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指南者学员 R 学长
本科:浙江大学 自动化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理学硕士
(点击查看学长录取背景、个人经历)
GPA78 拿下港大、新国立录取,我却放弃这两所排名更高的院校,选择奔赴了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理学硕士。
而这一年左右的时间也经历了上班的社畜、无业的游民、香港的游客和港科的学生的身份转变,大概也因为这一年来的经历比之前朝九晚五的学生生活或者工作生活精彩的多,总是在感叹时间过的如此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向后来者分享在香港就读、生活等的方方面面。
"
在海景校园的就读体验 ...
"
尽管那个时候拿到了不止一个 offer,但是在综合比较了 HKU 的微电子、NTU 的计控与自动化还有港科的 EE、TELE 后,由于我更期望位置在香港的同时又能够更偏向本科专业一些,最后选择了港科的 EE 就读。
对科大最大的印象确实是社交平台上最闻名的海景,在图书馆自习存在很多美丽的 " 海景房 " 座位。另外,港硕几乎所有的活动,自习、上课、吃饭、运动等等,都可以在一栋依山傍海而建的 Academic Building 里完成,一开始来的时候可能会感觉不适应,但习惯之后又会感觉非常方便(尤其是相比港中文全在山里的独立建筑来说)。
我们专业主要以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为主,本科主要为 985,也存在一部分 211 和海本,大概有 70-80 人。应该说除了项目组队以外和认识的课友外,和其他同学并没有存在过多的交集,其实大家都不太熟悉。当然,也完全有可能在这一年的时间中认识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来一起努力。另外,院系也会组织每学期的一次免费郊游,活动一般包括徒步、自助餐等。
从项目上来说,如果期望一年毕业,我们专业是固定的 4+4 课程安排,每个学期至多只能选择四门课程,而不能选择很多人期望的 5+3 来让第二个学期更适合去做实习或者求职等;但是学生可以选择多上一门零学分的暑期线上课程来次年 10 月毕业,或者留一门课程到第三个学期上来 1.5 年毕业,这一设置对于学生灵活的安排后续计划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在选课安排上,课程容量基本上能够包含课程人数,选课不用抢。但是坦白说我们专业相比于隔壁专业(TELE、IC)来说,能选的课程非常之少,尤其是对于本科自动化或者强电背景的同学,两个学期都很可能会因为无课可上而被迫选择一门偏向于通信、微电子的的专业课,学的时候会比较吃力并且大概率对于后续工作没什么帮助。
所以非常建议学生在选课前先问一下学长学姐想上的课程情况,避免上课之后发现知识点倾向和自己以为的有很大出入。而对于有在内地或者 HK 实习的同学来说,也可以提前问清楚哪些课程没有考勤要求,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事情上。个人比较推荐的课程是施凌老师的两门控制课程,老师英语口语非常友好,课程讲解也通俗易懂,确实有很大值得学习的地方。
整体而言,我们的课程难度不算大,如果本科有一定基础的话,大部分课程应该都可以比较轻松,然后有更多的精力花在自己的事情上。而对于之前没有上过的课程,其实稍微多花一点时间也能够比较好的上手,老师基本上都会提供比较详细的课件。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语言问题,像我自己的英语就比较差,上课一开始经常会出现反应不过来的情况,但是一般专业课上过一两节之后,熟悉了大部分专业名词,情况就会改善很多,所以也不用特别担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个 6900 课程,独立研究。但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 Independent Study,EE 的独立研究在每个人只能选一次的情况下,持续时间也只有短暂的一学期,确切的说是从学期开始一直到期末考前后的大概三个月时间。
所以虽然选择 6900 确实能够替代一门课并提供给自己一段科研经历,但是很大概率也是做不出什么特别好的成果来的。所以对于期望在这一年当中选择这一门课的同学来说,我非常建议仔细斟酌学校所提供的独立研究项目并提早和教授或者指导的博士学长学姐多沟通,尽可能让这一课程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香港实习 / 求职攻略
之前来到香港也期望可以体验一下香港的工作。先给后来者一个很大劝告,就是如果期望在香港本土公司或者单位上班的话,语言会非常重要,基本上对于 local 的主管来说,粤语和英语一样都是硬性要求的语言,他们更期望寻找可以熟练用粤语完成日常沟通的雇员。
举个浅显的例子,如果想去麦当劳做兼职,显然不会粤语的你只能在后厨炸炸鸡而不是在前台点单。当然,对于很多中资企业或者学校实验室来说,基本上会英语和普通话就没什么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学校每年都有一个 stem 实习计划,这是香港政府给予香港初创公司和在港学生的一项福利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理工科类学生来说,在指定的初创公司实习,政府将直接提供固定一个月 11900hkd 的实习工资。
