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03-28
被挤成“夹心饼干”的光伏电池厂商,难逃“生死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华夏能源网

光伏行业寒冬行至今日,专业化电池片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2024 年电池片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的中润光能,日前公告将赴港上市。招股书显示,中润光能 2024 年巨亏 13.63 亿元。此前,中润光能曾试图 A 股上市,却无功而返。

电池片出货量排在第三位的钧达股份(SZ:002865),日前也发布了财报:2024 年净亏损 5.91 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 11.18 亿元。若以扣非净利润算,钧达股份 2024 年亏掉了过去两年赚的钱。钧达股份也曾在去年两度申请赴港上市,但至今未有结果。

此前,另一家电池片企业润阳股份也深陷困境,四处寻找买家 " 续命 "。今年 2 月,捷佳伟创(SZ:300724)和奥特维(SH:688516)" 债主变股东 ",暂时缓解了润阳股份的债务压力。但两家 " 股东 " 与润阳股份签订的协议还附有对赌条款,润阳股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 股 IPO 上市或并入 A 股上市公司。

在过去一年多的行业探底中,很多光伏企业都面临严重资金压力。专业化电池片厂商,相比于一体化企业来说,生存更为艰难,资金压力更重,急需融资输血。

然而,行业拐点迟迟不见,融资环境也并不乐观,电池片企业又该如何破局求生?

水深火热的电池片厂商

专业化电池片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被挤成了 " 夹心饼干 "。

因处于产业链的中端,电池片企业易受上下游的挤压。在下游需求旺盛时,电池片厂商尚可获得一定利润。但行业一旦剧烈波动,电池片厂商糟糕的抗风险能力就暴露出来了。面对下游一体化组件企业,其议价能力很弱,向下游传导价格涨幅的程度有限,盈利水平受硅片、组件环节的两头欺负。

2024 年,电池片企业的日子尤其难过。TOPCon 电池片的价格从年初的 0.47 元 /W,一路下探至年底的 0.28 元 /W,跌幅高达 40%,随之而来的是多数电池片企业的毛利率也跌为负值。中润光能 2024 年的毛利率降至 -10.1%,爱旭股份 2024 年中报显示的电池片毛利率为 -4.31%。钧达股份的电池片毛利率也仅为 0.48%,国内市场的毛利率跌至 -1.04%。

寒冬之下,现金就是 " 王道 ",但电池片企业的资金状况堪忧。

钧达股份的财报显示,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锐减至 6.5 亿元,较上年同期流入减少 66.94%。截至 2024 年底,钧达股份的总负债为 125.72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76.38%。

钧达股份 2024 年财报

中润光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由 2023 年的 26.91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9.41 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 83.7%。

润阳股份也债台高筑。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润阳债务合计 298.62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79.6%。

即使是已找到 BC 技术的差异化路线,正在向组件环节拓展的爱旭股份(SH:600732),其资产负债率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也已高达 82.9%。

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一些电池片企业无奈地大幅削减研发投入。钧达股份财报显示,研发人员数量减少了 1000 多人,目前只有 324 人,同比下滑 75.96%。相应地,研发投入也从 3.04 亿元变成 1.99 亿元。中润光能的研发团队规模也在缩小,从 2022 年末的 621 人减少至 2024 年末的 350 人。

行业调整已进入关键节点。即使今年上半年出现 " 抢装潮 " 托起产业链价格,业内普遍预计下半年价格还将下行。资金紧张的企业恐怕难逃 2025 年被 " 出清 " 的命运,电池片企业中又有多少能逃过这场生死劫呢?

依靠 TOPCon、一体化,摆脱生死劫?

实际上,各家电池片企业从未放弃过寻找破局之道,一些企业也确实有所斩获。华夏能源网观察到的成功路子,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一些企业抓住了电池技术向 N 型迭代的机会。从 2024 年光伏电池片出货全球排行榜中可以看到,TOPCon 技术迭代对电池片行业 " 洗牌 " 发挥了重要作用,钧达股份、英发睿能都因之获益,实现了排名跃升。

不过,对电池片企业来说,N 型技术迭代的红利,恐怕剩下的并不多了。据交银国际统计,截至今年年初,N 型电池片产能合计 860GW,相比 2024 年电池片需求 611GW 高出 41%。

并且,提高 TOPCon 转换效率的技术,简单易行的已被行业广泛采用,进一步提升效率就需要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巨大的设备投资。以目前电池片企业的业绩和资金实力来看,恐怕难以承受得起。

