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7 日至 31 日,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 " 科技范 " 十足,百余台机器人数量远超以往,在这里,它们承担着主持、表演、服务等众多任务,一不小心就会与机器人伙伴撞个满怀。
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小关 " 机器人等一众机器人 " 智愿者 " 们会为到场来宾提供的迎宾、导引、表演服务。机器人踢足球、咖啡拉花、弹琴、写书法才艺满满。而聚焦于家庭服务场景的机器人,也正在数据训练中心进行 " 培训 "。
本届论坛年会着重突出人形机器人应用,围绕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 5 大类核心场景,共有 15 家机器人企业百余台代表性产品,营造 " 机器人无处不在 " 的氛围。
" 运动健将绝不是人形机器人的终点 "
作为聚焦前沿、共商合作的国际科技盛会,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创新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负责人纷至沓来,齐聚一堂。
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日•阿罗什和、菲尔兹奖获得者马丁•海尔发表主题演讲,202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会上介绍了量子计算技术的重要意义。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在论坛演讲环节分享了理想星环 OS 的自研历程和技术优势,并宣布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首家将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的汽车企业,整体性能全面超越行业头部闭源 AUTOSAR 操作系统。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王鹤也在开幕式上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力时代的探索与思考。王鹤认为,人形机器人已经步入运动时代,虽然现在没用视觉输入就培育出了运动健将,但运动健将绝不是人形机器人的终点。由北京银河通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 Galbot 能够负责 24 小时无人值守运营,为其和合作伙伴合作推出的首个具身智能智慧药房解决方案贡献力量。
近百台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
记者在走访各个场馆时发现,本届论坛年会展出了大量人形机器人产品,展示中心还特设了人形机器人展区,集中展出人形机器人相关新技术、新产品。
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小关 " 机器人等一众机器人 " 智愿者 " 们会为到场来宾提供的迎宾、导引、表演服务。机器狗穿梭于人群之间,时而停下与参观者互动,时而展示其智能避障和自主导航功能。
北京中关村展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足球争霸赛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足球机器人完成精准射门动作后,还会高举机械臂庆祝。
在科技成就展区,人形机器人 " 天工 " 稳步通过斜坡、碎石、沙袋等复杂地形,工作人员李怡彭介绍,基于 " 慧思开物 " 所包含的具身 " 大脑 " 与具身 " 小脑 " 的高效协同," 天工 " 能够实时调整全身动作与步态,自如应对各种未知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展现出泛化地形的高通过性和强大的运动控制能力。记者了解到,目前," 天工 " 机器人已经在电力巡检的场景下,完成了放电操作和倒闸操作的实训。
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内,不仅有用于展示毛笔、绘画技艺的机器人,还有服务型的机器人,只见工作人员点击屏幕,机器人就能将几十瓶矿泉水 " 装 " 进肚子里,送到记者的桌边,记者休息间隙,还可以到机器人咖啡吧,感受机器人冲泡的拿铁、美式咖啡等。
90 秒完成一杯拉花拿铁
如今,机器人的风,也火到饮品行业,饮品机器人有多智能?记者在探访相关企业的过程中发现," 机器人做冰淇淋 / 奶茶 " 的应用场景正在落地,
3 月 27 日,在首钢园 "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 ",潇湘晨报 · 辣椒财经记者看到了咖啡机器人工作的应用场景。和人形机器人不同,它们大多是 " 自动化饮品设备 + 机械臂 " 的形态来制作饮品。
只见工作人员选择了咖啡类型后,收到指令的机器人便开始工作,一手从旁边落杯区拿到杯子,一手拿起不锈钢杯接饮品机的热牛奶,待咖啡液装入纸杯后,机械臂略微倾斜,拿牛奶杯的机械臂则灵活的在杯子 " 拉出 " 一个心形。
而如果选择冰美式,机械臂则会从饮品机的制冰口装好冰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系统会提供十几种咖啡选项,机器人制作一杯咖啡出品时间在 1 分半以内。
人形机器人,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在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王鹤表示,人形机器人已经步入运动时代,虽然现在没用视觉输入就培育出了运动健将,但运动健将绝不是人形机器人的终点。
正如王鹤所言,机器人有了 " 人样 " 还远远不够。作为一种通用形态,一个合格的人形机器人必须能够胜任各种环境里的各种任务。机器人要去完成一件任务,需要的是交互操作的能力。
那么,机器人是如何学会技能的呢?3 月 28 日,潇湘晨报 · 辣椒财经记者走进位于首钢园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在这里,超百台机器人拥有各自不同的 " 工位 ",它们每天都在这里重复进行百余次的训练。
" 相当于我们的工作员,在教这个机器人怎么去操作,怎么去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中间可以记录各种数据,比如相机的、手机的、底盘的或者是末端执行器的。"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负责人张钦锋介绍,为了让机器人拥有在不同场景里 " 举一反三 " 的泛化能力,采集员要不断地调试环境,比如倒水时更换不同造型的水杯,调整物体摆放的位置等等。
此外,根据每次训练生成的数据,数据审核人员则会及时对数据进行筛选,这些与物理世界交互积累的真机数据,将成为具身智能大模型进化的关键——数据集。
记者在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看到,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展了在不同场景下的模拟应用,比如修剪花枝,叠衣服、擦家具等场景,而机器人旁边,则站着它们的 " 老师 " ——人形机器人训练员,他们操控机器人,以极其细微的动作慢慢 " 教 " 会机器人从一个个分解动作开始,慢慢熟悉完成一整套连贯动作。
"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中间可以记录各种数据,比如相机的、手机的、底盘的或者是末端执行器的。" 张钦锋表示,目前在这个空间里边有 100 台的人机机器人,计划在 2025 年产生超百万条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驱动模型的迭代。
潇湘晨报 · 辣椒财经记者陈诗娴 北京报道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