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网 03-26
创投视角看两会:六大核心话题与相关政策梳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中旬,2025 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

2025 年既是 " 十四五 " 的收官之年,也是为 " 十五五 " 谋篇布局、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刻。

我们关注到," 狠抓落实 " 成为本次两会释放的鲜明信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

这让我们联想到,在进行早期投资时,我们如果看准了有潜力、又长又宽的赛道(β)和优秀的创始团队(α),也会一次性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项目的长远发展。

作为一家早期投资机构,我们从两会中看到了一些与创投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潜在的机会。我们将在本篇行研,从六个方面分享我们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思考:包括提振消费、财政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投资于人。

/ 01 / 提振消费

我们先来关注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的经济指标——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 CPI 预期目标从 2024 年的 3% 左右下调到 2% 左右。据证券时报统计,这是自 2004 年以来,中国 CPI 目标首次低于 3%。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鄢杰认为,CPI 指标设定在 2% 是基于近期物价走势的现实考量,是出于对当前物价低迷的积极应对。

我们也能看到,消费议题位列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政府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一、C 端:提振消费信心

2025 年,中国将发行 1.3 万亿超长期国债,其中 5000 亿用于支持 " 两新 "。具体来看:3000 亿元支持消费品 " 以旧换新 ",比上年增加 1500 亿元;2000 亿元用于支持 " 设备更新 ",比上年增加 500 亿元。

2024 年,是 " 两新 " 政策施行的第一年。发改委数据显示,2024 年," 两新 " 政策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 15.7%,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 67.6%。

以汽车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2024 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 292 万辆,置换更新超过 370 万辆,合计超 662 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 9200 多亿元。在汽车以旧换新中,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超过 60%。

今年," 两新 " 涉及的商品品类从 8+N 扩展到 12+N,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这四个类别。这一举措可能助推科技赋能消费品产业链,让产品更加智能化、科技化、数字化,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拉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增长。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 " 好房子 " 的概念,即不仅要让居民有房子住,还要住得更好。与此同时," 稳住楼市股市 " 这一目标也被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楼市股市是整个经济运行重要的风向标,特别是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如果楼市股市的资产价格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

两会后,政府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消费品牌,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等。这些措施或许将鼓励更多元化的消费形式,可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

二、G 端: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丰叔此前曾在播客中提到,消费税从生产端调整到消费端,是一个国家从生产制造型的国家变成消费和生产制造并重国家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从消费端征税,意味着城市要转换重点,思考怎么能让人 " 来我这里消费 ",类似过去几年的淄博、哈尔滨。那么,地方政府可能会拼命做好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

三、B 端:综合整治 " 内卷式 " 竞争

综合整治 " 内卷式 " 竞争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市场中屡见不鲜的恶性价格战,到近期 315 晚会曝光的低劣产品," 内卷式 " 竞争让企业与消费者深受其累。我们理解,综合整治 " 内卷式 " 竞争是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好产品、好服务,让企业和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

/ 02 / 财政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财政政策基调首次由 " 积极 " 转为 " 更加积极 "。这可能意味着,政府将释放更多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今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到 11.86 万亿,分为四大部分:财政赤字(5.66 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 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3 万亿)以及今年新发的一笔 5000 亿的特别国债。

一、财政赤字

报告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 4% 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赤字规模 5.66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6 万亿元。

4% 的赤字率创历史新高。据第一财经统计,在 2020 年疫情暴发前,中国官方公开的赤字率未突破过 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认为,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筹集更多的财政资金可以用于民生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 5.66 万亿财政赤字中,85.9% 为中央赤字,主要用于:增加基层三保,包括养老金、医保补助、育儿补贴等;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适度扩大中央预算内的投资。

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按照预算报告安排,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 4.4 万亿元,比 2024 年增加 5000 亿元,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向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倾斜。

2024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新增了一些关键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低空经济、量子科技以及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和算力设备等领域。这些领域恰好是许多创新企业正在探索的领域,我们看好其中的投资机会。

三、超长期特别国债

上文提到,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总额为 1.3 万亿,除了用于支持 " 两新 ",政府还将 8000 亿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即 " 两重 " 政策)。

