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度 03-25
景顺长城基金农冰立:对科技板块的中长期仍乐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财联社 3 月 25 日讯(记者 闫军)" 投资的核心在于找到那些能够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的公司,而不是追逐短期的市场热点。" 理解这句话并不难,真正能够做到却绝非易事。从买方到卖方,再回到买方,景顺长城基金科技军团成员、景顺长城新兴产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农冰立的职业成长经历,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年以来,DeepSeek 带动科技成为最火热的投资主线,不少科技主题基金涨幅居前,这一次,更为鲜明的特点是主动基金经理再次大幅跑赢被动指数,一批基金经理业绩表现突出,农冰立也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14 日,其管理的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 67.78%、79.98%,同期基准则分别为 16.60%、19.33%。(基金业绩、基准数据分别来源银河证券、Wind)

管理基金年限超 6 年,从传统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年限来看,不算很长,但对于科技类基金而言,5-7 年投资年限的基金经理是不少业绩优异基金的担纲。经历了市场的低谷期,又火速迎上了行情的风口,基金经理在不同市场阶段是如何应对,在当前如何理解市场,以及如何看待后市?都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我们也希望从这些对科技保持高度热度和关注的基金经理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逐渐精进的投资逻辑

农冰立的成长路径和其他基金经理略有不同,从买方到卖方首席,再回到买方,这让他对科技投资的理解更为不同。

农冰立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4 年毕业后加入彼时的泰达宏利基金(现为宏利基金),做了两年的 TMT 研究员,于 2016 年加入天风证券,并出任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并在次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前三名。

" 这段卖方研究员的经历,让我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行业洞察力,尤其是补齐了对硬件产业的理解。" 农冰立介绍。

经过两年的成长,他在 2018 年回归公募基金并接手管理一只濒临清盘的迷你基金,在 " 小熊市 " 中开始管理基金,这样的试炼是极大考验,他用较为保守的策略,在行业上进行了分散,逐渐形成了 " 科技 + 少量消费 " 的配置组合,并在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减少科技类的比重。

对于农冰立而言,2022 年以后的市场面临更多的挑战:2022 年市场整体下行、行业恶化先于龙头公司的环境下,要如何更好地控制组合回撤。

也正是这种艰难的阶段,农冰立的投资框架也在不断精进和完善。2022 年,他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并于 2023 年 7 月开始管理景顺长城品质长青。

" 在进行反思和分析后发现,自己原来的框架里过于强调单体公司的研究,从整体和产业走向思考相对小一些。" 农冰立介绍,在接手景顺长城品质长青后,投资上也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尽管还是自下而上进行选股,但他会把一半的时间花在公司背后的产业趋势分析上。

围绕着产业趋势,农冰立会去分析,产业趋势需求能否在未来两到三年间,维持健康向上的高成长或者稳定成长,以此来做方向上的判断。

而在产业趋势分析中,农冰立特别关注两个点:一是产业的需求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二是产业的竞争格局是否在改善。对于他而言,如果某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出现改善,即使增速不高,许多公司也会逐渐显现出投资价值。例如,2023 年底,他配置了一些消费电子公司,尽管当时行业整体增长乏力,但由于行业经历了三年的调整,部分公司开始走出困境,显示出投资机会。

三个维度的股票配置

产业趋势的判断决定了大方向,投资的落脚点则是个股的配置。

农冰立表示,他会比较关注产品的回撤,希望自己投资组合收益能适当地分布在企业的不同成长时间点,换句话说,会对组合里标的收益预期时间有不同的考虑。

因此,他将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相对成熟的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估值稳定,增速和盈利要求较高;第二类是高增长期的行业,增速在 30% 到 40% 之间,虽然增长周期不会太长,但阶段性增速可能非常高;第三类是没有业绩的公司,属于增长更早期的公司,甚至没有稳定的收入,但在特定时期仍有投资价值。

从农冰立当前管理组合的公开数据来看,其持有的股票对这三类公司均有涉猎。他表示对自己组合的换手率也会有所控制,不因短期的市场波动而进行剧烈的持仓调整,除非出现超预期的恶化或机会。

今年港股表现非常亮眼。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到,在农冰立管理的组合中,不乏港股上市公司。

在农冰立看来,港股市场的估值相对便宜,尤其是在 2022 年后,许多优质公司的估值已经跌至历史低位。在 2023 年,农冰立将更多的仓位切换到了港股,包括互联网、软件科技和 AI 医疗等领域的公司。

他分析指出,港股市场投资者以机构居多,因此更重视基本面,如果公司基本面好转,股价也更有上涨的空间。港股市场的成熟度其估值优势,使其成为他投资组合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A 股和港股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对于 A 股市场,农冰立认为,在 AI、云计算、消费电子等领域,许多公司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对 AI 产业的展望:应用与算力并重

春节后的 A 股、港股市场上,科技无疑是最靓的崽。经过一轮的上涨后,如何看待后市?农冰立对 AI 产业未来的长期发展,仍然乐观。

农冰立指出,科技产业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硬件迭代、性能提升和应用爆发。当前,DeepSeek 的进步让端侧和应用类推广的成本和路径有更多的模式,国内的基础模型落地的速度会显著加快。市场关注的焦点正在从算力转向应,AI 应用的机会将逐渐显现。

在应用端,他关注 AI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认为 AI 医疗是一个数千亿美元的市场,未来几年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外,他认为 AI 在消费电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也值得关注。

消费电子领域,DeepSeek 强大的蒸馏模型的性能,有利于手机企业在不同配置的手机部署更高性能的模型,个人助手类 AI 应用在手机端的普及时间点也会提前。同时,AI 眼镜等行业也有较好的机会。

自动驾驶领域,产业在 2024 年已经有比较大的进展,DeepSeek 将进一步加快国内企业的算法能力。他表示看好智驾普及带来的供应链机会,以及核心主机厂因为智驾带来的估值提升机会。

不过,看好应用不代表放弃算力,他依然持续看好算力。原因在于,算力是 AI 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阶段,AI 模型尚未达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水平,仍然需要大量的算力堆叠和硬件迭代。他指出,即使 DeepSeek 这样的开源模型出现,阿里等巨头仍然宣布了激进的资本开支计划,也意味着当前的 AI 模型距离真正的 AGI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冰立进一步解释,AI 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尤其是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尽管市场对算力的需求可能会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算力仍然是 AI 产业的核心驱动力。"2023 年到 2024 年,市场对算力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预训练和推理阶段,但随着 AI 应用的普及,后训练阶段的算力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长城 北京大学 基金 基金经理 长城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