲分析师成功出圈,包括去年 3 天涨粉 40 万的代表性博主 @军师无念,靠 30 多个作品涨粉近 60 万的 @探长 杰森,巨大的流量热度下,也有不少情感博主陆续涌入了相亲分析的赛道,还衍生出了 " 这个女生能娶吗?" 系列视频。
按理来说,这一类内容并不算新鲜、已经成功收割过一波流量,而且很多去年走红的博主也大多陷入涨粉停滞阶段。
因而 @软软星 的走红,难免让人意外,为什么一眼套路化的相亲分析,还能持续吸引粉丝?为什么依旧有大批粉丝热衷于看 " 相亲分析内容 "?跟着 " 软老师 " 学习的粉丝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
目前 @软软星 除了抖音外,也入驻了 B 站、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且微博是 " 受到官方的邀请来这里同步更新 "。
此外,去年很多相亲分析博主已经通过付费直播连麦、情感咨询、卖课等路径成功吃到了第一波红利,那今年除了流量外,包括 @软软星 在内的相亲分析博主们还能赚到钱吗?
" 福尔摩斯红娘 ",如何时隔一年杀出 " 相亲分析 " 赛道?
一块白板、一个情感老师的身份、一句 " 这个男人能嫁吗?" 的经典开场白,接着就是堪比侦探的细节推理、最后导向一个强反差感的结论。
乍一看,@软软星 的内容模式与此前风靡的相亲分析内容并无二致。但细细观察,就可以看到 @软软星 套路化内容模式背后,是更精准的群体定位、更具反差感的爽文故事、以及更鲜明的人设,最终让其能在时隔一年、流量退潮之后,再次从相亲分析赛道突围。
相比普遍被相亲分析博主拆解的 " 相亲高质量男 ",比如国企工作、有车有房、父母双职工等,@软软星 直接定位到了北美留子,将拆解对象拉到了有兰博基尼、有绿卡、名校背景的 " 高端局 "。
通常这些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很难在大众化的相亲市场上流通,@软软星 的视频相当于给大家提供了观察 " 上流相亲局 " 的窗口,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窥探欲。
而高端的配置,也意味着更大的反差。这一波相亲分析博主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拧干相亲介绍中的人设水分、甚至通过 " 没有标体重信息 = 胖 "、" 没有说毕业学校 = 学历不咋地 " 等绝对化的推断,营造出一种 " 揭秘情感骗局 "、" 如何避开相亲大坑 " 的观感。总结下来,就是 " 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没说什么 "。
虽然是留子高端局,@软软星 分析起来也是毫不手软,再光鲜的履历,经过层层侦破,最终也将成为 bug 叠满的 " 相亲危险分子 "。
开兰博基尼的 IT 男实际是中年乍富、目前辞职重仓 NFT 的 " 赌徒 ";自称纽约客的房地产从业者,拆解完变成爱装又油腻的房地产中介;年入 250k 美金的西雅图程序员,转眼成为 visa 面临过期随时被遣返、即将被流放温哥华的 " 流动人员 "......