" 两重 " 政策的内容包括:1、国家重大战略:涵盖一系列国家级别的战略部署,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带一路 " 倡议等。2、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涉及多个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和发展,如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

我们注意到,两会期间,山西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全团建议:将文物文博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纳入国家 " 两重 " 政策支持范围。希望这类政策能够给中国的文物保护以及整个文化领域提供更多支持。

四、新发特别国债

2025 年,政府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5000 亿元投入预计将带动 4 万亿元以上的信贷增量投放能力。

这些资金流入银行后,将进一步释放市场的信贷空间,推动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民营经济领域。这些资金可能还将进一步补充股市和债市的流动性。

/ 03 / 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两会中的重要议题。新质生产力在 2023 年 9 月就被提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进一步强化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哪些领域可以算作新质生产力的范畴?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提到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这意味着具备科技实力或科技核心技术、科技壁垒的企业将得到更多关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强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数据,2024 年,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350.6 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 73.7%。

/ 04 /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并大力倡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报告还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我们也整理了 2024 年以来发布的与创投行业紧密相关的部分政策:

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024 年以来,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募基金持有的 A 股流通市值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增长 10%;加速推进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低于 1000 亿元人民币;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 " 头雁 " 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的 30% 用于投资股市;延长公募基金、全国社保基金的考核周期等。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强调,意见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

二、放宽外资引入限制

近年来,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释放了积极的合作信号。比如,《2025 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便利外国投资者在华实施并购投资、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支持外资深耕中国市场。

三、支持优质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

2023 年 8 月,证监会提出 " 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根据财经媒体大象 IPO 的统计,新政后一年内,沪深北交易所每月上市家数较新政前减少 20 家。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的会议指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丰叔认为,高附加值企业在发展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的人才密度,甚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亏损。对于这些企业,资本市场的资金结构更具适配性。

四、支持合理跨行业并购

2024 年 9 月,《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 " 并购六条 ")提出支持合理跨行业并购,并放宽对未盈利资产收购的要求。此外,政府还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并给予多项优惠政策,比如: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 5 年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 12 个月缩短为 6 个月。

这些政策为创投市场提供了更多退出的通道。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 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报告,2024 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量相较 2023 年增长 24%。

五、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025 年 3 月,政府宣布推动设立 " 航母级 " 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一国家基金存续期长达 20 年,远超一般基金 5 到 10 年左右的存续期限。该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我们期待," 航母级 " 基金能给创投市场来带来更多 " 活水 ",助力创新企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 05 / 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振消费、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举措,是国家在着力提升内部的发展条件。构建友好互动、互利共赢的外部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注意到,从之前的 " 推动外贸稳定增长 " 到今年 " 更加积极地稳外贸、稳外资 ",政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比如: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

稳外贸政策: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

市场准入放宽: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吸引外资参与高端产业链,如苏州试点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

多领域有序开放: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关于推动文化领域有序开放,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在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已经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出海也开始初见端倪。2024 年的《黑神话:悟空》和 2025 年的《哪吒 2》都是典型案例。

/ 06 / 投资于人

我们能够感受到本次两会对民生的关注。比如,两会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理念—— " 投资于人 "。

" 投资于人 " 或许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给人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这些政策是对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关注。

发展机会则主要指在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人的创新、创造、创富能力。比如,两会期间,多所 " 双一流 " 高校宣布扩招,专业主要集中在前沿科技、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峰瑞一直坚信,交叉学科通常代表着最好的科技创新方向与机会,突破性创新通常发生在科学的交叉点上。

/ 07 / 总结

两会中既有不变的务实进取、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精神,也有不断探索变化、追求更好、更高效、更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努力。

我们观察到,政府在努力平衡各个层面关乎发展的问题。无论是提振消费、财政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是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以及投资于人等等举措,都是为了谋求民生福祉,追求高质量发展。

打个不一定准确的比方,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大型投资公司,那么我们能看到它的 PE(私募股权投资)思维,一方面积极支持类似华为、宁德时代这类链主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像特斯拉这类海外企业,借助 " 鲶鱼效应 " 助推新产业;此外,国家提出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升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核心竞争力,则是我们早期 VC(风险投资)机构在持续践行的理念。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 :峰瑞资本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两会 cpi 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 智能手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