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3-25
世界模型,智能驾驶质变的良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以智驾为技术落地形式的车企与科技巨头,为何集体选择了世界模型?它究竟能为当下智能驾驶带来何种提升?

在比亚迪、奇瑞等车企争相于推进高阶智驾功能的普惠化时,聚焦于智驾技术前沿的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向新的方向攻进——世界模型。

2023 年,特斯拉在 CVPR 上向公众介绍了一款新的端到端模型,它由完整的 4D 神经网络构成,能够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在 2025 CES 上,英伟达宣布将推出世界模型 Cosmos,其专为理解物理世界打造,可预测和生成 " 物理感知 " 的视频。

而在国内,2024 年 7 月 27 日,NIO IN 2024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正式发布中国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 NWM,即可以全量理解信息、生成新的场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多元自回归生成模型。

理想则紧随其后,在 NVIDIA GTC 2025 上发布了 MindVLA,这款基于自研的重建 + 生成的云端统一世界模型,能够深度融合重建模型的三维场景还原能力与生成模型的新视角补全及未见视角预测能力,构建接近真实世界的仿真环境。

特斯拉、英伟达布局,理想、蔚来快速跟进,显而易见的是,世界模型已经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绕不开的新技术趋势,甚至在 "AI 教母 " 李飞飞 World Labs、谷歌 DeepMind 入局后,世界模型的意义已经被看做是整个 AI 领域的关键节点。

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疑问,以智驾为技术落地形式的车企与科技巨头,为何集体选择了世界模型?这一全新技术架构究竟是灵丹妙药,还是又一个技术噱头?它究竟能为当下智能驾驶带来何种提升?

为什么我们需要世界模型

世界模型诞生的初衷,实际是为解决 AI 领域的痛点的。

以智能驾驶为例,2024 年特斯拉曾对外发表一段声明称,启用特斯拉 Autopilot 的车辆每行驶 763 万英里发生一起车祸,而未使用 Autopilot 的驾驶员则每行驶 95.5 万英里就会发生一起车祸。作为佐证,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联邦公路局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平均情况下每行驶 67 万英里就会发生一起车祸。这表明特斯拉的智能驾驶技术确实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然而,尽管特斯拉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智能驾驶的安全报告,仍未能完全消除公众对其安全性的疑虑。例如在 2016 年,一辆特斯拉 Model S 就曾在 Autopilot 状态下与白色半挂卡车相撞,导致驾驶员不幸身亡。此外,2022 年林志颖也在驾驶一辆特斯拉 Model X 时发生了碰撞事故,虽然事故原因仍无明确的官方定论,但坊间仍有部分人认为,此次碰撞与可能发生在 Autopilot 状态下。

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质疑不仅来自于消费者,自 2022 年至今,因担心特斯拉智能驾驶技术可能导致撞车事故,美国管理机构已下令多次召回——这无疑会对智驾技术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为智驾技术与企业赖以生存的数据与盈利皆来自于规模化量产,而消费者与监管机构的不信任必然会削减来自下游主机厂的订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ai 智能驾驶 车祸 科技巨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