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十条资本 03-27
成都曾经最火的火锅店,融资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时隔 15 个月的新融资。

我第一次意识到 " 网红店 " 的影响力,是在 2015 年的夏天。那时候我刚结束北漂,搬回了成都,住在牛市口——那是个黄金路口,走路 5 分钟到海椒市、15 分钟到双桥子,都是成都老饕们最爱扎堆的街道,属于 " 这家没空位,随机换到隔壁也不会踩雷 " 的存在。我也因此提前养成了 Citywalk 的习惯,每天留出时间出门扫街,美食开荒。

尤其是火锅店,总能勾出我的馋虫。因为地道的火锅店就讲究炒料,炒料的灶火一开,半条街都是香辛料的味道。你就会忍不住想象这些味道配合上大刀腰片、坨坨牛肉、郡肝鹅肠。对于一名还在长身体的小伙子来说,完全是爆杀。

但有一家火锅店,从来不在我的开荒计划内。这家店同样香了半条街,但人实在太多了。我和同学曾经测算过,即使准点下班去排号,晚上 9 点也够呛能吃上。

如果你身边有一位生活在成都东边、上了点岁数的朋友,他一定记得,那几年双桥子有两大打卡圣地,一个是 " 全成都生意最好、因此也是最后一家倒闭的家乐福 ",另一个就是排队两小时、人不齐不让进的火锅店。

而这家店,正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后来大名鼎鼎的火锅品牌 " 小龙坎 "。近日据工商信息显示,小龙坎完成了新的一笔股权融资,长沙伍壹柒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四川成都新津肆壹伍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增资超过 10%。

最火的火锅

我在标题里形容小龙坎是成都当年 " 最火 " 的火锅品牌,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小龙坎 2014 年成立,名字是重庆沙坪坝附近的一个地名。据说是因为当年创始人吴东拉着合伙人在重庆反复试样了几个月,吃到好几次都想去肛肠科挂号,最终在小龙坎找到了最想要的那种味型,于是就选用街道名称来命名,来纪念这段经历。

而我当年遇到的那家店,是小龙坎的首店,位于蜀都花园对面、水碾河街道的一个居民社区里。最开始只有 19 张桌子,三个合伙人轮流炒料、自己配菜。很快在 2015 年,小龙坎就决定 " 品牌化 ",将门店开到了市中心的春熙路和盐市口。

2016 年,小龙坎成立了 " 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正式开放加盟,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开始爆发,当年年底门店数量就突破了 100 家。

这里涉及到一个冷知识。那几年我们一说全国最火的火锅品牌,很多人都会提到海底捞。在连锁经营这一块,海底捞如果把自己排第二,可以说没人有勇气喊第一。再加上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的第一家火锅门店就开在如今天府机场的所在区简阳。因此逻辑上,小龙坎当年的扩张并不会太顺利。

但海底捞作为 " 川味连锁火锅 " 中最知名的品牌,他们的第一家成都门店其实在 2014 年 5 月才开业。位置在九眼桥旁边的阳光新业心中,距离小龙坎所在的水碾河也不过 10 分钟左右的车程。

换句话说,小龙坎起步的起步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那段时间,成都消费者们一提起 " 连锁火锅品牌 ",只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聂三耳、袁老四这些价格偏低、主打性价比的 " 下沉市场 "。是小龙坎带着 " 麻辣鲜香、复合调味 ",海底捞带着 " 服务周到、环境贴心 " 这两个标签,共同打开了中高端的火锅连锁市场,形成了一种难得的增量竞争状态。

发展到 2019 年,小龙坎创始人吴东已经开始计划将自己的经验,复制到其他的品牌上。2019 年 3 月,四川蜀金超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吴东为最大,持股比例为 41%。2019 年 6 月,四川蜀金超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成立以来的第一笔投资,接替万光友和王云鹏,成为了另一家知名火锅品牌 " 蜀大侠 " 的唯一股东。

