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常州市新北区的森林公园临湖建有一套三居样板房,作为 " 栖息地 " 的线下体验中心,自 3 月中旬以来,这里正式对外展示智能住宅产品 L32。
栖息地是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前总裁沈亚楠走出 " 造车 " 赛道后,创办的一家定位 " 生活智能 " 的科技品牌;L32 是栖息地推出的一整套高度集成、软硬件一体的居住空间解决方案,数字 32 代表三房两卫户型。
做智能住宅,是沈亚楠在 2022 年萌生的创业设想,向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请辞后,他闯入了一个比造车更具规模潜力的红海市场—— " 造家 "。
为了在新赛道实现产品落地,沈亚楠深谙 " 重模式 " 的效应,投入超亿元自建工厂。在栖息地品牌创立之初,团队规模就超 500 人,近半数是产品开发与 AI 领域的工程师。
组建 " 重工部队 " 没有让沈亚楠走上捷径,从产品设计到系统开发,从垂直模块化进场到全屋实现交付,几乎每个环节,他都是从 0 起步。
" 难得哇哇叫。" 沈亚楠没想到,最初以产品化、智能化来造一个 " 好房子 " 的思路,最终具化在智能住宅产品 L32 中,耗时近 3 年。
2024 年 4 月,栖息地曾公布 L32 的产品定义以及高达 39.98 万元的定价,但这款明码标价的产品当时没有公开发售。
经过近一年的迭代,2025 年 2 月底,沈亚楠展示的 L32 已经拥有 Level3 家庭 AI 助手,从标准版到创始特别版的产品定价在 35.98 万元— 42.98 万元。
目前,L32 有数百位天使用户,他们中的大多数处于在装状态。"2025 年是重要的上量年。" 沈亚楠希望 L32 能真正批量地服务用户,但他不忘反思之前的激进做法——曾向用户承诺 55 天完工,结果初代产品并不能全部按时交付,由此引发一些用户对工期拖延的不满。目前,沈亚楠将 L32 的交付工期延长至 85 天," 要知错就改 "。
L32 闯关智能化
与李想一起造车前,沈亚楠曾任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董事长,这位科技圈老兵,曾在 2021 年自家装修前对 " 智能化 " 改造抱有天然期待。
然而装修结束,沈亚楠手机上装了 17 个 App,空调、窗帘、智能马桶……几乎每个产品都得用一个 App 控制。
用数字化技术变革家装行业的理念并不新鲜,在智能家居、全屋智能的赛道上,早有多个互联网家装平台以及科技巨头的身影,沈亚楠在亲身体验后,意识到智能化家居硬件的离散状态并未改变。
造车时,他常举一个例子:章鱼有 8 个脑子,却是低等动物,而高等动物人类只有一个大脑,靠 " 中央算力 " 就能实现复杂的功能和更好的控制。
启动 " 造家 " 计划后,沈亚楠在智能化方向上有所思考,全屋的空调、地暖、新风效果,以及灯光、水电的控制,如何在一致的美学下被智能化地集成在一起?
" 用一个大脑来控制全屋。" 沈亚楠说,这也是团队造 " 好房子 " 要遵循的基础逻辑。栖息地将汽车中央电子器架构引入家装领域,为家打造了一个 " 智能底盘 "。
这是一个性能达 200TOPS(1 TOPS 代表每秒可完成一万亿次基本操作)的本地中央算力中枢,可以 7X24 小时秒级响应用户在家庭生活场景中产生的数据和需求。
以 L32 的环境传感、睡眠传感等系统为例,它们可以实时收集室内空气、光电以及用户状态等数据,传感器会每 2 秒感知一次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系统,确保空气环境达标。
除了有看不到的算力中枢保障 L32 运转,让各功能模块、设备间以统一方式智能联动起来的,还有 " 小七 " ——栖息地在通用框架下自研的家庭 AI Agent(智能体)。
沈亚楠说," 小七 " 不是某个功能的堆砌,它代表着一种能力,与其他语音交互工具有本质区别:大部分智能家居企业把房子的智能部分当作独立产品在做,没有和住宅的基础功能模块深度整合,提供的只是语音开关灯,控制窗帘等功能," 小七 " 已经能按人类的意图去执行任务,还不用提前编程某些场景。
以开灯为例,传统的语音交互多数是照本宣科地说 " 把客厅的灯打开 ",而面对 " 小七 ",用户可以说 " 我觉得客厅有点暗 "," 小七 " 会在理解意图后调节灯光。
" 小七 " 的能力不只是基于栖息地自研的本地模型,沈亚楠透露,像读屏以及对复杂指令的思考理解,栖息地会调用豆包以及在云端模型中接入 DeepSeek。
