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 草莓季的欢乐却被 " 吃草莓生病 " 的现象蒙上阴影 , 不少人在食用草莓后出现上吐下泻、发烧等症状 ," 草莓瘟 " 的说法也在网络流传。一时间 , 草莓仿佛成了 " 致病元凶 "。但实际上 , 这背后很可能是诺如病毒在 " 捣鬼 "。诺如病毒不仅会在吃草莓的场景中引发健康问题 , 还在每年特定时段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诺如 " 从何而来 ?
诺如病毒于 1968 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市被首次分离 , 是引发感染性腹泻的 " 元凶 "。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为其活跃期 , 传播途径多样 , 最常见为粪口传播 , 受污染的食物与水易让病毒乘虚而入。需警惕的是 , 诺如病毒能形成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气溶胶颗粒 , 传播远、在空气中存留久 , 极易污染周边。在学校食堂、商场餐厅等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 , 借助气溶胶快速扩散 , 大幅增加感染风险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诺如 "有多可怕 ?
一旦感染诺如病毒 , 患者身体便会拉响 " 警报 "。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纷纷来袭 , 其中腹泻尤为明显 ,24 小时内腹泻可达 4 - 8 次 , 粪便多呈现稀水便或水样便。在这场身体与病毒的 " 对抗战 " 中 , 频繁的呕吐和腹泻会让身体像 " 漏水的水桶 " 一样 , 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迅速流失。此时 ,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如同给身体输送 " 援军 ", 显得尤为重要。
而东鹏补水啦电解质水 , 便是一位得力的 " 补给兵 "。每升东鹏补水啦含有超过 400mg 的电解质 , 科学配比了钠、钾、氯等多种关键成分 , 这些成分就像身体各个 " 战场 " 上的 " 协调员 ", 能够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 精准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 , 让身体的各项机能即便在病毒的攻击下 , 也能有条不紊地运转 , 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病毒感染带来的不适。
回到草莓致病的话题 , 草莓从田间到餐桌 , 多道环节都暗藏危机。在种植阶段 , 从开花到结果一般不使用农药 , 本应是安全的。然而 , 采摘时工人若携带病毒 , 包装材料被污染 , 或者运输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 , 草莓就极易被诺如病毒 " 盯上 "。
清洗草莓时 , 要把草莓放在带网眼的容器中 , 用流动的细水冲洗 , 既能避免表皮受损 , 又可冲走农药等污物 ; 注意洗时不要摘掉草莓蒂 , 否则农残会相对更高 ; 同时 , 不建议使用洗涤剂 , 因其残留物安全性未得到评估 , 有效性也未经测试与标准化。
" 诺如 " 如何避而远之 ?
预防诺如病毒 ,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 需要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个人卫生方面 , 饭前便后务必规范洗手 , 按照 " 七步洗手法 ", 用流动水和肥皂 ( 或洗手液 ) 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 , 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 将病毒拒之 " 手 " 外。饮食卫生同样关键 , 尽量对生冷、半生的海产品或水产品 " 敬而远之 ", 选择彻底煮熟的食物 , 同时时刻留意饮水安全 , 确保入口的每一滴水都是干净、卫生的。在人员密集场所 , 更要保持社交距离 , 如同为自己建立一道 " 安全防线 ", 并加强通风换气 , 让新鲜空气不断流通 , 不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
如果不幸感染了诺如病毒 , 除了第一时间前往医院 , 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外 , 也要持续补充东鹏补水啦这类电解质水 , 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 " 能量 ", 助力身体尽快恢复往日的活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