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03-27
AI浪潮下的电商变局:阿里造云、京东织网、拼多多耕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的中国电商行业,AI 成为了行业共同的关注焦点。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大巨头的最新财报与战略动向,揭示了 AI 技术如何重塑竞争格局:阿里豪掷 3800 亿元押注 AI 基础设施,京东将智能化深植供应链,拼多多则用 AI 撬动农业与下沉市场。

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本身,更折射出三家企业对增长本质的差异化理解——从 " 流量为王 " 到 " 技术立身 ",电商战争已悄然升维。

阿里造云:云业务重要性日益提升

首先来看阿里巴巴。阿里的财报将公司业务划分成淘天、国际数字商业、云智能、菜鸟、本地生活、大文娱等几大板块。

电商基本盘方面,淘天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答卷。第四季度客户管理收入达 1008 亿元,同比增长 9%,创下一年半以来新高,主要是由线上 GMV 增长和 Take rate 同比提升所带动。后者得益于基础软件服务费、" 全站推广 " 渗透率提升的影响。 全站推广的提升,表明中小商家的付费意愿正在变强。 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淘天 GMV 的增长势头。

而其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在 AI 领域的大手笔布局。在三家中,阿里 AI 的底色可能更加鲜明,因为云业务在整体营收以及业务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是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财报显示,阿里云本季收入为 317.42 亿元,同比增长 13%,尤其是在 "AI+ 云 " 一体化发展下,AI 持续为云业务增长注入新动力,带动客户需求的迅速增长。

对阿里来说,其拥有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规模最大、技术领先;同时也有先进的自研 AI 模型,以及 " 通义千问 " 繁荣的开源生态,云和 AI 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最重要的 AI 基础设施。随着更多用户、开发者和企业客户用上阿里 AI 大模型、云计算基础设施,AI 与云业务的良性循环转动,正在形成阿里的新增长飞轮。AI 技术对集团的 toB、toC 业务都会带来效率、用户时长以及用户价值的巨大提升。

从阿里内部具体来看的话,AI 在几个方面也有明显的机会。首先是生活消费入口的 AI 技术改造,比如淘宝,通过 AI 技术在购物以及购物决策相关的消费领域应用,淘宝的用户时长以及用户的价值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其他方向还包括 " 夸克 "、" 通义千问 " 这两个 App,对于用户的搜索、生产力创作、效率提高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就是 toB 端的钉钉,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 AI 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

京东织网:以供应链为圆心画出 AI 网络

京东的 AI 战略则依然侧重供应链方面。这与京东天然的 " 重资产 " 基因有关。

在电商 " 轻资产 " 成为主流的时代,京东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2024 年,依靠深耕供应链和运营效率提升,叠加国补政策红利,京东实现全年收入 11588 亿元,同比增长 6.8%。特别是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3.4% 达 3470 亿元,自 2022 年一季度以来,再次重回双位数增长。这份成绩单的亮点,在于京东完美接住了 " 国补 " 的东风。家电、3C 电子产品作为京东的传统优势领域,第四季度这两大品类同比增速达 15.8%,较上季度大幅提升 13.1 个百分点。

在 AI 方面,和阿里的 AI 大格局相比,京东更多的是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模式来做 AI 的升级改造,以实现提升成本效率和体验的最佳组合。

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四季度,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 1610 亿元,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开始在业务场景中产生巨大应用价值。据统计,AI 在京东内部已经服务了零售、健康、物流、金融等数百个场景。

拼多多耕田 : 实用主义者的田间 AI

而拼多多在 AI 上的策略相比阿里和京东都更加务实。大模型浪潮兴起后,阿里、百度、字节等是最先摆明态度的 AI 派——通义、文心、豆包,每一个都在近两年中国的 AI 花路上留下了印记

与之相比,拼多多的 AI 布局主要集中于提升现有电商业务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包括比价系统、推荐算法、广告投放、搜索优化以及客服机器人等应用。

相较于其他电商巨头将 AI 大模型视为未来技术升级的核心战略,拼多多的 AI 发展路线显得更加务实,注重如何通过 AI 改善和优化现有的电商业务,而非深耕 AI 技术本身。

这与黄峥早年曾提出的 " 将拼多多打造成一个分布式 AI 公司 " 目标非常契合——没有单独的大模型团队、不搞自研底层,但 AI 应用渗透在能够用其来提效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产品推荐、比价系统、广告、搜索、客服等等。有消息称,这几个应用小组的大模型团队还会采用 " 赛马 " 机制进行比试。

结语:没有终点的技术马拉松

综上三大巨头的战略差异,本质是对 AI 价值的不同认知:

阿里的 " 造云者 " 逻辑:视 AI 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操作系统,通过技术生态构建护城河,但需承受高投入与长周期的不确定性;京东的 " 织网者 " 路径:将 AI 作为效率工具,强化供应链统治力,但可能受限于技术应用的场景深度;拼多多的 " 耕田派 " 哲学:聚焦 AI 的即时商业价值,用技术解决具体痛点,但长期技术储备或显不足。

但可以确定的是 AI 正在重塑电商的竞争维度——阿里赌的是 " 未来生态 ",京东押注 " 当下效率 ",拼多多则深耕 " 垂直价值 "。它们的路径选择无所谓优劣,却共同揭示一个趋势:当流量红利消退,技术能力将成为定义企业价值的新标尺。

未来的悬念在于:阿里的技术生态能否跨越从 B 端到 C 端的 " 最后一公里 "?京东的供应链优势会否被 AI 进一步放大?拼多多的实用主义又能否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敏捷?答案或许藏在下一次财报的细节里,但唯一确定的是,这场 AI 驱动的电商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阿里 京东 拼多多 供应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