栖息地创立前期,团队中超 200 名研发人员将精力投入 iVD 数字化设计及交付系统开发中。沈亚楠说,在实现场景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前,栖息地要先将住宅变成一个数字资产,团队以数字 " 孪生 " 技术对住宅进行虚拟化、1:1 还原,不论是可见的柜组、空调,还是隐蔽的烟机、管线、电路等,都可以被模块化、数字化地显示出来。
为将 " 底盘 " 和住宅的各个功能模块组合进不同的三房两卫中去,栖息地陆续推出了一些早期版本,天使用户在装期间反馈的建议和经验,帮助团队迭代产品,有了现在的 2.0 版本。
一支 " 重工部队 "
当年,李想听了沈亚楠再创业的设想没有阻拦,而是将那句口头禅 " 挑战成长极限 " 作为祝福送给沈亚楠,并表示会考虑投资。在栖息地 2024 年 4 月宣布获得合计 6.53 亿元融资时,理想汽车领投了其中的 Pre-A 轮。
沈亚楠曾邀请李想到栖息地北京观湖展厅,两人就 " 未来新家 " 进行主题直播讨论时,沈亚楠对外讲起,李想是最早建议栖息地第一款产品要做三房两卫户型的那个人。
二人联合造车时,首先明确的就是 " 造家庭用车、大六座、SUV",由此切中了 " 中产奶爸 " 这一客群。当沈亚楠决定 " 造家 " 时,李想的建议让栖息地锚定了目标用户:有孩的大三居家庭。
因各地不同年代建的三房两卫房型有较大区别,栖息地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验证产品的适配性。
不同于其他初创公司,在栖息地品牌创立之初,沈亚楠的团队已超 500 人。曾在造车阶段被沈亚楠纳入麾下的产品、AI、市场方面的同事有不少选择和他一起创业。他还从万科、龙湖等地产公司以及大家居等细分领域挖来房屋精装、家装家居方面的专业人士。
为了让栖息地的产品保持原创设计与美感,沈亚楠用了 9 个月时间请来了全球知名华裔设计大师卢志荣。卢志荣在全球有诸多高端酒店、顶奢私墅的设计作品,但他也一直想做 " 让大家买得起的设计 ",与沈亚楠达成共识后,卢志荣全职加入栖息地担任艺术总监。
" 他会拿着每平方米 3 万块的产品要求我们。" 沈亚楠称,卢志荣让栖息地团队在产品设计上经受了高标准的磨炼。
区别于理想汽车一开始选择代工,栖息地在组建 " 重工部队 " 的同时,分别在北京和常州两地建起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北京有试制中心,常州有技术研究院、环保实验室等。
在产品研发环节,栖息地团队将家装涉及的产品进行模块化拆解,梳理出上千个模块,制定出详细的需求说明书,更好地链接供应商,还针对产品模块的安装及测试等细节,制作了一本超 300 页的操作手册,供安装工程师进行标准化操作。
其实,产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对沈亚楠背后这支有技术沉淀的团队来说并不难,而让用户装完即住,给栖息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 环保是底线。" 沈亚楠认为,不能靠碰运气和事后治理做到环保,为把与环保最紧密相关的木作环节等控制在手中,栖息地在常州开设了自营的木作智造工厂,面积达 35000 平方米。
沈亚楠想要打破家装行业过去多年的 " 攒机式 " 交付模式,卖给用户一个完整且一体化的智能住宅产品。
入局前,沈亚楠拜访了传统大家居行业的一些前辈,得到的建议和提醒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这事太难了。
沈亚楠不想延续服务业传统的获客逻辑——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去获客,而是从技术革命的角度出发,把产品化、智能化 " 造家 " 这件事在 5 年内或以更快的节奏一次性推进成功。
这也给栖息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要更自主地掌握创业节奏。大到净水模块系统,小到一个钉子的装配工具,多是由团队原创开发。沈亚楠在创业之初跟人聊起来,常强调 " 自研 "。
但在 L32 面市后,沈亚楠会更愿意凸显合作供应商的重要性。
家装领域的上游供应,多会叠床架屋式拉高成本,沈亚楠回忆,自家装修选用的瓷砖,从产地佛山工厂发出,到达他手里时,价格能被层层中间商炒高 10 倍。
将住宅进行模块化拆解后,栖息地要去除中间商,就得对供应商进行垂直整合,这其实是沈亚楠最擅长的事情。
" 一辆车需要整合上万个零部件,而装修一套房子,也就涉及 2000 多个零部件。" 他说,栖息地的核心零部件采取自产自销,但像新风这样的模块系统就会和行业内专精的科研企业联合开发。
如今,沈亚楠有超过 100 家供应商,既有圣戈班、千年舟这样传统大家居产业链的企业,也有星宇车灯、继风座椅等汽车产业链的领头企业跨界 " 用造车的方式造家 "。
