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留位费,也许很多留学生都在上面栽过跟头。
" 交完港大 16 万留位费后的一小时,我就收到了梦校 offer。"
" 为了 14 万留位费,放弃港大去新国立,值吗?"
" 一些家庭,被留位费困住了。"
而所有地区院校中,港校的留位费有位离谱,动辄十几万港币的留位费让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望而生畏。
尽管如此,港校的留位费还在水涨船高,比如港浸会的 bm(商业管理)专业 23fall 留位费高达 17.1w 就已经引起过广泛争议,而今年就有学生反馈,25fall 这个项目的留位费已经到达了 19.7w 的高价!
有人说:学校设置高价的留位费是为了保证优秀的生源不会因为后来的 offer 而流失;
有人说:高昂的留位费困住了学生的选择,他们被迫无法选择最心仪的学校;
也有人说,对那些拿到冲刺院校 offer 的学生来说,缴纳留位费就是提前吃下了锁定席位的定心丸;
......
那么,在香港近几年疯狂扩招下,设置高昂的留位费,真的能让港校留住人吗?留位费的意义又有哪些呢?留位费可以退回吗?
从 1 万到 19.7 万,港校留位费的膨胀史
首先,很多还没参与过留学申请的同学们可能对留位费还不是特别了解。
留位费也可以叫做 " 占位费 " 或 " 押金 ",学校发录取 offer,只有当你在限定时间内缴付占位费后,录取名额才确定是你的,逾期不缴,则被视为放弃。
交了留位费,入学时可抵消部分学费,留位费也有预交学费的意思。
其实港校留位费的传统由来已久。
早在 2007 年,香港高校首次出台留位费政策,规定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需缴纳 10,000 港币作为留位费,逾期未缴视为放弃录取。
而在 2009 年港中文的一起事件彻底让 " 留位费 " 这个制度确立了下来。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因大量内地学生接受录取后未入学,导致学校资源浪费,次年该校开始要求缴纳全额学费(10 万港币)作为留位费。
其他港校(如港大、港科大)迅速效仿,逐步将留位费标准提高至学费的 30%-50%,商科、工科等热门专业成为重点。
目前,港校的留位费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传统,港校留位费逐年攀升,热门专业涨幅显著:
港大商学院从 2015 年的留位费约 8 万港币,涨到了 2023 年的 17万港币,而港中文金融学的留位费在 2023 年也高涨至 13 万港币。
但商科专业的贵也并非只体现在留位费上,高昂的学费是港校商科的另一大特点,比如今年港科新开的人工智能专业学费高达 50 万,堪称 " 港硕最贵学费 "。
好家伙,专业名字里多加了 " 创业 " 俩字,学费就比人工智能贵了整整 14 万,直接干到 50 万港币!都说香港商科学费贵到离谱,现在工科项目居然比金融还烧钱,这新专业一出来就直接冲到学费榜第二贵,就比 MBA 便宜一丢丢 ......
相较于商科专业,非商科的项目留位费就要便宜很多,主要归因于:非商科专业的学费没有那么贵,而留位费本就是学费中的一部分,分母变小了,自然而然留位费这个分子就变小了。
港校目前社科、文科留位费约 5-8 万港币(如港中文公共政策 8.5 万港币)。
但尽管如此,像港浸会 19.7w 的留位费在港校中还是非常少数的,与之相比,其他留位费比较高的项目还有:
近几年交叉学科盛行,值得一提的是交叉学科的留位费相较于纯文社科还是要高出不少的,比如港中文新媒体(8.2 万)、公共政策(8.5 万)等社科项目,虽低于商工科,但远超普通文科(5-8 万)。
天价留位费到底有利有弊?