当年的蜀大侠同样发展迅猛,号称 "3 年 400 店 ",自称 " 火锅界龙头大佬 "。能够拿下这样的品牌,小龙坎需要拿出的筹码可想而知,小龙坎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2023 年,小龙坎更进一步,将蜀大侠直接变成了四川小龙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兼并品牌后,小龙坎的总门店数接近 1200 家,超过知名品牌呷哺呷哺,直逼老大哥海底捞。恰逢那几年,捞王、七欣天先后尝试 IPO 未果,连锁餐饮行业继续一桩明星案例来提振士气,人们纷纷猜测小龙坎,大概是要冲击 IPO 了。

最漫长的季节

不过,故事到这里,也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实体餐饮遭遇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大周期下,守成就很不容易了,IPO 的优先级只能不断地调低。

而且你或许经常听到一句话,叫 " 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这句话 rapper 们唱出来是用来 diss 人的,但老饕们不会感受到任何冒犯,因为火锅的核心竞争力真的在 " 底料 " 与 " 食材 "。这意味着火锅不仅是实体餐饮经济,更是标准的重资产行业。为了品控稳定,几乎每家规模化的火锅品牌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 " 链主 ",投资建设了漫长的产业链。

小龙坎就非常典型。2019 年,他们在四川眉山建立了小龙坎工业园,专门用来生产火锅消费中需要用到的底料等其他调理品。工业园承建方华盛兴邦工程在一篇推文中介绍,小龙坎的底料工厂建设标准极高,车间墙面均采用双面不锈钢中空玻镁板,A1 级防火板材,便于车间冲洗,防潮,防水,耐腐蚀。软件方面,工厂使用西门子软硬件数字化方案及工业云 Mindsphere 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后来,这座工业园发展为了一个新的调味品品牌," 漫味龙厨 "。从 2022 年到现在一共完成过 3 轮融资,投资方都是小龙坎的老朋友——浙民投和伍壹柒基金。工业园的面积也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到 54000 平方米,还在 2021 年透露过 2 期的计划,准备将生产线拓展到 " 油料管控 "。

当然,这都是后话。总之你需要知道的是,这条庞大、现代化的产业链,是小龙坎的杀手锏,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无论是出于 " 追求投入产出比 ",还是为了给实体经济找出路,小龙坎和吴东都必须不断扩大产品线。

吴东的四川蜀金超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 2019 年到 2023 年期间,投资过火锅食材便利店 " 自然馋 "、投资过冒菜品牌 " 冒大仙 "、投资过鲜鱼火锅品牌 " 吃城都 "。小龙坎则全面拥抱 " 新零售 " 的风。除了非常常规的自热火锅,他们做过火锅味坚果、火锅味鱼皮,孵化过子品牌小龙坎 MiniHoogo 火锅菜,主打 " 一人食、AA 制工作餐 " 这种非常另类的火锅消费场景。

小龙坎还计划将产能带来国外。2018 年,小龙坎第一次出海。2022 年,小龙坎的出海开始加速,相继在日本、德国、美国、柬埔寨开店,整体数量超过 40 家。

但这条路的难度,不比开拓新零售赛道低多少。根据去年特海国际(海底捞的海外版)发布招股书,公司于亚洲的每家餐厅开业前成本性支出介乎于 17 万美元至 40 万美元,每家餐厅资本性支出一般介乎于 140 万美元至 300 万美元。这些数据对应着巨大的扩张成本。

有业内人士曾经透露,海底捞的海外门店的回本周期一般为 2 年 ~4 年。而小龙坎的海外负责人景子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小龙坎门店回本)正常来说在 15 个月左右,实际上已经超过预期,但很多投资者容易被国内一些片面宣传带偏,觉得做餐饮、火锅、奶茶,就应该是 6 到 10 个月、当年回款甚至当年翻倍 "。

这样来看,小龙坎于 2023 年年底接受了来自浙民投、伍壹柒基金的第一次外部融资,或许也正是来自这种 " 老兵不死只是渐凋零 " 焦虑。他们想要冲一把。

而这次时隔 15 个月的新融资,或许是一个关键的转折信号:在横冲直撞了几年后,他们已经看到值得冲刺的方向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蒲凡,36 氪经授权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成都 融资 火锅 海底捞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