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 日,2025 数字创意大会:" 游戏出海智领风潮 " ——游戏产业发展与创新趋势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央车站展演中心举办。本次活动吸引多位业内人士、专家学者、专业律师等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广东游戏产业出海的突围路径。
在 " 开启中国游戏产业的新航海时代 " 圆桌主题分享中,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纪毅分享了他对 AI 赋能游戏产业的一些见解。
"AI 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游戏的视觉与交互体验。" 纪毅表示,现在的 AI 生成式设计(AIGC)工具,如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可以快速迭代美术资源,甚至能根据不同地域玩家的审美偏好,动态生成符合文化背景的角色和场景。例如,东方美学的数字化转译是当前重要趋势,借助 AIGC 技术,可以把水墨、剪纸等传统艺术风格转化为动态交互场景,让全球玩家沉浸其中。
在交互体验方面,纪毅谈到多模态感知融合的进展:" 像眼动追踪、肌电传感、空间音频等技术的结合,能够创造‘生理反馈式交互’。比如系统可以根据玩家的心率变化动态调整游戏难度,提高沉浸感。"
针对中国游戏企业的全球化布局,纪毅指出:"AI 工具可以让本地化素材的制作成本降低 50% 以上,支撑‘小团队、多区域、快迭代’的全球化发行策略。此外,‘山水意境’‘戏曲脸谱’等东方元素可以通过技术赋能,转化为全球玩家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互动内容,减少文化壁垒。"
他还强调,中国游戏在国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源于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工笔重彩风格(如敦煌飞天纹样)相比日式二次元和欧美写实风格,更容易形成视觉记忆点。同时,游戏若能融入 " 天人合一 "" 留白美学 " 等东方哲学理念,有助于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在游戏吸引力提升方面,纪毅认为,可通过传统元素的现代化解构,与 Z 世代潮牌、虚拟偶像展开跨界合作,例如《汝瓷》与李可明推出生肖主题瓷器。同时,可在开放世界游戏中嵌入可交互的非遗技艺(如玩家可参与虚拟景德镇瓷器烧制),并建立东方美学标准;以及联合高校、博物馆制定 " 传统手工技艺数据库 ",为行业提供风格化 AI 设计范式。
近年来,广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作为高校教授,纪毅敏锐地观察到游戏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他总结了三大趋势,一是技能复合化趋势明显,人才从 " 原画 / 建模单科专精 " 向 "AI 工具链 + 跨媒介创作 " 能力转变,要求掌握 AI 创新设计的全流程。二是创作全球化,要求人才具备跨文化叙事能力,能适应国际化合作。三是价值创新化,急需具备 " 游戏化思维 " 的人才,能把碳中和、乡村振兴等社会议题转化为创意主题。
为顺应行业变革,广工艺术与设计学院不断调整培养模式。" 我们开设了《AIGC 辅助设计》《智能手工艺国际工作坊》等前沿课程,并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新课程并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与网易等企业共建 " 设计开发实验室 ",企业直接发布真实项目需求,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同时,引入 " 双轨制导师 " 机制,由企业主美与高校教授联合指导,学生能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海外版本优化。
此外,学院还推动文化科技赋能,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开发 AR 文物解谜游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数字化转译能力。例如,团队曾开发 " 舞动敦煌 " 智能绘画系统、古画学习系统等数字文化产品。
文 | 记者 詹淑真
图 | 记者 周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