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之星 03-21
政府工作报告点爆深海科技,入海与上天同样重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3 月,黄金价格突破 3000 美元 / 盎司,再创新高;与此同时美联储在近期的议息会议上也仍咬死不降息,随后日本央行也跟着按兵不动。

很显然,在前面特朗普的略显癫狂的操作冲击下,全球经济走势步入了迷雾,没有人知道雾散去后会面对什么样的局面,这种不确定性让所有人都不敢贸然行动。

经济的不确定性冲击着 A 股,近期大盘在 3300 点缩量震荡,大家一边盯着账户里的浮亏,一边焦虑地等待着。在看似平淡的行情中,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悄然为经济注入新变量—— " 深海科技 " 首次被写入国家顶层设计。

深海科技:纸面规划开始走向产业化

当下的中国经济,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

国内传统基建拉动效应衰减、地产下行、出口承压、新能源赛道估值泡沫破裂等压力催促着市场,急切需要再捧出几个能承载万亿级资金的新故事,年头技术破圈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刚被写入 2025 年政府报告的深海经济,或许也是一个。

而比人工智能赛道更具备想象力的是,目前深海经济处于产业化初期,政策红利显著且尚未被资金炒作。在新能源车、AI、半导体等老牌赛道估值高企的今天更为难得。

眼下,人们对于陆地资源的开发程度逐渐加深,但海洋这个覆盖地球表面约 71% 的广阔领域,开发程度依旧很低,政策的推波助澜下,这片覆盖地球 71% 面积的 " 蓝色荒漠 " 是否会在未来缓发金光?

关于深海经济这词或许大家比较陌生,此前 A 股关于深海经济的炒作不多,其实深海经济并非新概念,只是过去长期停留在科研阶段。

深海经济绝不止挖矿和养鱼,深海经济是海洋经济的细分领域,聚焦于深海(一般指水深超过 1000 米的海域)资源的勘探、开发及技术应用,属于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门槛的产业。

其核心在于 " 深海资源产业化 " 与 " 海洋科技自主化 "。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深海捕捞和矿产资源开采,更扩展到了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深海能源利用、深海旅游与娱乐、海洋科学研究与教育以及海洋环境保护与服务等多个领域。

核心领域包括并不至于:

转折点出现在 2024 年,当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7.8%,其中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增速超 15%,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和国家的注意。

于是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深海科技 " 就被正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成为国家钦点的 " 新兴产业三剑客 "。

轻描淡写的修改,实际是国家战略级背书,也改写着行业的命运走向。

回顾历史,上一个享受同等待遇的有 2020 年那会 " 碳中和 ",被写入报告后催生市值破万亿的宁德时代。

不难想象,此次 " 深海科技 " 被写入政府报告有多高的含金量。从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见一斑,在政策发布后 48 小时内,中科海讯、宝钛股份等概念股连续 20cm 涨停,深海装备 ETF 单日净流入超 50 亿元。

天风证券、中信证券等也都连夜加班赶出研报,预测深海装备、海底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将迎爆发式增长。

从 " 题材炒作 " 到 " 价值重估 " 的关键

相比 AI、低空经济和商业航空这些更贴近生活、且几乎已经可以见到具体成果的产业来说,深海经济或多或少还是有些遥远。

初步以 1500 米以下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其产业链涵盖:

(deepseek 分类整合)

  而从近期 A 股的炒作情况来看,深海经济虽然短期在政策刺激下热度显著,但受制于技术门槛、业绩真空、商业化进程慢及市场整体环境,炒作其实尚未全面扩散。

未来行业是否能从概念炒作转向长期的成长主线?具体什么时候会是行业转折点?

从资源开发层来看,如何克服适应极端环境成为发展的技术难点。如万米深海压强达 1000 个大气压,几乎相当于指甲盖承受 1 吨重量,现有材料耐压性能不足,仍无法克服高压开采的问题;可燃冰开采面临 " 冰堵 " 风险,试采成功率仅 60%;多金属结核采集需在崎岖海底行进,采矿车故障率超 30%;热液硫化物开采面临高温(400 ℃)腐蚀,设备寿命不足陆地同类 1/3

从装备制造层来看,则有国产替代的 " 卡脖子 " 之痛。如目前的钛合金耐压壳体国产化率仅 75%,高端材料依赖进口;碳纤维机械臂耐腐蚀性能不足,使用寿命较国际先进水平低 40%,并且这个环节研发投入高,万米深潜器研发需投入超 20 亿元,中小企业连入场券都拿不起,且标准体系缺失,耐压测试、通信协议等标准都没有统一。

从技术服务层看则面对的是数据与生态的 " 双面夹击 "。如数据传输瓶颈水下 5G 传输速率仅 1Gb/s,远低于陆地 5G;深海潜标数据回传完整度仅 70%,影响决策准确性等问题,且各机构数据格式不统一,制约资源整合。 

从衍生应用层看,存在实验室走向市场难以落地的情形。如生物医药转化难,深海酶制剂提纯成本高达 10 万元 / 克,而基因编辑技术对深海微生物适用性不足,新药研发周期超 15 年,生物医药审批标准未考虑深海特性。

综合看目前人类关于海洋的探索和了解还是很低,导致这个赛道既需要技术信仰,如等待国产装备突破;也需要有政策耐心,按目前的协商进度,国际规则博弈可能持续十年。

而即便解决完了技术和地缘困境等问题,还有成本造价极高、回本周期超长等商业化落地困难的关键问题,未来则仍需要密切的关注技术突破与政策落地的实质性进展。

(犀牛之星研究院根据上升公司公开资料整理)

结语

黄金暴涨折射出对传统资产的焦虑,深海经济恰似 16 世纪航海家手中的六分仪——它不仅指向资源宝库,更暗含重构全球产业格局的密码。

在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人类终将走向高空和深海——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桥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从 " 奋斗者号 " 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到海底数据中心商用落地,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深海进军,即便问题和困境仍很多,但仍有不乏潜入深海的勇气的先行者们前赴后继——在那里,压力不再是阻力,而是托起万亿级产业的浮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深海 政府工作报告 a股 人工智能 日本央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