第二,多家电池片企业都在尝试从专业化走向一体化。在这方面,通威股份(SH:600438)和爱旭股份是 " 开路先锋 "。

本就一体化程度较深的通威,从 2022 年决定进军组件环节后一路势如破竹,如今组件出货量已位居全球第五。

爱旭在上市之前,PERC 电池产能全球第一。2021 年,爱旭股份的 ABC 电池取得突破后,大力向组件环节延伸,2022 年就推出 ABC 组件。今年 1 月,爱旭济南一期 10GW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首块组件下线,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全面投产。从近期 ABC 组件供不应求的产销情况来看,爱旭的一体化之路颇值得期待。

然而,其他电池片厂商的一体化尝试却并不乐观。

最为典型的是润阳,润阳的一体化 " 盘子 " 铺的非常广。此前还只是 " 嵌入式 " 的一体化,到 2023 年,随着行业达到 " 顶峰 ",润阳的一体化也近乎疯狂,从硅料、拉晶、切片,到电池、组件、电站,润阳 " 打通 " 了主产业链各个环节。

然而,随着行业步入低谷,润阳的一体化战略也成了累赘。叠加上市遇阻,润阳停工停产、资金告急,只能寻求 " 卖身 "。如今投身国资后,什么时候能完全渡过难关还很难说。

此前网传润阳股份 " 停工停产 "

中润光能也一直在向组件业务拓展,减弱对电池片业务的依赖。中润光能最近 3 年来自光伏组件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7.5%、9.0%、18.7%。虽然组件业务占比有所增长,但体量仍较小,2024 年电池片业务占比仍高达 81.1%。

另外,中润光能表示,截至 2024 年末,其 N 型电池产能达 40GW,改造完成后将升至 50GW。然而,其光伏组件的有效产能只有 8GW,一体化进度实在过慢。

另一家号称 " 只做电池片、做更优质的电池片 " 的英发睿能,也在尝试多元化布局,在宜宾投建了 24GW 单晶硅棒产能。其所属的英发集团已形成光伏电池、光伏电站、产业运营、电子,4 大业务板块。目前尚不知其盈利情况如何,能否成为专业化向一体化转变的 " 样板 " 还有待观察。

加速海外布局是 " 续命丹药 "

TOPCon 红利所剩无几,一体化之路也充满荆棘。但对于电池片企业来说,需要寻找更多的破局机会。

一方面,可以借鉴爱旭的技术差异化之路,布局下一代技术。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这方面已有企业行动起来。钧达股份日前表示,2024 年度公司中试 TBC 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 N 型电池效率可提升 1-1.5 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 TBC 电池量产准备。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 31%,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英发睿能也正在与隆基合作,计划 2025 年建成首期 6GW 的 HPBC 电池片产能。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速度正越来越快,无论是 BC,还是钙钛矿叠层电池,都不排除会有崛起的可能,提前布局者将分到一杯羹。

另一方面,开拓海外市场或是电池片企业的 " 续命丹药 "。

目前,欧美的组件产能已初具规模。美国市场的光伏组件产能已超 50GW,但其他环节却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供应链缺口明显,导致电池片需求旺盛。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电池片出口将明显受益。

交银国际日前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电池片出口高速增长的趋势将长期持续,由于直接面对海外客户,海外市场的超额利润过去长期被组件企业垄断,未来则将逐渐向电池片企业转移。

可以作为数据证明的,是钧达股份的财报:其海外市场的毛利率达 6.37%,与国内的 -1.04% 的毛利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加速布局海外产能,可帮助电池片企业破除内卷,走向新生。

此前,通威收购润阳,就被认为是看中了润阳的海外产能和销售渠道。润阳在美国、泰国、越南、德国、新加坡等地布局有海外基地和销售网络。

此外,中润光能早于 2024 年在柬埔寨、老挝建成超 15GW 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其位于老挝的电池片产能或可成为输向美国市场的重要基地。

钧达 2024 年宣布拟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 10GW 高效光伏电池产能,也被认为意图在美国高价市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韩国 OCI Holdings 宣布将在美国建设一座年产能 2GW 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厂。OCI 已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运营一家太阳能组件工厂,新建电池厂的设立意味着 OCI 将实现从上游电池到组件生产的更完整产业链布局。

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尤其是美国这个高溢价市场,中国电池片企业需要加快速度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