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3 月 21 日讯 ( 记者 陈琼 ) 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日前陷入巨大争议,旗下酱油产品检出镉及 " 千禾 0" 酱油不是零添加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3 月 21 日,针对相关争议,千禾味业发表声明称,产品中镉来自原料,原料使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千禾 0" 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业内人士指出,千禾味业该项声明缺乏诚意," 信任的重建需要硬核证据,千禾应该公开原料检测报告或引入第三方验证。"
2025 年 3 月,有媒体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 13 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包括加加、海天、千禾等多个品牌。测试结果显示,送检酱油中,12 款检出镉,7 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中,检测出 0.011mg/kg 的镉,但未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 总砷限值≤ 0.5mg/kg,酱油原料豆类镉限值≤ 0.2mg/kg ) ,该检测结果引发大量关注议论,也引发了 " 千禾 0" 只是一个商标并不意味着 " 零添加 " 的质疑。
3 月 21 日凌晨,千禾味业发布声明称,公司快速启动自查程序对公司在售产品、在库产品及在生产产品进行检测,同时对生产流程、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进行了严格检查。经自查,公司 " 千禾 0" 系列产品符合公司生产工艺要求,在生产中不存在违反零添加生产要求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除生产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剂。公司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检出 " 镉 " 来源于原料,公司使用的原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根据千禾味业声明,媒体报道的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及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针对产品中检出微量 " 镉 ",公司解释称,镉作为天然存在于水、土壤及农产品中的元素,系由原料带入。
关于 " 千禾 0" 与零添加关系,千禾味业表示," 千禾 0" 是公司的注册商标,按商标法规定在核准的商品上使用。" 千禾 0" 是公司零添加产品的重要标识," 千禾 0" 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有严格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
这项声明并没有将千禾从危机中解救出来。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指出,千禾味业发布的声明暴露了其公关策略的严重失误。首先,声明中的 " 伪道歉 " 避重就轻。开篇便将责任归咎于公众的 " 误解 ",对核心问题——镉元素来源、零添加定义的模糊性——缺乏直面回应,被舆论批评为 " 错不在我,在你多心 "。其次,声明过度依赖法理逻辑。反复强调原料符合国标、商标合法,却忽视了消费者对 " 零添加 " 的情感期待。公众追求的不仅仅是 " 合规的酱油 ",更是 " 值得信赖的健康承诺 "。最后,声明中表示 " 自查合格 " 和 " 邀请参观工厂 ",但自查缺乏公信力,工厂参观也被质疑为 " 公关表演 "。" 信任的重建需要硬核证据,如公开原料检测报告或引入第三方验证 ",詹军豪指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调味品产品很难做到绝对的 " 零添加 ",国家现在对于零添加产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在严抓监管,但不是所有产品都完全具备 " 零添加 " 的条件," 消费者现在健康意识很高,但缺乏健康知识,很容易被所谓的零添加营销收智商税。另外,零添加产品也不是意味着最好、最科学、最营养和最安全的,还是要看整体配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相对于食品添加剂,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习惯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朱丹蓬表示," 千禾的回应应该往品质提升以及加强供应链方向,而不是甩锅给土壤等外界因素 "。
千禾味业长期以零添加剂作为卖点,在 2022 年海天味业添加剂双标门事件后,千禾味业产品受市场热捧,业绩创历史新高。不过随着各大头部企业均推出 " 零添加 " 产品,加之 " 零添加 " 概念被指模糊不明屡屡引起消费者质疑,千禾味业陷入业绩下滑困境。财报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营业收入 22.88 亿元,同比下降 1.9%;归母净利润 3.52 亿元,同比下降 9.2%。分产品来看,千禾味业最主要的两大产品酱油和食醋均下滑,前三季度酱油产品收入减少 2.44%,食醋收入减少 10.41%。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