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微众银行成立,在全线上模式下开启对普惠金融的实践,如今,已服务超 4.2 亿个人客户、累计申请贷款的企业数超 580 万家,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
金融科技发展瞬息万变,AI 原生银行时代已来,智能风控、自动化金融服务正重塑行业规则。微众银行如何持续发力、构筑自己的护城河,也是迈向第二个十年的必答题。
财经观察站 作者:嘉明
3 月 12 日,在微众银行举办成立十年后的首个 " 媒体开放日 " 活动上,微众银行行长助理方震宇表示," 微众银行正朝着‘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的愿景前行。‘全球领先’仍然需要围绕金融服务的核心使命展开,不仅是技术的领先,更是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的全面提升。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继承,更是拥抱更深层次普惠使命的开端。"
图源:微众银行官网
2024 年 6 月,微众银行全资控股科技子公司——微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微众科技 ")获批成立。微众科技以自主可控技术参与国际市场高水平竞争,提升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数字化能力,并支持海外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
站在变革前沿,微众银行的目标不止于领先,而是让科技回归金融本质,让中国数字金融模式成为全球参考答案。
服务实体,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的进步让信贷业务加速线上化,但真正的普惠金融不只是让贷款 " 更容易获取 ",而是确保原本难以接触金融服务的人群获得公平、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作为中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走出了一条 " 风险可控制、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 " 的数字普惠小微金融道路。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传统银行偏向大企业,贷款门槛依赖抵押资产和财务数据,导致许多轻资产、成长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如何打破这一困境,成为普惠金融落地的关键。
微业贷的推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摒弃传统抵押思维,微众银行基于数字化风控体系评估企业经营状况,让企业无需抵押即可获得授信。
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微众银行全面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覆盖广泛、生态建设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深圳,2.5 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有近五成的企业申请了微业贷科创企业贷款服务,微众银行为深圳地区科创企业累计授信近 320 亿元。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微众银行的探索证明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依托先进技术和精准风控,让真正需要支持的企业获得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迈向 "AI 原生 " 新时代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金融行业,微众银行则站在这一变革的前沿,积极拥抱 AI 技术,推动数字银行向 "AI 原生银行 " 迈进。
微众银行已构建起 AI 基础设施、AI 应用、AI 治理三个层次的 AI 系统化能力。在基础设施层面,微众银行自研了算力可调配、模型可插拔、成效可度量、模型资产可管理的 AI 工程化平台,支持 DeepSeek 等主流开源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同时,为提升网络带宽容量和传输效率、缩短模型训练周期,微众银行推出了金融行业首款自研交换机,并构建了软硬件全栈自主可控的 AI 智算网络解决方案,实现软硬件解耦与灵活组合配置。
在应用层面,微众银行在过往就已成熟应用分析型 AI 赋能精准营销、风险评估、智能运维等多个业务场景。随着生成式 AI 的发展,微众银行又孵化出智能创作平台、智能坐席辅助、智能尽职调查报告生成、智能编码助手等多个应用案例,有效提升了办公效率与员工体验、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如在财富管理领域,微众银行融合大模型、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 AI 技术 , 打造了 " 数智网点 " 智能财富管理服务,可为客户提供智能解答、产品推荐、交易办理等银行服务,创造更为智能、便捷、专享的用户体验。
在治理层面,微众银行已构建 "AI 应用热力图 ",该工具将全行 AI 应用划入 45 个区块,自动收集并分析各场景算力使用情况,有效从管理视角分析全行 AI 设施建设与应用发展情况,并将 AI 风险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技术出海,共建数字基建
金融科技的价值,远不止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是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与共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数字普惠金融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4 年,微众银行正式成立子公司 " 微众科技 ",迈出了国际化探索的关键一步,通过 " 技术出海 ",将自主研发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数字基建解决方案、AI 原生解决方案等输出到全球市场。
香港成为微众科技的落脚点,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仅有着丰富的金融生态,还承载着中国金融科技企业 " 走出去 " 的桥梁作用。
在香港,微众科技依托 Openhive 数字银行底座技术,成功帮助富融银行完成涵盖存款、贷款、外汇等五大核心业务领域的超 150 个子系统的升级与改造,大幅降低 IT 成本,提高了数字化服务能力。目前,微众科技已与香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超过 20 家机构展开合作洽谈,达成数千万美元合作意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