该项目在每年的寒暑假都可以自己申请,只需要通过公司的面试即可参与。在计划开始前夕,学校的就业网站每天都会上传许多公司的招聘公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尽早联系,可以说机会还是非常多的。我自己就在去年 12 月到今年年前在一家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工作的强度不高,还维持着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也和自己专业的匹配程度非常高,我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开学后也在接着实习。
另外,学校就业中心的网站上经常性的会发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聘公告或者招聘会,也会定期举办简历修改、面试培训等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求职,在就业工作上我认为学校做的还是挺不错的。我也认识几个在选择了在内地线上或者线下实习的同学,应该说如果有打卡要求的线下实习,在港硕第一个学期就开始的话,其实每天深圳香港两头跑(尤其是港科的学生来说),还是挺累的,不是特别推荐这样做,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路程上。不过如果真的已经找到了心仪的或者同类型工作,也非常推荐尽早开始实习,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益处。
其实很多港硕,尤其是是工科类的,本身就是以就业为最终目的和导向,而刚好港硕大部分课程都是在晚上进行的,白天本身就有大量的时间空余来做自己所需要的事情。我非常推荐在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好好的投实习简历、准备笔试面试等,然后在寒假或者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尽早开始实习或者拿到毕业后的全职 offer,获得一个完美的无缝衔接过渡。
在香港的生活比想象中的好
一开始我担心来香港生活会比较不适应,所以提前了大概一个月不到,在八月初就来到了香港生活。其实可以很放心的告诉大家,其实除了需要习惯一下当地的物价之外和狭小的住房面积外,另外的生活其实和内地基本上保持一致,甚至公交和地铁感觉对比于我的家乡还方便了很多。
租房的话,科大的位置由于相对比较远离市中心(偏僻),所以租房相对来说比其他学校略便宜一些,据我了解的常见租房价格在 4k-10k 一个月不等,随着租房时间、地区、楼盘的价格波动较大,丰俭由人。
这边的租房价格在暑假旺季和年底的时候价格可能会相差 2k 一个月左右,但是之前在找租房的时候很多时候房东都只接受半年付甚至年付,在这方面只能建议学弟学妹们早做打算,如果拿到 offer 的话就可以慢慢开始寻找住房,同时也记得货比三家,不用急着确定下来,在和房东确认前也最好自己或者让朋友帮忙去实地看一下,综合考虑通勤、房租、周围生活设施等因素。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房子所用的是窗机还是分体机空调,窗机大部分都不能除湿,也没有定时和加热功能,相对来说比较不方便。而香港的春天湿度非常高,如果是窗机的话特别建议准备一个二手或者自己买一个除湿机,不然回南天真的很难受。
我自己由于有认识的朋友在港中文读书,所以折中的选择了在大围合租。两房一厅,平均 7k 不到一人。在这里可以向大家安利一下大围周围的租房,周边不同的超市、菜场等生活设施非常多,同时不管是在周末期望去深圳消费还是在香港游玩,都有多样化的公共交通路线可供选择,在生活上非常便利。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去科大相对较远,而对于城大、中大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加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是科大的学弟学妹们,希望经常出去玩又兼顾学校的通勤时间的话,比较推荐彩虹、钻石山等地铁站周边,可以通过巴士直达学校的同时又能方便通过地铁前往其他地区。如果平常就比较宅,不太出去玩的话,住在大埔仔村的性价比就很高,离学校很近,租金也会相对便宜。
生活上,由于两个人经常一起做饭,其实相对来说成本就降低了很多,比较贵的是在外面吃饭。在学校里吃一顿饭(烧鸭饭、三送饭、猪扒饭等等)的价格大概在 30-50rmb 不等,而在外面吃一顿同样的便餐大概再贵 10-20rmb 不等。
另外,可能例如理发、出去吃饭改善伙食等,我自己更倾向于前往港硕的快乐老家——深圳来解决,基本上每次去深圳都可以先美美吃上一顿,下午可以理发或看电影,晚上还能逛超市搬运一些吃喝回来,性价比拉满!
另外,其实很多例如餐巾纸、衣服等日用品甚至家电,都可以直接用主流的平台进行网购,现在几个平台都有包邮到港活动,也极大便利了在港生活。整体上,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一个月所有的生活开支大概在 6k 左右,包含了吃喝玩乐以及水电燃气交通等费用,自己感觉过的还是挺不错的,今年下半年的开销也因为找的实习而 cover 掉了。
最后,我认为港硕的生活远比一开始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但是如果再来一遍的话,这一年我也许可以在方方面面都做到更好。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早做准备,拿到一个自己满意的 offer,快乐自信地开启人生在香港中的新旅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