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03-26
超级e平台被质疑,比亚迪李云飞:技术过于先进,很多人不相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超级 e 平台,以兆瓦闪充、3 万转电机、1500V 碳化硅芯片等 11 项全球之最,当新技术刷新行业认知时,质疑声也接踵而至:" 实验室数据能否落地?"" 技术超前是否脱离实际?"

木秀于林的 " 烦恼 "

近几年,每当比亚迪发布突破行业前沿的技术时,总是伴随着各种质疑声,从 DM-i、刀片电池到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再到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都经历了这样过程。

事实证明,比亚迪的这些突破性技术,不仅很快被市场所认可,并体现在终端销量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

面对又一波的争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做出回应:" 比亚迪的风格一向是一发布即量产。" 这场关于技术可信度的讨论,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跃迁,究竟是噱头还是真实力?

让技术从 " 纸面 " 走向 " 路面 "

技术是否 " 脱离现实 ",最重要的指标,就要看是否马上落地。比亚迪也以行动为证:4000 个兆瓦闪充站正在全国布局,首批 500 个将在 4 月初汉 L、唐 L 上市时启用。

超级 e 平台发布会现场,在诸多媒体的见证下,汉 L 从 10% 电量充至 60% 仅需 5 分钟,续航增加 349 公里,峰值功率突破 1000kW,真正实现 "1 秒 2 公里 " 的补能速度。

正如业内评价:" 比亚迪的电机不是实验室里的‘花瓶’,而是能经得起赛道考验的‘硬核装备’。"

开放姿态引领行业共进

超级 e 平台的全域千伏架构系统化创新,既解决了 " 充电快但能耗高 "" 性能强但续航短 " 的行业痛点,更以 132 项专利开放、4000 座闪充站共建的姿态,推动行业从 " 技术壁垒 " 走向 " 生态共融 "。

李云飞的微博中提及:" 百花齐放春满园。" 比亚迪的技术路径选择,恰恰体现了这种格局:无论是磷酸铁锂的持续进化,还是碳化硅的突破应用;无论是兆瓦闪充的效率革命,还是兼容性技术的普惠设计,其核心始终是 " 让绿色出行更美好 "。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示:" 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很宽,有好技术、好产品的企业都能容得下。" 这种开放心态,让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不仅是企业的 " 护城河 ",更是行业升级的 " 助推器 ",不断刷新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高度。

从 " 追赶者 " 到 " 定义者 "

比亚迪的历程,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从 " 跟随 " 到 " 引领 " 的一种缩影。

从电池材料到芯片设计,从电机制造到充电网络,比亚迪构建了全球车企中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这种能力,让 " 实验室数据 " 迅速转化为 " 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更让中国标准首次主导国际车规级高压器件规范。

面对种种质疑,比亚迪的回应始终聚焦技术本质。其发布《接棒向前》视频,倡导行业良性竞争;开放闪充技术,推动基础设施共建;量产即实测,邀请用户现场见证。这种 " 以实力说话,以体验立信 " 的态度,正是中国品牌技术自信的最佳注脚。

比亚迪也用实践证明,真正的技术创新,既要突破行业天花板,更要解决用户实打实的焦虑。从全域千伏架构的系统整合,到开放生态的行业共融,比亚迪用 " 硬核技术 + 量产实力 + 开放心态 ",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教科书级的范本。

比亚迪一路坚持的技术坚持,不仅定义了电动车的未来,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智造,正在以 " 技术接棒 " 的方式,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的新变革。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相关标签

比亚迪 新能源 芯片 王传福 充电网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