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早知道 03-28
晶泰科技2024年营收突破商业化企业门槛:持续深耕「AI for Science」,全球化提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为第一家根据 18C 章程在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上市后发布的首份年报。

本文为 IPO 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 早知道消息,晶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晶泰科技 ")于 3 月 28 日发布了 2024 年全年业绩报告。这也是晶泰科技作为第一家根据 18C 章程在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后发布的首份年报。

财报显示,2024晶泰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3% 至 2.66亿元(人民币,下同),超过 Bloomberg 一致预期 8.4 个百分点,超过富途一致预测 9.1 个百分点。尤其是,2024 年下半年同比增速高达 73%

值得注意的是,晶泰科技也提前达成港交所对商业化企业的收入门槛要求(2.5 亿港币)

而一旦维持前述 50% 至 70% 左右的增速,晶泰科技最早或将在明年上半年实现 EBITDA 平衡。

2024 年晶泰科技经调整净亏损收窄 13% 至 4.57 亿,优于 Bloomberg 一致预期 22 个百分点。其中,晶泰科技 2024 年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 4.18 亿元),以巩固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经调整净亏损实才真正代表了盈亏状况。换言之,晶泰科技的真实亏损规模并不是外界描述的 15 亿元,这个数字涵盖了超   10 亿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和一次性上市开支(由于晶泰科技于 2024 年上市,故当年存在这一数字,2025 年则将没有;同时,这个数字随着企业的估值越高数值越大)以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在运营效率方面,晶泰科技通过实施 "AI+ 高效经营策略 " 取得显著成效:月均现金消耗同比下降 22.6%。

而与大多数同类型 AI 制药企业相比,晶泰科技经过过去近 10 年的发展已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平台化的企业,即烧钱更少、财务模式更为健康。

随着各项合作的持续推进,晶泰科技账上的现金现或已超过 60亿元人民币。在 AI 领域,雄厚的资金储备无疑是最核心的 " 护城河 " 之一。

AI+ 机器人」重塑研发范式2024年取得多项重要技术突破

目前,通过 AI+ 机器人的模式,晶泰科技已打造了行业独有的 " 高通量实验 - 高质量数据 - 高智能模型 " 飞轮,从而改变传统的研发方式,推动药物和材料研发范式变革。晶泰科技在业绩公告中指出,以 " 高质量数据驱动 " 为核心的垂直领域 AI for Science 模型将成为颠覆性力量。

除了过去积累的分子生成模型 Xreactor、自由能微扰算法 FEP、晶体结构预测模型 CSP 等 200 多个模型,2024 年,晶泰科技取得了更多的重要技术突破

数据壁垒构建方面晶泰科技的机器人实验室已经覆盖了 80% 以上的常见药化反应类型,每月可以积累 20+ 万条反应过程数据,该数据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高,数据质量远远优于开源数据,基于该数据集训练的 AI 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度和置信度。

AI 模型突破人类效能方面:2024 年晶泰科技新建了 20+ 种 AI 反应性╱实验条件预测模型,这些模型的准确率均超过 80%,对失败反应的识别率大幅超过合成专家。基于量子物理第一性原理和机器人实验室产生的数据集,晶泰科技自建了 UV 谱图预测模型和基于 LCMS 谱图的产率预测模型,可以在不做产物分离提纯的前提下获得实验产率,准确率超过 90%,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标注的效率。

领域模型与 LLM 的深度融合方面:基于 LLM 和深度神经网络,晶泰科技与 IDEA 研究院共同开发了 PatSight 专利数据挖掘平台。这一打破了传统人工获取数据的低效方式,提升了解析小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效率,同时为垂直领域 AI4S 模型的构建提供有效的公开大数据来源。

端到端多智能体方面:晶泰科技通过自主开发的 Multi-Agent(多智能体),逐步构建从分子设计 - 分子合成 - 后处理 - 分子检测 - 数据分析全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实验效率,降低实验门槛,完成软件 + 硬件的全场景覆盖。基于这样的能力,晶泰科技可以高效进行化学实验,积累大规模的高质量实验数据。

晶泰科技在业绩公告中表示,其未来将持续迭代自主创新的 AI+ 机器人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高柔性高精度自主机器人实验室的打造。随着自己在专业领域数据 + 模型的持续积累,AI 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结合实验机器人的具身化发展,药物及材料发现的 DMTA 都可以通过 "AI+ 机器人 " 自主完成。

而这种基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的不断融合,将帮助晶泰科技打造数据飞轮驱动的智能研发平台,赋能更多药物及材料分子的研发。

AI制药到AI for Science2025将是实现产业级突破的关键之年

2024 年,晶泰科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譬如,继此前与某领先 biopharma 成功推进一项创新药研发项目后,双方在今年又达成多项新的 AI 驱动的新药研发项目合作;与东亚多个 biotech 龙头企业成功合作,高效地设计和发现了针对多个高难度靶点的先导化合物;早前已与一家总部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全球领先制药公司就人工智能赋能的小分子药物发现达成 2.5 亿合作进展顺利。2024 年将双方合作进一步扩展到固态研究等领域;与辉瑞共同开发的 XFF 力场模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双方将于 2025 年继续研发合作,重点针对辉瑞专有化学空间开发更精准的预测模型,拓展小分子药物研发的应用边界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晶泰科技还与阿联酋王室谢赫 · 哈马德办公室正式签署商业合作协议,达成首期 3000 万美元的合作,这是中东地区建设首个自动传统药物现代化研发实验平台,开创中东地区传统医药研发新范式

此外,晶泰科技还在积极把握新材料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持续深化 AI+ 机器人技术对材料科学的赋能,现已在材料科学、农业、消费品等领域实现技术落地及达成合作。

在未来材料领域:晶泰科技在剑桥晶体数据库中心 ( CCDC ) 举办的 7th CSP blind test 的结果中表现最优异;在 2024 年,晶泰科技与协鑫集团、方大炭素等新能源材料、碳基材料等领域的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此外,晶泰科技还战略孵化了深度原理 ( Deep Principle ) 、战略投资了赋澈生物 ( Future Bio ) ,以共同加速研发。

在未来农业领域,晶泰科技基于自己研发的新材料技术,成功实现沙漠土壤改良;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助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可持续高效农业发展。在未来消费品领域,晶泰科技亦于 2025 年同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开展 " 人工智能 +" 行动,赋能包括美妆消费品、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农业科技等行业,推动 AI 赋能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落地。

事实上,无论是材料科学、农业还是消费品行业,本质上与晶泰科技起家的制药业务一脉相承,即通过自己打造的量子物理、AI+ 机器人平台,精确设计并开发高价值分子。同时,这些新业务相较于药物研发,不需要经过漫长的临床实验流程,可能更快带来回报

在晶泰科技看来,2025 年将是 AI for Science 范式实现产业级突破的关键之年。为此,其正以 " 构建未来科学基础设施 " 为使命,对团队进行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本文由公众号 IPO 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 C 叔↓↓↓

|||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净亏损 数据驱动 ai ip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