汽车供应链的内卷竞争,让兼具技术储备和成本效率的供应商选择转入家居家装产业,这也让栖息地组建了一支 " 车规级 " 供应商质量管理团队,他们既需要深入上游制造过程,管理部件产品的主辅材是否环保,还需要通过产品承重总量和施工过程的全流程管理,保障 L32 的环保承诺以及交付效率。
耐心造 " 好房子 "
2024 年,住建部部长倪虹解答 " 好房子 " 怎么建时,说到 " 要像造汽车一样去造出‘好房子’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要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 好房子 "。
这都让沈亚楠的再创业路径愈发清晰。他认为:"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仍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只有住了。"
与一辆车开 3 — 5 年便可更新换代不同,全世界自有住房户均 15 年才会做一次翻新改造,中国也不例外。但沈亚楠与亲朋好友交流后发现,房子住了 10 年、15 年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并非不想重装,只是缺少好的产品和服务,才将居住改善这件事 " 忍 " 了下来。
消费者需求旺盛,家装行业上游供应又很丰富,但这条链路缺了一个好的匹配供给。沈亚楠想要去填补。
在把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装进智能汽车后,沈亚楠看到了 " 造车 " 和 " 造家 " 的逻辑相通性,他想将产品化、智能化的经验复刻,为中高端收入、居住在三居里的家庭用户实现居住改善。
《中国家装发展报告》预测,中国家装家居市场总体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5 万亿元,其中存量房装修市场规模有望达 3.34 万亿元。
这个比 " 造车 " 更具发展潜力的赛道,正引发房地产领域的重视,沈亚楠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能叫得出名字的大房地产商都来找他交流过,不管合作与否,他都愿意把栖息地的经验倾囊授出。
沈亚楠当下并不做 To B 的生意,比如将 L32 置入开发商的新房内,帮开发商去卖房。在他看来,栖息地 " 创造幸福的家 " 必须直接服务用户。
To C 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栖息地面临商业化压力,它需要扩大用户对智能住宅产品的认知。L32 目前有几百位天使用户,大部分在施工状态,尽管已经入住的用户普遍认为 " 所见即所得 " 的智能住宅超预期,但设计和施工安装的周期过长也是他们一致的负面反馈。
沈亚楠用 " 激进 " 形容团队之前的想法和对用户的承诺,他解释:L32 由产品研发、设计及模块供应后,解决了大部分的不确定因素,但不论数字 " 孪生 " 下的住宅还原还是设计师的多维图纸生成,都很难精细到真实家装环境下一颗钉子的连接。
大部分问题都是装修工人在现场自己琢磨解决。除了施工现场环境或产品运输途中的不可抗力,人效高低是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
人在装修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直接考验着栖息地内部组织的系统性管理。去年下半年,沈亚楠对内部条线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负责解决现场问题的交付经理和施工经理两个角色合并。他解释:将责任明确可以对这个人的能力和态度提出要求。
即便处于栖息地产品交付末端的装修工人完全自营,且经过了官方的系统培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工人的素质仍会有一定的偏差,为了保证最终结果的确定性,栖息地会加入质检节点,对家装过程进行分布管控。
但智能住宅产品的复杂程度,不可能让栖息地做到像汽车工厂那样 100% 的质量管控,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来尽可能保证 L32 产品的落地。
栖息地联合创始人张翔主管销售业务,他的经验是,L32 正式面市前,如果一个用户想要居住改善且预算足够,在栖息地推介完,用户对智能住宅的认知是高的,往往能有 60% 的成交率。
让张翔有压力的是," 让用户很快达成(对智能住宅产品的)统一认知确实有困难 "。
对此,沈亚楠并不觉得焦虑,他对中国消费者的认知有信心,甚至觉得只要栖息地认真做好产品,用户对品类和品牌的理解就会变得乐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