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 03-30
是对手还是助手,医生如何与AI“做同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阅读提示

AI 让患者有了一定的医学知识话语权,改变了就医模式。有人担心这会给医生权威带来挑战,但也不得不承认,AI 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医疗效率和水平。面对挑战,专业人士认为,有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是技术无法替代的。

2 月 22 日,一则 " 病人查 DeepSeek 后质疑治疗方案 " 的视频引发热议。自 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推出以来,一些医生遇到了患者直接拿着 DeepSeek 诊断方案前来就诊的情况。

" 一位患者带着 DeepSeek 开出的治疗灰指甲的处方建议来开药,开的都是常规用药,还是比较准的。" 今年 2 月,深圳的全科医生孙医生仔细查看一番后,按患者要求开了药。

随着发烧感冒问 AI、生病开药问 AI 等现象日益常见,有关 "AI 给医生带来挑战 " 等讨论也随之产生。AI 问诊靠谱吗?AI 技术会给医疗行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AI 开处方责任归属难界定

互联网从业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 3 月,他想要调理脾胃和睡眠,便拿着 DeepSeek 开出的中药方到医院找医生抓药,医生看了一眼问道:" 是不是 AI 开的?"" 药方看着有道理,但现实中医生不会这么开。" 随后,医生对几味药进行了替换,重新开了药方。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因胃肠炎呕吐,DeepSeek 开的药是昂丹司琼,网上查后才知道该药是用于控制和预防化疗、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

" 总体而言比较靠谱,但还是需要医生把关。" 张先生表示,如果患者描述错误或漏掉信息,DeepSeek 给出的方子可能没那么准确,AI 问诊最大的问题是信源不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描述能力。

针对 AI 的问诊风险,还有人表示疑惑:" 如果开的药出了问题,责任算谁的?" 不久前,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明确规定互联网医院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李栋表示,药品处方直接关系到患者健康,在临床上有着非常严谨的流程,包括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确保处方合法、规范和安全。

"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一定局限性。按现有的法律法规,AI 并不具备处方权,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归属也确实难以界定,医生仍然是处方权的唯一合法主体。" 李栋说。

AI 助手提升医护工作效率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打开 "AI 医生助手 ",点击 " 生成住院病例小结 " 模块,复制病例内容后,选择 " 调用 AI 大模型 " 选项,一份出院小结便自动生成。" 以往写一份住院小结要 10 分钟左右,如今只要十几秒。" 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DeepSeek 的文字处理能力很优秀,能将临床医生从琐碎的书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处理核心业务。"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余浩介绍,该 "AI 医生助手 " 系统由技术团队依托 DeepSeek 开源软件的功能,借助医院内搭建的服务器自主完善制作而成,目前已经在修复重建科、全科医学科、骨肿瘤科等多个科室投入使用,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智能问答、医疗知识检索、文书报告错误检测、门诊病历自动生成、疾病诊断编码等。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医院引入 DeepSeek,并通过本地化部署将其应用于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在李栋看来,AI 大模型技术赋能医疗行业,相当于让医生有了 " 助手 " 和 " 参谋 "。" 尤其是医学垂类专用的大模型,能为医生提供更广范围的医学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用药治疗方案。与此同时,也拓宽了医生的视野,有利于加速临床研究和推动医学技术进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目前也已经完成 DeepSeek-R1 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上线了智能助手。" 智能助手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在临床诊疗、医学教育、科研支持和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多场景创新突破。" 李栋说,AI 大模型在慢病管理、院前到愈后的全周期管理、助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温度无可替代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 "AI 儿科医生 " 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线应用。在 10 名患儿的诊断中,"AI 儿科医生 " 给出的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较高。从智能诊断到精准治疗,甚至抢救生命的最前线,AI 不断延展医疗场景,重塑医疗服务链条。

"AI 让患者有了一定的医学知识话语权,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就医模式,医生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模式也会因此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余浩说,从积极的方面看,AI 辅助不仅能为医护减负,还能为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让其快速成长。

李栋也认为,患者有了大模型作为 " 高参 ",一定程度上会重塑传统的医患关系,医生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拥抱 AI。此外,医生也要坚守医者初心,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人文关怀都应该贯穿整个诊疗的全过程全周期," 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这是 AI 不能替代的 "。

随着 AI 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患者隐私保护,如何有效处理数据以满足临床科研需求,AI 赋能医疗的边界在哪等问题也亟待解答。对此,受访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和完善 AI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AI 医疗的法律地位、使用边界、安全标准和伦理规范,让 AI 更好地服务于医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医生 医疗 人工智能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