看似身处精英阶层的高质量相亲男,被拆解完之后变成了 " 满是心眼子 " 的计较男,这种反差感解读很难不让观众上头。
与其他相亲分析博主侧重于下结论不同,@软软星 更多是通过细节要素强分析,本身海外留学 / 工作背景的人设,涉及很多大众知识盲区,比如工作签证、头部科技公司的发展动态和薪资构成、不同车型及应用场景、房价等等,也就给了博主更多解读空间。
例如,通过 " 曾任职新版 Faang 公司 " 以及中年暴富的信息,结合几家公司的发展,推测出实际任职的是英伟达;通过 " 一辆红色限量版的车,车标是某种动物 ",最后推测出是道奇 90 年代产、目前已停产的皮卡。
一顿分析推理下来,不由让人感慨," 老师知识面太广了,不做笔记都跟不上 "、" 这哥要是多写几句,老师估计连他亏损多少都能推理出来 "。
也就是说,@软软星 的内容虽然在结论推测上也是绝对化的,逻辑看似自洽、但并不严密,但很多分析思路和信息本身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也是其吸引粉丝的一个关键。有粉丝表示," 没有相亲的需要也爱看,对语言抽丝剥茧的能力生活工作中也能用到。"
而且这种强分析、解题性质的内容,也吸引了很多 " 懂行 " 的人加入进来追加分析、甚至纠错。
而且 @软软星 本人的人设也非常鲜明,紧凑的节奏、利索的表达、犀利又不失幽默的风格,进一步强化了视频内容的识别性。
除了在审判 " 相亲男 " 时犀利外,@软软糖 面对一些不友好评论是也是直接开骂、毫不手软,被粉丝称为 " 梦中情醉 "、" 老师好会骂 "。
相比其他相亲分析博主,@软软星 的内容其实揭开了精英阶层的相亲面具,透过漂亮的履历看到一些精心藏起来的小心思,在这一赛道打开了差异性、满足了很多人的窥探欲。但这本身也与博主本人的履历有关,据了解 @软软星 也是留子一员,且是加拿大永久居民,目前已在加拿大生活 10 年。
被拆穿的套路化相亲分析,为什么依旧有人爱看?
其实不论是 @软软星,还是去年走红的其他相亲分析博主,虽然分析对象各不相同,但内容模版非常相似,甚至有一套可以广泛套用的模版,比如 " 遇整减 3、过 5 减 3、过 8 加 3" 的身高法则、" 学校是 TOP5 意思就是第五 "、" 爱好红酒、哲学、高尔夫,总结为爱好装 "。
但很多绝对性的推测、套路化的模版实际经不起推敲,满是逻辑漏洞,去年这一波内容火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网友分析了背后的套路,甚至很多博主分析的对象并非真实案例、而是剧本。
即便如此,仍然挡不住网友 " 逐字学习 " 的热情。
因为这种流量热度背后,本质投射的是普遍存在的情感焦虑。不仅仅是相亲分析视频,很多情感博主之所以能持续吸睛,就是抓住了亲密关系、情感关系中的痛点。
而那些反复品读情感分析的网友,其实也是一边看乐子、一边试图为自己的情感困局找解法。@软软星 除了发布短视频外,也会不定期直播。与视频里犀利吐槽的风格不同,@软软星 的直播更像是一个大型留子相亲局,连麦的网友将自己的硬件条件摆上台,提高匹配成功率。
既有 "01 年 164 在 UA 上学的萌妹找靠谱男 "、"174 二代白富美找同消费层对象 ",也有 "04 年纽约 ABC 男找 90 后普通女,普通 = 软软老师长相 ",还有毫不掩饰试图通过亲密关系跨越阶级的、想成为邓文迪的人," 目标是开法拉利的、身家 10 个亿,能用资源帮助自己事业的人。"
去年很多相亲分析博主转头就能开课、1v1 咨询,又怎么不算是一种情感焦虑的具象化呢?
另一个层面,虽然有不少人诟病案例的真假、试图分析出逻辑漏洞,但并不影响这一类内容的流量,因为这些暴露出人性阴暗面的反差分析,反而成为了荒诞现实的一种映射,尤其是相对功力的相亲市场的反映,成功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 剧本是假,但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网友本身是抱着这种心态才看相亲分析视频,而这是长期藏在相亲市场中,但并没有被揭示出来另一面。毕竟大多数牵线人只会通过扬长避短、劝告双方放低要求来促进成单率,最终导致相亲市场的履历膨胀,真假参半。
之所以说这些反差是荒诞现实的映射,从评论区就能充分感受到。有不少网友分析自己遇到的奇葩的相亲对象、活真实人设,比如 " 家里 5 个姐姐,但说自己是独子 "、" 很符合我堂弟,父母体制内,他大专,没主见什么都要问父母 "。
很多人也将自己碰到的相亲对象的条件发出来,让网友们帮忙解题,或者求博主详细拆解。
当然像 @软软星这种强分析、门槛较高的拆解,也会吸引很多没有强情感需求的人看乐子,甚至会有人特意毛遂自荐、花钱投稿让博主来分析自己。
视频中的兰博基尼哥,就是主动花钱投稿上小白板;在温哥华反复创业、反复失败的男生,其实是博主本人的朋友;还有一位马上去悉尼读书、有女朋友的 00 后男生,刷了 2200 元的钻,只为了直播连麦让 @软软星点评一下自己 ......
