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 " 价格战 " 令行业十分 " 卷 ",也让养殖户十分 " 受伤 "。
3 月 26 日,在 2025 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上,通威股份副总裁、通威农发总经理张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近年来,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水产饲料行业竞争加剧,为抢夺市场份额,行业中存在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的 " 价格战 " 现象。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过度注重促销的活动最后往往保证不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完全忽视了产品质量。站在这一角度,他提到,包括通威为主的龙头企业要公开承诺饲料的养殖效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确保养殖户的整体养殖收益可控。他认为,2025 年,水产饲料市场容量会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初步转暖。
饲料产品质量是基础
今年 2 月 5 日,通威股份管理层内部分工有变动。通威股份农牧总裁郭异忠兼任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农发)董事长,不再兼任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通威股份副总裁张璐兼任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农牧板块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继续兼任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璐是中国水产领域的行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四川省峨眉计划特聘专家,有农业农村部水产营养与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水产健康养殖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等经历。
然而张璐担任通威农发 " 一把手 " 也恰逢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
在水产饲料方面,受 2023 年水产品价格普遍低迷的影响,水产养殖业面临深度亏损,大量养殖户因此减少投苗数量,叠加去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多地极端天气频发,主要水产品的存塘量持续下降,饲料需求在 2023 年已显著减少的基础上再度同比下降,行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强。
张璐表示,近年来,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原料以次充好等行业乱象层出不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前些年行业整体情况不好时,一些水产饲料企业大促销,最后演变为一场 " 价格战 "。
张璐表示," 为了争夺销量而简单粗暴采取价格战的方式不可取 "。他说,从历史经验来看,通过价格战,或过度强调促销来抢夺市场份额,往往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最终伤害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竞争不应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 现在水产料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行业前三的企业销量已经接近千万吨,占到全中国水产料市场的 40%~50%。" 张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他认为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有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会逐渐萎缩或者消失。
东南亚是 " 出海 " 重点区域
伴随着养殖行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盈利能力已进入修复阶段,后续下游养殖规模预计将逐步恢复,水产饲料行业整体业绩有望迎来改善。
实际上,2024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7366 万吨,比上年增长 3.5%,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自改革开放以来,水产行业用有限的资源提供了 14 亿中国人三分之一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只占用了 7%~9% 的饲料产量。
而在会议现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韩刚表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还存在绿色发展、质量安全、原料紧缺、智能化程度低等方面问题。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这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的说法一致,尽管我国渔业科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渔业资源衰退、种业 " 卡脖子 "、产业链附加值低、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制约着渔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全行业凝聚智慧,政产学研各界携手共同努力,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拓展应用场景、强化标准体系建设等举措,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跨越发展。
张璐同样提到水产饲料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产业链的协同。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一号文件都再次强调 " 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公司未来水产饲料的研发创新,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是精准配方营养需求的研究," 这方面,多年来国内国外都在推进,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养殖品种,不管是品系、养殖环境还是养殖模式,包括配方结构和组成都在变化,所以需要持续不断开展下去 "。其次是改善养殖动物体质、提升健康度和成活率,改善肌肉品质、风味和口感等方面研究。第三是要推进智能化、工厂化循环水养虾。
此外," 出海 " 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答题。针对通威农牧板块的海外战略,张璐表示,早在 2007 年,通威就开始布局海外的发展。作为最早一批在海外布局饲料生产基地的集团性企业,公司始终重视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及饲料生产基地建设,如今已在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主要水产养殖国家建立了多家饲料公司,年产能超百万吨。国内头部水产饲料企业的技术实力在海外具有明显优势,极大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未来会继续在相关国家发挥管理优势,持续强化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助力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