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港股市场上演戏剧性一幕。
恒大汽车股价午后突然直线拉升,盘中涨幅一度突破 230%,最终收涨 74.79%,成交额达 1.65 亿港元,创近半年新高。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涨,不仅引发市场对 " 恒大系 " 命运的再度关注,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本博弈与生存困境。
" 仙股 " 成为炒作温床,传闻驱动下的资本狂欢
3 月 26 日晚间,恒大汽车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经注意到公司股份在港交所的价格及成交量最近有所上升。
恒大汽车称,继公司在 2024 年 9 月 5 日发布的关于债权人申请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的公告后,已经在 2025 年 3 月 17 日收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书,该法院已受理破产清算申请。
在作出相关情况的合理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并不知悉导致有关上升的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须公布以避免公司股份出现虚假市场的资料。
盖世汽车了解到,恒大汽车此次股价飙升的导火索,或许源于市场一则未经证实的 " 收购传闻 "。
此前有消息称,广汽集团旗下华望汽车(GH 项目)拟收购恒大汽车南沙工厂,接盘其恒驰项目。
3 月 26 日广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称,广汽集团关注到网络上有关于 " 华望汽车(GH 项目)将收购恒大汽车南沙工厂 " 的不实传言。
为避免误导公众及投资者,维护市场秩序,广汽集团澄清:广汽集团及旗下华望汽车(GH 项目)从未与恒大汽车或其他主体就南沙工厂收购事宜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接洽。
尽管广汽集团迅速辟谣,但市场情绪已被点燃。
盖世汽车认为,投资者对恒大汽车潜在资产处置与战略重组的预期,成为推动股价短期暴涨的核心动力。
从资本运作角度看,恒大汽车的几乎 " 仙股 " 属性为短期炒作提供了温床。当前(截止 2025 年 3 月 27 日发稿前)其股价仅 0.152 港元,市值不足 17 亿港元,流通盘较小,少量资金即可撬动股价。
历史数据显示,类似的 " 消息驱动型 " 暴涨并非首次发生。
例如,2024 年 5 月其股价曾因潜在股份转让传闻单日翻倍。彼时有消息称,整整停牌一周的恒大汽车、被勒令退回 19 亿元补贴的恒大汽车,在 2024 年 5 月股价暴涨 115.22%。
这种市场逻辑下,恒大汽车更像是一个 " 壳资源 ",其核心价值已从实业转向资本博弈。稍有相关利好消息传出,即使不实,即使捕风捉影,也能够进一步强化资本对恒大汽车的追捧。
迷雾重重:基本面与资本叙事的背离
然而,纵使恒大汽车股市 " 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仍遮不住其残酷现实中的 " 沟沟壑壑 "。
股价表现亮眼只是转瞬即逝,恒大汽车的基本面仍处于崩溃边缘。
财务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恒大汽车营收同比下滑 75% 至 3837 万元,净亏损扩大至 202.57 亿元,毛利率更因产能停滞转为负值。
截至 2024 年 6 月,其现金储备仅剩 3900 万元,已无法维持正常运营,甚至连审计费用都难以支付,被迫申请自 4 月 1 日起停牌。
图源:恒驰微博
产能与销售的停滞更暴露其生存危机。截至 2024 年 6 月,恒大汽车累计交付仅 1429 辆,天津工厂因资金链断裂全面停产,南沙工厂主体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即便如此,其负债总额仍高达 743 亿元,资不抵债的局面持续恶化。
然而,市场对恒大汽车的 " 壳价值 " 仍存幻想。
其持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土地厂房等资产,被视为潜在的重组筹码。
例如,此前出售瑞典附属公司 20% 股权获得 4378 万港元,虽杯水车薪,却被解读为 " 断臂求生 " 的信号。部分投资者赌的正是其资产处置与债务重组的可能性。
生死时速中的突围路径
面对绝境,恒大汽车的生存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一方面,其必须加速资产处置与战略投资者引入。南沙工厂作为核心资产,若能成功出售或合作,或可缓解部分资金压力。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使其资产溢价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迫在眉睫。当前其仅有恒驰 5 一款车型,且市场认可度极低,亟需通过技术合作或品牌重塑打开市场。
图源:恒大汽车
行业整合趋势或为其提供一线生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洗牌期,头部车企对技术、产能的需求与日俱增。若恒大汽车能以生产资质、研发团队为筹码,与相关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或可实现资源互补。但前提是其债务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否则潜在买家将面临巨大的法律与财务风险。
恒大汽车的股价暴涨,本质上是一场资本与现实的博弈。
它既反映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看好,也暴露了部分资金对 " 壳资源 " 的投机偏好。然而,企业的长期价值终究取决于基本面的改善。
在债务高企、产能停滞的背景下,恒大汽车的未来仍如迷雾中的孤舟,唯有加速重组与转型,方能在生死时速中找到突围之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