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十三行 03-25
北汽新能源不必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如果将汽车行业当成一个班级,可能有人还在磨铅笔、有人在抄前排的答案,还有人正想找老师延期交作业,于是问题来了," 同学,你作业写完了吗?"

2025 年,被不少人称作 " 体系化选手的机会窗口 "。尤其对国企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被重估的年份。谁会是第一个把体系优势变成市场动能的?谁能真正从 " 准备好了 " 迈向 " 跑起来 "?在这一波新能源洗牌里,很多人还在观望,还在犹豫,甚至还在做 PPT。但有一家企业,已经在实打实地干了。

如果你关注北汽新能源,会发现它最近有点忙,忙得很实在——调整公司结构、优化产品、智能制造两手抓。没有大张旗鼓的口号,也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北汽新能源开年这三件事,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却恰恰踩在了体系升级的关键点上。

所以,如果你问 " 下一个起势的新能源国企是谁 "?从当下这个节点看,很可能就是北汽新能源。

第一件事:调整,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

如果说一家公司能不能起势,最直观的信号,其实不是看有没有发布新车,而是看管理层是不是换得对。

3 月 18 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张国富升任董事长,刘观桥升任总经理。

两个人的名字,看起来低调,其实背景都很扎实。张国富是那种你给他一个方向,他能立刻调一张组织结构图出来的人。去年刚升任总经理,就一边抓技术、一边理架构,还不忘盯产品,几个月就把团队带出了新气象。刘观桥则是实打实的 " 销售老将 ",从北京现代到北汽集团总部,一路摸爬滚打下来,既懂营销打法,也懂大体系中的协同逻辑。

这两人去年 " 合体 " 之后,北汽新能源就像突然接上了电——节奏明显快了,动作也利索了。这次再一次升任,一个抓战略、一个盯市场,分工更明确,信号也更清晰:北汽新能源不是修修补补,而是重装上阵。

怎么理解张国富升任董事长?从 " 管战术 " 到 " 定战略 ",他的角色升级,不只是换了个办公桌,更是承担了公司向上走、走对路的关键责任。他在年初工作会上提出的方针一针见血—— " 以量为基,以利为本,以名立势,向新而升 "。翻译一下:销量不能丢,利润要守住,品牌还得打出去,更重要的是,一切要围绕 " 新能源逻辑 " 重新来。

而更有味道的是他提的 " 五敢 ":敢想、敢拼、敢干、敢为、敢赢。你听听这几个词,哪像是国企高管讲出来的?活脱脱就是创业团队的气场。他还说," 常识的事要打快,本质的事要打透 "。不是喊口号,是句句都透着干货和效率。

刘观桥上任同样值得大家细品。他其实是北汽新能源最懂市场节奏的人,去年围绕享界做的一系列动作,不管是渠道推新、定价试探,还是终端运营细节,都展现出明显的市场化思路。这次把销售工作正式交到他手上,说明他的打法被验证有效了。

他在 2025 年工作会上定下了五大目标:销量要涨、渠道要全、价格要稳、品牌要响、团队要强。听着简单,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别光卖车,要把品牌 " 卖进用户心里 "。

接下来,营销体系会有三个关键词:拉动、保障、夯实。也就是说,不只是靠投广告、打价格战,更要从用户运营、销售渠道、组织执行力这些基础能力入手,把 " 卖得好 " 变成 " 卖得稳 "。

你可能看到过那句梗:" 同学,你作业写完了吗?" 很多新能源车企现在还在开会、复盘、等风来,北汽新能源已经交了三页作业了,而且不是交差,是认认真真做完了——先把人安排对,再把方向定清楚,接下来,才是产品和打法的全新上场。

第二件事:享界 S9 增程,瞄着 56E 就是干

享界 S9 一直不遮不掩地把目标瞄准在德系中大型豪华轿车上,纯电版本上市时,就被市场解读成 " 冲着 56E 来的 ",现在加上了增程版本,依旧是同一个目标,但打法更灵活,火力更猛。

31.8 万元的预售价,配上覆盖长途焦虑的增程系统,等于说这回不仅是要打,还要打得更准、更狠。而且,按照鸿蒙智行一贯的 " 价格反向惊喜 " 逻辑,上市价比预售价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懂行的消费者已经开始盘算:这不就是用国产新能源的价格,买德系豪华的排面,还附赠一整套华为的智能驾驶和座舱体系?

