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在武汉很忙
——江城春潮经济观察③
穿梭于智慧园区的自动驾驶物流车、破浪长江的自主测绘无人船、翱翔高空的电网巡检无人机 ……
今年一季度,武汉的新兴产业图谱上,无人技术正勾勒出更多 " 上天入地 " 的应用图景 。
"Do you know where the world ’ s first flying subway is?"(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条飞行地铁在哪儿吗?)2 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转发了一条介绍武汉空轨的视频并发文。
3 月 25 日,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空轨驶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记者胡冬冬 摄
早上 9 时,光谷软件园的程序员们在楼宇中敲着代码,就在他们身旁,一列名为 " 光子号 " 的空轨列车平稳滑过——这正是武汉打造的全球首条悬挂式空轨。远远看去,倒挂金钩的独特外观配上 60 公里的时速,宛如一艘穿梭都市的 " 空中飞船 "。
毫无疑问,这辆车是全自动驾驶的。
是的,你没听错。无人车穿行楼宇、无人船横渡江面、无人机精准送货,那些我们熟悉的 " 有人 " 场景,在武汉正悄然 " 无人化 "。
24 小时服务的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接驳巴士 " 春笋号 " 在武汉经开区灵活穿梭,通行效率比人类司机还高出 12%……
" 春笋号 " 在军山新城行驶。
" 第一次觉得新奇紧张,现在已是通勤首选。" 常坐无人车的市民吴悠笑着说,这些 " 隐形老司机 " 不仅能精准识别红绿灯,遇到行人还会提前 20 米减速避让。
另一边,长江江面上,一艘无人船正缓缓驶过大桥。
数据采集、桥梁巡检、航道测绘 …… 一趟航行下来,数百组数据已自动上传至智能航运系统。船舶依托智能系统自主航行,具备动态避障、智能停泊等能力。
" 无人驾驶的长江航运网络正在成形,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为长江航运铺平了道路。" 自主研发 " 智控安航 " 系统的武汉博士后团队成员邵世维说道。
无人驾驶技术还在物流领域跑出 " 加速度 "。在极景(武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外的园区道路上,一辆辆厢式冷藏车没有驾驶室,不仅可自主完成避障、路径规划、夜间行驶,还拥有智能温控、超长续航等多项硬核科技。
电鹰物流配送无人机。
武汉的快递小哥们也早已习惯了和无人快递车 " 共事 ",这些小巧的 " 黑白小车 " 一边疾驰一边语音播报:" 自动驾驶中,请保持车距。"
在低空领域,武汉同样不甘人后。今年 3 月,武汉公布 24 条低空试点航线,包含 8 条载人航线与 16 条无人机专用航线,全面覆盖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物流运输三大应用场景。想象一下,未来,从汉口到东湖,坐一趟 " 飞的 " 或许比打车还快。
" 武汉不仅仅是在测试新技术,更是在构建行业标准。这里不仅有最丰富的测试场景,还有最快落地应用的土壤。"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导航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贺喜认为,武汉以惊人速度实现 " 抢跑 ",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落地最快的城市之一。
记者梳理看到,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牌照、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首个开放市中心测试道路、首个自动驾驶机场接驳服务 …… 一个个 " 第一 ",让武汉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掌握了主动权。
今年 3 月 1 日,《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正式生效,成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地方性法规。
最新数据显示,武汉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里程突破 3487 公里,覆盖 13 个区,辐射约 3000 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 770 万,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测试范围最广的城市。
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行驶的自动驾驶测试汽车。
产业聚集也不断加速。华为、百度、路特斯、科大讯飞、东软等头部企业纷纷在汉设立研发中心,本土企业华砺智行、极目智能、环宇智行也迅速崛起。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软件等核心技术,无人驾驶革命找到了更深厚的技术底座。如今,武汉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 5G 车联网,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融合算法接口实现统一,城市级车路协同通信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无人船舶,再到低空飞行器,武汉正在形成 " 车—船—机 " 一体化的智慧交通网络,让未来出行方式真正落地。
来源:长江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