有人说留位费留的是好生源,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有限,因此发的 offer 数量也有限。
假如在前期大家都接受了 offer,然而最后却没有就读,这对学校来讲是一种损失,对晚申请的学生来讲也失去了入读机会,所以学校就采用留位费的方式来合理安排 offer 发放。
比如以港大和新国立为例。
众所周知,作为亚洲地区的两所顶尖名校,港大和新国立常常被人拿出来比较,而这其中两所学校的录取生源可以说是高度重叠。
香港大学(HKU)录取时以 985/211 院校学术背景 + 高均分为双重核心指标,强调院校层级与学术成绩的均衡性。例如,商科项目对 985/211 学生均分要求普遍为 85+,双非学生需达 90+ 才具竞争力。
新国立(NUS)采用学科强校定向选拔机制,尤其关注申请者在垂直领域的院校专业实力。典型学科与院校匹配案例包括:
海事技术与管理: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海事类院校占据 60% 以上录取席位;
法学硕士(LLM):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录取率较综合类 985 高校高出 3 倍;
食品科学与工程: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农林强校申请成功率超 40%。
总的来说,哪家学校都想要好学生,但讲选择权 100% 交到学生手里未免太被动,留位费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尴尬的处境。
我们常说" 早申港,晚申新 ",具体而言,港校录取机制具有明显的时间梯度特征,首轮申请窗口往往具有最大录取概率,随着申请时间推移竞争压力会显著提升。
反观新国立则呈现出不同的录取节奏,其不仅对申请时点的敏感性较低,且相较港校往往更早发放录取通知。
这种时间差造成了经典的两难抉择:提前锁定港校 offer 的申请者通常对新国立持观望态度,毕竟放弃新国立产生的沉没成本远低于放弃港大——前者留位费通常在 3 至 5 万元区间,而港校留位费往往高达十余万元。
于是想去新国立的同学就犯难了。先收到港大 offer 了,十几万的留位费是交还是不交?新国立 offer 等不等?能不能等来 offer?
这其中又有很多同学因为害怕既错失了港大的 offer,又不能等到更好的录取,而最后落得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的局面,所以赶在 ddl 前就缴了港大的留位费,而港大也利用大家不想冒险的心理,用天价费用锁定了优秀的生源。
NUS 留位费均值4 万人民币(占学费 15%),港大商科留位费中位数18 万港币(占学费 45%),导致理性申请人倾向于优先锁定港大 offer。
78% 的港大录取者在 NUS offer 发放前已缴费,形成事实上的 " 单向选择 " 路径依赖。
比如指南者在前段时间分享的,我们有学员在交完港大留位费后的一小时就拿到了南洋理工的录取,而碍于留位费数额过高而不得不放弃南洋理工。
虽然成功拿下港大,但是我心目中一开始的梦校南洋理工却迟迟没有答复,指南者的老师们推荐我用港大的 offer 去催 NTU,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封自动回复的无用邮件。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距离港大留位费的截止日期 1 月 28 日只剩最后两天。
1 月 25 日凌晨四点,港大发来了催缴留位费的邮件,我的耐心终于消磨殆尽了。将近两个星期的等待,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对得起 NTU。上午十点半,付完了港大 16W 的留位费,我以为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仅仅一个小时以后,南洋理工 PE 的 offer 却姗姗来迟。真是造化弄人!我能做的却只有仰天长啸,大呼遗憾。可能是命中注定要去港大?
指南者留学,公众号:指南者留学" 交完港大 16 万留位费的一小时后,我收到了梦校南洋理工的 offer。" 一小时之差,竟让 985 学长与 NTU 擦肩而过!
除了放弃留位费,又或者是拒绝 offer,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针对这一难题,指南君也为大家找来了学长学姐的做法:
我陷入了两难:是交这笔费用,还是赌一把新国立的 offer?指南者老师建议我用港大的 offer 来 " 催促 " 新国立,争取能在港大留位费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拿到我的 dream offer。奇迹般地,就在邮件发出的当天上午,我便收到了我梦想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offer。
指南者留学,公众号:指南者留学" 我拿着港大保底的 offer,催来了新国立录取。" 从优绩主义出逃,985 学姐无痛拿下新国立录取!
