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常观察 03-23
周云杰,想做雷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编辑 | 胡丽晶

出品 | 孟永辉

雷军的成功,特别是其与小米产品的深度绑定,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打造企业家个人 IP 的重要性。

流量红利的结束,以及短视频时代的兴起,更是加剧了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和出现。

可以说,但凡是有一个打造个人 IP 的机会,对于一家公司的掌舵人来讲,都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于是,当周云杰和雷军因机缘巧合站在了一起,做一个像雷军一样的人,似乎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得不说,和雷军站在一起,并且想要成为雷军,这样的思路,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雷军之于小米的重要影响,并且试图将雷军的那一套复制到自家的企业上,或许仅仅只是看到了结果,而并未真正观察到过程。

事实上,在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之前,早已不知道有多少个人想要成为雷军了。

事实证明,想要成为雷军并没有错,而能否成为雷军则需要市场和实践的检验。

不过,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并且以此来带动海尔的知名度,甚至销量,的确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周云杰能否成功成为第二个雷军,或许并不是他一厢情愿便可以决定的。

真正像雷军一样与自家的产品深度融合,并以此来赢得用户的信任,或许是他在成为雷军的道路上必然是需要思考的课题。

众所周知的是,现在的雷军,可谓是如日中天,众星捧月。

无论是雷军带领小米成功挤上造车赛道的牌桌,还是雷军作为新制造业的代表参加那场瞩目的会议并发言,我们都可以看出,现在的雷军,早已不再是以往那个被定义为「屌丝」的存在。

如果深度剖析雷军的成功,不难看出,他通过打造自身的 IP,并且将之与小米本身的战略、产品结合在一起,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说,雷军的崛起之路,正是小米崛起之路的真实写照。

当流量越来越贵,特别是当企业家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开始被打破,通过雷军式的操作,进而带动公司的发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新选择。

无论是张朝阳的物理课,还是俞敏洪的灼见,乃至是周鸿祎的公开课,我们都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方向。

对于海尔的周云杰来讲,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的。

当他与雷军绑定在了一起,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他能否接住这泼天的流量。

于是,我们看到了周云杰对于打造雷军式的 IP 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以及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海尔品牌提升的愿望。

同其他企业家的从零开始不同,周云杰本身其实是有着雷军所带来的种子用户和流量的,如果能够把握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对周云杰打造个人 IP 有充足的想象。

当然,我们同样还需要看到的是,打造个人 IP,并不是想要做就可以做的。

它除了和企业家本身的特质、兴趣爱好有关之外,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否持续不断地投入,并以此来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雷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夜之间爆红的。

如何借助一波又一波的流量,并且将其与自身,乃至自身背后的企业结合,才是保证能否成功的关键。

对于打造雷军式的个人 IP,无论是周云杰本身有意,还是外界鼓噪所致,其实,周云杰背后的海尔,与雷军背后的小米,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以往,我们所认为的海尔,仅仅只是以家电为主导的企业,其实,现在的海尔,早已不再是一家以家电产品为主的企业,而是成为了一家涵盖诸多业务门类和产品线的存在。

对于海尔来讲,如何在如此多的产品当中找到一个集中的爆发点,并且建立与用户、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无疑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周云杰背后的海尔,与雷军背后的小米,其实在产品上,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的。

如果能够将雷军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周云杰的身上,并以此来带动海尔品牌的提升,进而带动海尔产品销量的提升,其实是有着很多的可能性的。

仅仅只是看到了海尔产品与小米产品的相似性,只不过是看到了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的表层。

其实,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海尔和小米其实都是属于制造业的代表。

如果我们将海尔看成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代表的话,那么,小米则是新型制造企业的代表。

对于身处制造业的海尔和小米来讲,它们打造企业家个人 IP 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直接将流量导入到具体的产品上,从而实现产品销量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雷军之所以会成为雷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小米成长于互联网,并且真正将互联网看成是公司战略的铁三角之一。

可以说,小米与互联网之间的天然联系,才让雷军对于互联网,对于流量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对于周云杰来讲,如何补上这一课,或许才是决定他能否顺利成功雷军的另外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

说到底,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还是需要将自身的产品与自身的 IP,以及他所面对的用户建立联系。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网感」。

对于周云杰来讲,如何提升自身的「网感」,并且真正将这样一种「网感」附着在自己身上,才是决定他能否真正成为雷军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因。

当「成为雷军」的大势渐成,特别是当海尔与小米本身有着如此多的深层次的联系,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核。

即,纵然是打造企业家的个人 IP 非常重要,但是,依然不能忘记自身的主业,依然不能忘记自身的核心。

雷军之所以成为雷军,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在于小米本身有强大的产品力作为支撑。

试想一下,如果雷军仅仅只是打造了一个拥有了海量粉丝群体的个人 IP,但是,小米却无法及时地用拳头产品作为支撑,那么,雷军这样的个人 IP,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看看雷军每一年的年度演讲,看看雷军在产品发布会上的演讲,我们都可以看出,雷军之所以会成为雷军,其实更为核心的一点在于,小米本身的产品作为内在的支撑的结果,小米本身的产品与雷军的个人 IP 彼此相得益彰的结果。

对于周云杰来讲,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还是需要海尔本身的产品力作为支撑,特别是找到自身 IP、流量与海尔本身的产品之间的结合点。

当周云杰的 IP、流量与海尔本身的产品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关系之后,他才能真正成为第二个雷军。

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成为雷军所带来的流量,却并未真正实现流量与产品之间的相互支撑,那么,所谓的个人 IP,或许仅仅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其实,早在周云杰之前,我们业已看到过很多想要成为雷军的案例。

然而,那些想要成为雷军的人,之所以并未真正成为雷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本身所携带的产品,无法给他们的 IP 提供能量,抑或是他们的 IP,无法给产品持续不断地输血。

说到底,当产品与个人 IP 开始断裂,而仅仅只是各说各话的时候,那么,所谓的个人 IP,依然仅仅只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气的存在,依然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最终个人 IP 与公司之间不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是演变成为了一种互相戕害。

结语

当周云杰和雷军站在了一起,成为第二个雷军,成为了外界热议的话题。

当打造企业家的个人 IP 渐成主流和趋势的今天,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成为了一种顺理成章。

然而,仅仅只是趋势和方向,并不能够真正让周云杰成为雷军,真正学习雷军的网感,真正把握雷军成为雷军的内核,真正让个人 IP 与公司产品相得益彰,或许才是真正让周云杰成为雷军的内核与关键。

周云杰,想要成为第二个雷军,但是,周云杰,真正要成为的,或许是他自己。

只有这样,周云杰才能像张瑞敏一样,成为海尔的标签式人物,如同雷军正是小米的标签式人物一样。

或许,这才是周云杰的必答题。

—完—

《辉常观察》

由行业观察家孟永辉创办

专注深度商业观察与行业分析

商务合作联系

邮箱:michael5888@qq.com

获奖荣誉

2024 年网易新闻年度人气创作者

2023 年搜狐新闻百大观点作家

2022 年新浪财经头条年度新星

2022 年腾讯云社区年度优秀作家

2021 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最受欢迎作家

2020 年世界创新年会科技产业最佳观察机构

2019 年烽巢网最佳变革奖

2019 年腾讯云社区年度最佳作者奖

2019 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人气作家

2018 年百度百家千分好文卓越创作者

2017 年未央网最佳年度专栏作家

2017 年品途网年度产业影响力媒体 top20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雷军 小米 海尔 杰和 俞敏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