那说到华为,就不能不说自动驾驶——而且这一次,是 ADS 3.3 版本。

老实讲,过去我们聊 ADS 3.0 的时候已经觉得很强了,尤其在城市无图通行这一块。但你要知道,3.3 跟 3.0,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事。不是版本号变了一位,而是核心硬件差距拉开了一个世代。

3.0 能 OTA,3.3 要靠堆料。

有网友认真算了一笔账:光是四颗激光雷达的硬件成本就超过 2 万元。用段子说,这波堆料不是营销,是实打实的 " 平权运动 " ——把过去只有顶级旗舰车型才配得上的激光雷达、感知系统,直接下放到了中大型轿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9 增程用上了 192 线的激光雷达。这个 " 线 ",可以理解成视频的分辨率,192 线意味着它 " 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快 "。虽然这个指标对普通用户来说听起来很玄学,但有个粗暴的对照方式:你把线数当成 " 视力表 " 的等级,别的车是裸眼视力 0.8,它是配了双筒望远镜上阵。

再往后看,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华为将在今年四季度把 ADS 4.0 率先上车问界 M9,那么同属 "9 系 " 的享界 S9 是不是也有机会升级?至少从平台和战略角度看,S9 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S9 现在卖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未来半年的技术预期。买它的人,不只是看当下功能,而是锁定 " 后面还有 " 的升级红利。

更别忘了一个事实:在享界 S9 之前,中国品牌从未真正撼动过德系豪华轿车的统治地位。过去,40 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轿车市场,几乎是宝马 5 系、奔驰 E 级、奥迪 A6L 三家包场,堪称铁三角。

但 2024 年,格局变了。享界 S9 纯电版已经连续 7 个月夺得该级别销量第一,撬开了豪华轿车市场的一个角。

所以别再说北汽新能源 " 还在转型 " 了,它早就用 S9 完成突围了。接下来的问题,只是:还能跑多快。

第三件事:能造硬货,更能讲故事

在人人都在讲 " 智能化 " 的今天,真有人把智能和制造都干明白了,反倒显得低调了些。

很多人以为,享界是华为主导的 " 表面明星 ",而北汽只是 " 代工伙伴 ",但如果你把这件事看简单了,那真的就错过了一整条产业链重构的逻辑,北汽新能源的深度,远比你以为的要深。

先说个常见误区," 极狐是极狐,享界是享界 ",这不对。你今天在享界 S9 上看到的高级感、稳定性、制造品质背后,恰恰是北汽这几年围绕极狐体系打下的地基,这包括与麦格纳的合作、包括智能工厂的投入、包括制造体系的重新标准化。

说白了,享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踩着北汽新能源和极狐多年打基础的肩膀起飞的,当然也包括北京奔驰的 500 万产量。

汽车分两块,上半身拼智能,下半身拼制造,两条腿一起走路,走得才稳。智能这一端,北汽有华为;制造这一端,北汽有密云工厂。

华为刚刚提到过了,我们不妨看看这家工厂的底牌到底有多硬。

每分钟下线一辆车,真不是夸张。密云工厂目前年产能达 12 万辆,后续能扩展到 30 万辆,生产节奏达到 " 一分钟一台车 " 的高效率,已经不是试验线,而是量产线。从冲压、焊装到涂装、总装,每一个环节都对标豪华品牌标准——说白了,你能在奔驰工厂里看到的 " 工艺 ",在这里一样能看到。

一车一档,实时记录全程追溯。考验工厂制造的不仅是自动化,还要数字化 + 可视化,比如密云工厂全厂设备 100% 联网,每一辆车都能做到 " 一车一档 ",细到螺丝的扭矩都有 105 组系统实时记录、全过程追溯。更 " 玄学 " 的地方还在于质量控制,比如蓝光在线监测系统对整车 431 个关键测点进行 360 度实时测量,精度控制到 ± 0.5 毫米,发丝级的标准,这事北汽干得极严。

这么一圈讲下来,你就会明白,享界 S9 能打,不只是因为 " 有华为 ",而是因为 " 背后是北汽 "。靠智能上牌桌,靠制造定胜负。北汽新能源这次把智能和制造两手都握紧了,不靠喊口号,不靠比 PPT,靠的是产业深度、体系实力、技术落地和制造韧性。

一句话:智能时代,干得要多,干得也要巧。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北汽新能源 国企 新能源 北京现代 翻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