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出海 · 第 56 篇
全球最火的魔法 IP《哈利波特》将迎来全新剧集,将于 2026 年在 HBO 上映。从奥斯卡获奖服装设计师,到《继承之战》名导助阵,加上原著作者 J.K. 罗琳的参与,阵容强大到吸引全世界影迷的持续关注。新一代的演员、经典故事的再造,在让人期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疑问:重启是否意味着对经典的消费?又能否重现电影系列的盛世?
剧版《哈利波特》,最受瞩目的三位主演哈利、赫敏和罗恩的选角,将面向 9 到 11 岁的演员,并于今年开始选角。除此之外,剧集的核心要素—— J.K. 罗琳的创作控制权,是这次翻拍的最大亮点。对于此次翻拍,J.K. 罗琳表示,电视剧的形式能提供更多细节,会更加深入地展开原著内容,确保保留其「文学核心」。但也有部分影迷表达了质疑,认为从电影的经典形象到全新的剧版,应避免将其再次「电影化」,原作者的参与只会最大限度地限制剧版的发挥、再创造。
《Harry Potter》 TV Series 图片来源:Max
作为上映平台,HBO 计划采用分层订阅模式提供多种观看选项,分别是:Max Ad Light 的 9.99 美元 / 月(或每年 99.99 美元)、Max Ad Free 的 15.99 美元 / 月(或每年 149.99 美元)、Max Ultimate Ad Free 的 19.99 美元 / 月(或每年 199.99 美元)。通过以上三种套餐,观众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广告播放时长和视频流畅度。
《哈利波特》的重启,揭示的是 IP 在全球市场的「深水区」战略:经典内容的翻拍不能再是简单「复刻」,而是结合观众不断变化的情感需求,通过细节的再创造赋予故事新的活力,进行「跨代重塑」。
而我国 IP 在走出国门时,常常面临「文化输出」与「文化创新」之间的窘境。借用《哈利波特》的重塑策略,这一难题的答案或许就在「内容深度与文化适配」之间。比如,爆款 IP 哪吒,凭借创新的角色设定和普世的情感核心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局限,兼具了「民族性」与「普遍性」,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认可。
创新永远不可能从照本宣科中诞生。全球市场的打开,要求不仅是文化输出,更是文化再造。真正的全球化产品,不仅要「输出中国文化」,更要懂「怎么输出」。
译者|彦舟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deadline
原文作者|Tom Tapp, Dessi Gomez
原文发布日|2025.03.25/ 周二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