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7 日星期四|
NO.1 英伟达被曝将收购 Lepton AI
当地时间 3 月 26 日,据外媒报道,英伟达即将达成收购服务器租赁公司 Lepton AI 的交易。Lepton AI 是一家成立了两年的初创公司,主要业务是出租搭载英伟达 AI 芯片的服务器。此举被认为是英伟达进军云计算和企业软件市场的一部分,旨在与亚马逊和谷歌等主要云计算提供商展开竞争。
点评:英伟达收购 Lepton AI,彰显其深化云计算布局的决心,预计将增强其在 AI 芯片领域的竞争力。此举或激发行业创新,对相关科技板块形成正面激励。同时,英伟达的跨界进军可能加剧行业竞争,推动云计算市场格局重塑。
NO.2 微软被曝放弃美欧部分新数据中心项目
当地时间 3 月 26 日,TD Cowen 分析师表示,微软公司已经放弃了美国和欧洲原定消耗 2 千兆瓦电力的新数据中心项目,他们将此次撤离归因于用于 AI 的计算机集群供应过剩。与此同时,谷歌已介入,接手了微软在欧洲放弃的一些租约,而 Meta 则在欧洲拿下部分释放出的产能。
点评:微软放弃新数据中心项目,可能引发市场对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评估。谷歌和 Meta 接手部分租约和产能,显示行业巨头间竞争加剧,资源整合加速。此举或促使行业更加注重效率与成本控制,对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板块带来短期调整压力,但长期有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NO.3 ChatGPT 的新 AI 图像功能将延迟向免费用户推出
当地时间 3 月 26 日,阿尔特曼宣布,ChatGPT 的热门新 AI 图像功能将推迟向免费用户推出,理由是需求量远远超出了公司的预期。阿尔特曼在 X 上表示:"ChatGPT 中的图像比我们预期的要受欢迎得多(我们的期望值相当高)。"
点评:ChatGPT 新 AI 图像功能推迟面向免费用户推出,凸显市场需求旺盛,超出公司预期。此举或暂时缓解服务器压力,保障用户体验,同时激发市场对 AI 技术的持续关注。
NO.4 微软为 Copilot 添加了 AI 深度研究工具
当地时间 3 月 26 日,微软在其 AI 应用程序 Copilot 中引入了一款 AI 深度研究工具。微软将这一工具分为研究员和分析师两款 AI 智能体。研究员定位深度研究助手,采用 OpenAI o3 Deep Research 模型,结合 Copilot 智能编排与搜索算法,支持多轮澄清提问。分析师定位数据洞察专家,基于 o3-mini 模型优化,擅长处理 Excel 等原始数据,可以实时生成可视化图表,支持 Python 代码动态分析。
点评:微软在 Copilot 中引入 AI 深度研究工具,强化其 AI 应用生态,提升研究分析与数据洞察能力。此举有望推动 AI 技术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对相关科技板块形成积极影响。研究员与分析师两款智能体的推出,预示着 AI 辅助工作的细化与专业化,可能引发行业效仿,加速 AI 工具的普及与升级。
NO.5 李开复:很多公司烧钱训练超大模型,结果不如 DeepSeek
3 月 26 日,李开复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同意蔡崇信的观点,现在有很多 AI 企业花了很多的钱,但是没有具体的方向,AI 产业出现泡沫苗头。李开复认为:" 现在每家公司都在训练底层模型、超大模型,但有些还不如 DeepSeek。那何必要去做呢?拿投资人的钱去烧一个巨大的模型,又打不过最强的模型,不如把钱花在用户真正想要的功能上。"
点评:李开复指出 AI 产业泡沫苗头,警示行业盲目投资风险。过度集中于底层模型开发,忽视用户实际需求,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此观点或引发市场对 AI 企业投资价值的重新审视,促使行业回归理性,注重实效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