这种社会情绪之下,情感分析内容不会真正退潮,网友们只会对案例、话术高度相似的博主失去新鲜,但只要分析领域换到新赛道、带来差异化的内容,依旧会有大批网友 " 学习 ",@软软星的走红正是如此。
相亲分析内容,能撬动多大的生意?
相比其他赛道的博主,从相亲分析赛道冲出来的博主们,有相对清晰的变现路径,且转化效率也会更快。
付费直播连麦属于相对前期、初步的转化试水动作,因为直播连麦门槛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几十到几百就可以连麦,便于博主测试粉丝的付费意愿,也可以通过连麦进一步筛选出有强付费意愿的核心用户群,情感博主基本上都会有付费连麦的选项,而且直播也可以做成切片的形式,丰富自身的内容池。
目前 @软软星 的直播就需要 1000 钻(100 多人民币)才能连麦,不过才刚入局一个月的 @软软星,除了连麦外,暂时并没有的推出其他的付费项目,不过根据目前直播间的相亲走向,未来不排除可能做 " 付费相亲局 " 的可能。
付费咨询才是相亲分析博主核心的收入来源,此前 @军师无念 曝出来的价格是包年 5 万,根据媒体报道,很多博主的咨询费用会分为单次、包月、包年,且还有基础服务、私教服务等不同档位,价格在几百到几万不等。@齐风聊感情 最新的价目表为:分析相亲对象 88 元,咨询报小时 200 元,包天 1180 元,包周 3880 元,包月 11880 元,去年对应的价格在 198 元到 3880 元不等。根据助理账号的朋友圈,咨询者不在少数。
这也是情感博主的普遍的转化路径,此前备受诟病的 @曲曲大女人,也是通过高价咨询费变现。
@军师无念还特意强调 " 这个课不是教你如何上嫁、怎么找有钱人 "。但事实上,在情感分析博主的视角中,情感本就是一种可被操控、可被量化的资源交易。
也有些博主尝试通过品牌合作、或者趁着流量创业来拓展收益。例如 @探长 杰森就曾与主打 AI 恋爱、AI 交友的 " 猫箱 "APP 合作,以及与可以在线连麦的 " 小陪伴语音 " 合作;@齐风聊情感 曾表示要自己做卫生巾品牌。不过品牌方向的合作,向来都不是情感博主的主要收入来源,可合作品牌非常有限。
对于情感博主而言,这些都是比较明确的转化路径,且只要人设足够鲜明,基本上都能有不错的收益。
不过就 " 相亲分析 " 这个去年出圈的垂类赛道而言,生意和内容流量正在同步退潮。@军师无念的橱窗里不再有课程链接,@探长 杰森今年还没有更新 " 这个男人能嫁吗 " 系列,@齐风聊情感 的卫生巾进展也无后续。
但不同于其他赛道,情感付费强依赖于博主个人 IP 的影响力,只要有足够独特的 IP 定位、足够有魅力的人设,不论是相亲分析师还是其他情感博主,都能在通过 IP 变现。以目前 @软软星的涨粉速度来看,未来的变现空间还是很有潜力的。
从去年一批相亲分析博主的出圈,到今年 @软软星的走红,说明 " 相亲分析赛道 " 依旧是一个丰沛的流量池,而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年轻人面对婚恋的焦虑、对现实相亲市场的不满。亦或者说,情感与亲密关系一直都是互联网经久不衰的流量密码,情感付费才能百试不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