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世界经济列车已经脱轨了,只是勉强在沿着以前的大致方向往前走。
从昨天到今天,又是一连串的大事。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 26 日签署公告,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关税。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欧盟等多方迅速发声反对。就连特朗普任命的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特斯拉 CEO马斯克也坐不住了,说此举对特斯拉产生 " 重大 " 影响。马斯克称,这将影响来自其他国家的特斯拉汽车零部件的价格。
黄金暴涨,美股继续跌。
我们今天就从此出发,前瞻未来的世界,给大家做一些分析,我们认为两件事是很确定的:
第一,孤立,各种孤立。
第二,内循环,各种内循环。
特朗普为什么老是要加关税呢?
这和他的理念有关系,他总是认为是世界各国人民偷走了美国人民的工作,所以,美国逐渐产业空心化。他可能没想过,美国产业空心化,特别是制造业的外迁,很大程度上,美国自己也是参与者和重要推手。
美国的劳工成本高,各种成本高,因此,制造业外迁,或者直接进口成本低的制造业产品,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分工模式的结果之一。
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负责研发,很多产品到世界各地生产,然后分发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国,一直就是这么干的。
这当然也给美国造成了困扰,就是一些劳动技能比较低的阶层慢慢被边缘化,工作没有,或者很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也少,他们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
特朗普借助社交媒体一跃而起,成为 " 红脖子 " 的代言人,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这个群体随着全球化越来越扩大,他们的迷茫、愤怒也就加大,这个时候,特朗普起来喊 " 让美国再次伟大 ",意思就是选我就会让制造业回流,你们就有工作,这确实是有基础的。
所以,特朗普为什么老是要加关税?
一方面是现实需要,需要钱,债务比较多。
另一方面也是在巩固基本盘。
这是昨天到今天一连串大事的部分背景,还有些背景,我们就不说太细。
那么,特朗普的政策会不会奏效呢?
目前看来很难。
因为美国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太高。前段时间,一个洛杉矶的朋友到我办公室来喝茶,戴了一顶帽子。
他说:" 你知道吗?这顶帽子在淘宝上买,中国货,36 元人民币。在美国买美国货,36 美元。所以,我选择买中国货。" 人人都想省钱,这很正常。
因此,特朗普加关税,希望制造业回流,对某些领域是有一定作用的。
比如芯片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确实有一定作用,因为这些行业相对来说产值大、利润高,大企业还有平衡贸易,调和关系的需要。
但是,一些相对中低端的行业,其实很难回流美国,比如,服装制造业。
一件普通的外套,在美国卖 150 美金,而中国厂家可以卷到 150 元人民币,最多两百人民币,这根本不是加关税能解决的问题。
▲ " 特朗普精神错乱综合征 " 蔓延,民众抵制特朗普
最终大概率的结果就是,美国人继续买外国的产品,但是关税由美国人买单,势必推高美国的通胀。
因为选择买美国的产品,以前述外套为例,要增加至少 100 美元的成本,而继续购买海外产品,只是增加几美元最多 10 美元的关税分摊。
特朗普不停加关税,遇到的阻力和反弹也很大。
加拿大、日本、巴西、欧盟都表示反对,而且开始行动起来。
而且不是口头上说 " 我反对 " 这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拿砖头砸,或者直接出钱保护自己的企业。
比如加拿大就承诺设立 20 亿加元(约合 14 亿美元)" 战略应对基金 ",以保护受到美国关税威胁的加拿大汽车业。资金将用于提高加拿大汽车行业竞争力,保护就业,并建立 " 强大的 " 加拿大供应链,推动在加拿大本土生产更多汽车零部件。
韩国相关部门将于 4 月制定并发表汽车产业紧急对策。
26 日,日本准备和巴西深化合作。
欧盟最牛,决定对价值 260 亿欧元(约 280 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欧盟委员会日前表示,反制关税措施将于 4 月中旬统一生效。
包括对美国威士忌征收 50% 的关税,特朗普则反击宣称将对欧洲酒类征收 200% 的关税。
等于两个大个子直接打起来了,而且是在泥水地里打滚摔跤。
美国驻欧盟商会警告称,美欧关税冲突正危及每年价值 9.5 万亿美元的跨大西洋商业。该商会拥有 160 多个成员,包括苹果、埃克森美孚、Visa 等美国巨头。
你觉得这个局面,特朗普会收手吗?不会。
所以,孤立,以及各种孤立是趋势。
美国在孤立欧盟,欧盟也被迫孤立美国,当然,稍微小一点的经济体之间还是有关联的。
但是美国这么干,可以说把孤立干成了主旋律。
再就是内循环。
美国希望通过加关税让制造业回流,逻辑上貌似没错,特朗普希望形成的最后的局面就是美国人买美国货,以解决美国 " 红脖子 " 的就业问题。
这不就是妥妥的内循环嘛。
你这么干,加拿大直接就反击了。
特朗普上任后,加拿大人爱国情绪高涨,因为他还多次表示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第 51 个州。
网上,加拿大人分享加拿大制造的产品清单,并发布取消美国之旅的帖子。支持加拿大、反对特朗普的表情包充斥社交媒体。某个周末的职业冰球和篮球比赛中,美国国歌被嘘声淹没。
▲加拿大人集会抗议美国政府
3 月 14 日,刚刚宣誓就职总理的卡尼针对特朗普有关 " 让加拿大加入美国 " 的言论说," 这太疯狂了 "。
出任总理后,卡尼首次出访没有选择美国,而是去了法国和英国。
要命的是经济,上月,特朗普宣布针对加拿大的关税措施后,驾车跨越美加边境的加拿大人较去年同期减少 24%。美国旅游经济咨询公司原本预测今年赴美游客数量增长 9%,但 2 月改口称将下降 5.1%。《纽约 · 时报》说,主要原因在于加拿大游客抵制赴美。
此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 10 日宣布下架由该省酒类分销局运营的酒类专卖店内所有美国酒类产品,以回应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商品加征 25% 关税。
加拿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安大略省所有酒类专营店曾在 4 日同步撤下美国酒类商品。
抵制美国货似乎成为一股潮流,在欧洲和加拿大等多国兴起。这些国家的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建群,交流如何避免购买美国产品并发掘相应的替代产品。
不仅仅是加拿大,还有欧盟,欧盟中的重要国家是法国和德国。
▲ " 抵制美国:购买法国和欧洲产品 " 群组的社交平台截图
法国受美国关税冲击大的行业之一是酒类,德国是汽车大国,本来这几年就日子不好过,美国再继续加关税,德国的汽车大厂将更加困难。
这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实际上,除了美国是超级消费大国之外,其他的多数国家、区域都很难说是消费大国,至少没法和美国等量齐观。
因此,更多着眼于内循环,其实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总体来看,美国巨变,以及特朗普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已经让大家非常头大了。
未来会怎么走?至少未来 4 年,传统的全球化模式肯定会继续消融,不要存什么侥幸心理。
因此,主动的孤立与各种被动的孤立都会逐渐浮现,由极端事件刺激而导致的孤立也会出现。
各种内循环会加速,包括美国内循环,以及加拿大的内循环、欧洲的内循环。
一些靠出口冲经济指标的国家,比如越南、印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但经济会放缓,而且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问题都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世界经济列车已经脱轨了,只是勉强在沿着以前的大致方向往前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