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9-21 日,备受瞩目的「2025 克劳锐第 9 届新媒体生态大会」在广西北海阿萨卡盛大举行。本次大会以" 潮涌新途 "为主题,汇聚来自全球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位内容创作者、MCN 机构、平台方及品牌方,共同探讨全球内容生态新机。
回顾过去一年,内容行业的发展复杂多变。
超头部的创作者空间非常稳定,但突破空间也非常狭小;
周更三条的创作者对上日更三千条的 AI,产能碾压成为问题;
MCN 机构整体增速持续放缓,向精收缩……
面对时代的挑战,内容行业要如何破界与共生?克劳锐总经理张宇彤做了《流动的黄金时代,内容行业的破界与共生》主题分享,从道、术、法三个层面为内容从业者提供建议。
以下内容整理自相关发言:
有人说,行业发展的密码,藏在思想的交锋中;而创新的火花,往往诞生于跨界碰撞的瞬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8 年前我们精心打造了克劳锐新媒体峰会这个 IP,坚持 8 年为行业做灯塔与汇聚的平台。
中国人讲,九九归一。在克劳锐的第 9 年,我们思考如何让行业的力量突破行业,突破界限、破除壁垒创造更加开放共生的生态对话。
于是,大家看到了今天的克劳锐第 9 届北海新媒体生态大会 K-World,这将成为一个世界型的内容活动 IP,我们希望能链接全球的创作者与生态,为大家带来理性的碰撞和感性的共鸣。
阿萨卡克劳锐峰会公园将是我们的永久场地。潮涌,今天的朋友们从四海而来,希望 K-World 大会的体验能够给大家带来新途,向北海而生。
每一年的开篇分享,我们都会加入对行业生态的一个小小企盼:
2023: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内容的高速增长下,呼吁创作拥有长期主义精神。
2024:疾风知劲草,随波不逐流。向创作者呼吁保持独特的创作力才是最强的竞争力。
2025:我们想讲流动的黄金时代,呼吁创作突破界限,在变化中永存。
表象平稳,暗流涌动
首先我们看一下过去一年内容行业的整体环境表现,我们称之为" 表象平稳,暗流涌动 "。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作者大盘规模变化,主要平台万粉以上创作者增速持续放缓,年增速 5% 左右,创作者规模接近 1500 万。
从结构上看,腰尾部连续 3 年成为增长的主力军,超头部稳定,但突破空间狭小。
从作品发布频率和涨粉数量来看,头部能够稳定产出,展现超强的商业韧性;中腰部黑马频出,差异化破圈,拥有精准受众。
对于有粉丝基础的创作者来说,是力争做一个超级头部,还是做高产的腰部博主,创作者站在了十字路口。
从内容格式的消费来看,直播与短视频保持了稳定的消费时长增长,中长视频及音频获得了更多的消费时长。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用户消费时长,一边是越来越难留住的注意力时长。很多创作者觉得数据不如从前好了,甚至越是用心创作,越是产生落差。当 AI 日更三千条,人类周更三条,产能的碾压是要数量还是要质量?
增长的用户市场与内容消费走向了 " 内卷化的困境 "。
与此同时,MCN 机构数量增速放缓,市场向精收缩。半数机构保持收入规模增长,但利润增长的机构不足 3 成。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机构从地域和业务延展上展现了巨大的变化 。
一方面向内扎根,更多的新兴机构从三四线城市走出来,并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一部分先行军在国际市场推进业务。比如,在美区探索电商、在中东开展娱播、在东南亚并购外国机构、在巴西经营自营电商等等。
机构跟着中国的平台,走向国际的市场,开始向外生长。
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新生事物:小宇宙的圈层文化还在持续激起涟漪;AI 短剧的生成;AR 技术实现的 Vlog,内容的视觉体验、生产过程、用户文化都在发生变化。
黄金时代突显,新生不断新生。
江河入海
内容创作者破解的道、术、法
道是规律,规律即是本心。
内容是服务于用户,与用户沟通的介质,所以要回归用户需求。
首先,要尊重用户、聆听用户需求。
其次,要与时俱进的去改变,从创作者变成工程师,把创意、内容、数据进行三维统和。
从创作者变成用户需求的工程师,尤其是在跨平台经营层面,需要根据不同平台重构内容的形态,并且接收用户的反馈与回馈。
当我与长视频作者 @渤海小吏 聊天的时候 ,他告诉我,他的视频在发布后的几天以后再看,他会看到不一样的作品。
这个作品比当初他自己原本的作品更让他兴奋,因为那是弹幕的力量,是用户在作品上共创的痕迹。
从术的层面:
长视频的品质化突围,团播的创意化制作,适老化与科普内容的门槛降低。
精品化的内容创作,要找到时代共同的情绪,创意创新内容模式;针对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才是升级内容的路径。
透过数据可以感知,创作者分布 TOP10 赛道较去年几乎没有变化,头部的热门赛道呈稳定态。
「生活记录」以总占比 TOP1 和增速 TOP5 的两方面跨维度优秀表现,成为连接大众刚需与增量市场的核心赛道。
「文化、IT 互联、三农」等垂类的高速增长,同时折射出了社会价值的转向,如用户精神消费的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惠和乡村振兴势能等,这些也加速了内容生态的重构。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创作者或海外题材的创作者,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比如 @保保熊、@李格 Greg、@维多利亚夫妇等。
海外创作者在中国社媒的生活切片,撬动了用户的情感共鸣,收获了用户的喜爱。
更多中国创作者在海外社媒开始了润物实践,加强了文化与生活的输出,并且带火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比如,国风服装、国风乐器、国风舞蹈、美食等。
内容行业一边在引进来,一边在走出去。
所以我们说,内容是液态的,唯有持续地流动,才能抵达新的海域。
驭浪生存,流动的黄金时代
最后我们想回到这个黄金时代的生存法则:拥抱变化,坚定初心,驭浪生存。
当 4K 超清镜头扫过青藏高原的褶皱时,我们对沧海桑田有了具象化的认知,@星球研究所 用大量高品质的内容让我们更爱地理。
当我们用动态热力图展示三国时期人口迁徙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显微镜和文明的望远镜,历史在@渤海小吏 的视频里,对每个现代人都有趣和有用。
当我们跳出传统红楼叙事,可以看到舌尖上的红楼,经济学基础上的爱情,还有用户评论共创的红楼,在@米三汉 的长视频里,名著《红楼梦》有了新的解读。
还有@风过大泽的拉片笔记 的影视大片,@时差岛 带来的每一座城市;动漫形象@我是不白吃 系列的心理书籍走进小学生的书本读物。
所有内容都可以,也都需要与时俱进地翻译与解读;人和内容共同构成传承的载体。而创作者即是内容的传承人,又是传播者。
内容的全球性流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万粉以上的海外创作者已经超过 2 万人。
海外创作者在不断流入,本土创作者在持续输出。
内容无国界,内容可流通。
最后,关于 AI。
不论是恐惧担忧,还是期待拥抱。就像李檬的新书《AI 红利》里面写到的一样:AI 的学习和创造力,打败的是那些东拼西凑的机械式创作,无法打败真正热爱艺术与创作的艺术家。
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巴贝特的盛宴》中有一句话:" 艺术家永远不会贫穷 "。
所以我们要于缓流中拥抱黄金时代,选择和接纳 AI 内容工程师,用更好的内容服务更好的用户。
在这流动的黄金时代里,愿我们在此刻的交汇中点燃思维的炬火,更愿各位带着全新的视角与能量,照亮行业的下一程星辰大海!
* 数据来源:克劳锐指数研究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