当然事物有弊就有利。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交了留位费之后,就能保证学校会给你留位置。
缴纳留位费之后,学校就会为拿到 offer 的申请者保留位置,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例如澳洲大部分学校都是没有留位费的,学校发的 offer 数量会远远超出预计的招生数量,尤其是悉尼大学,当学生考到满足条件的语言成绩去换取无条件 offer 的时候会突然被告知位置已满。因此,缴纳留位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采取 " 先到先得 " 的录取方式。学校在确定好招生名额之后,会根据已经缴纳留位费的学生来确定招生量。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早申。
通常学校在第一批发的 offer 数量最多,然后根据缴纳留位费情况确定后面批次的 offer 发放数量。当招生名额满足预期数量之后,学校会开启 on hold 模拟,不再审理后续的申请,直到有同学放弃入学名额,学校才会继续审理,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留位费什么时候交?可以退吗?
这里拿港新英澳为例,各个地区的留位费缴纳时间都各具特色。
香港
又贵又急!ddl 一般是在拿到 offer 之后的 1-2 周内。留位费金额在 5w-20w 港币不等。申请延期一般只给 1 周时间,最多 2 周,甚至可能不接受延期申请。
新加坡
ddl 一般在拿到录取之后的 1-2 周,也有个别专业会给到 3 周的时间,例如 NTU EMME-C。留位费金额比港校人性很多,通常是 1w 新币左右。延期 ddl 给到的时间通常也是 1-2 周。
英国
相比于香港和新加坡,留位费性价比超高!通常是 1000-2000 英镑,不到 2w RMB。给的 ddl 也很长,通常是 1 个月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
澳洲
澳洲通常没有所谓的留位费,需要先满足 offer 条件(应届生需要先满足语言条件) 然后支付押金换 COE/con COE。
虽说各大院校利用留位费企图锁定优秀生源,但如果我们想申请退还留位费,有可能实现吗?
一般学校会在 offer 上明确标明留位费是 non-refundable(不可退款的),除非有极其特殊的原因,并且提供证据,学校才会 case by case 处理。
以港前三为例: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一般英国的大学都会有 14 天 " 冷静期 ",在冷静期内学生可以无理由向学校申请退还押金。(不过一般要扣掉 10% 左右的手续费)过了 " 冷静期 " 之后是不允许退还的。
但也存在特殊情况。由于英国的 offer 涉及到 con 语言和均分的情况,所以如果学生在缴纳了留位费之后无法满足 offer 上的条件,也可以尝试申请退还留位费,需要提供未达标的雅思成绩单(考试日期需要是拿到 offer 之后)/ 未满足要求的最终成绩单和 GPA。
例外,为了避免留位费的损失,指南君在此建议大家还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Q
收到了保底 offer,留位费只给了 2 周时间,但是梦校迟迟没有消息怎么办?
A
写邮件向保底院校申请留位费延期,一般理由充分的情况下,学校都会同意延期的,就算只给多 1 周时间也是好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向梦校写 love letter,争取录取机会。
如何有效避免出现纠结要不要交留位费的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申请的时候排好递交顺序,梦校优先,保底其次。但是保底院校也不建议太晚交,分论次的审理的项目建议最晚在第二轮截止之前要递交上去,避免最后失学。但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在本科期间努力把自己的成绩提高,多积累科研 / 竞赛和实习经历,提早备考语言考试。厚积而薄发,稳稳上岸!
✦
•
总体而言,各院校的留位费退费规定大致趋同,但具体情形仍需与学院进行沟通确认。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部分学院可能会以各种缘由,如未满足特定的时间条件等,来拒绝你的退费请求。
因此,同学们在决定缴纳留位费之际,务必深思熟虑:所获 offer 究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与自身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极具含金量等),还是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 " 保底 " 选项。
三思而后行,审慎付款,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