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前天
为何这些AI“弄潮儿”在广州能赚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无疑是最耀眼的领域之一。ChatGPT、DeepSeek 相继爆火,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 AI 热潮,大量资本涌入,无数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 AI 创业公司中,仅有不到 10% 的公司能够在成立后的 5 年内实现盈利。那么,为何有的 AI 公司能够在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中脱颖而出,实现盈利呢?

羊城晚报近日在广州 "12218" 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中,探访了 3 家 AI 企业,寻求答案,了解创业者们用 AI 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并引领行业变革的故事。

中科开创:

天上地下 " 高危禁区 " 研制一群 " 钢铁战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蓬勃发展浪潮中,成立于 2017 年的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公司,聚焦电力、新能源等领域,推出 10 多款能在高压、高温、高湿、高空、有毒气体等高危环境里作业的机器人,创业第 6 年成功实现盈利。

盈利的秘诀都有啥?

" 我们能坚持下来并实现盈利,就是在垂直行业逐个突破,打造丰富的产品线。" 谈及创业成功的秘诀,公司董事长欧阳开一对羊城晚报记者如是坦言。

中科开创的故事始于参与国家 863 课题研发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高压输电线路驻塔式机器人,这也是公司研发的第一款机器人,针对户外长距离输电线塔融冰后线路修复的危险工作,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风险,推出后在电力能源系统大受欢迎。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首先是解决安全问题,其实才是高效,最后才是舒适。" 欧阳开一谈及创业理念时如是说。

如今,在产业投资资本加持下,公司产品覆盖了电力能源行业的各个板块,在高湿度空气流通性差的地下隧道、在 100 多米高的带电高压塔上、在高温极寒的无人区——这些让人类望而却步的 " 高危禁区 ",有中科开创研制的系列机器人产品,它们 24 小时默默守护,甚至能在无信号环境中作业。

例如,在巡检领域,中科开创的机器人表现出色。无论是高温、高湿还是有害气体环境,巡检机器人都能自主完成任务,及时输出巡检报告,发现隐患。一旦发生火情,巡检 + 消防机器人会迅速响应,精准灭火,其 " 巡检 + 消防 " 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城市广泛应用,效率提升 47%,人工成本降低 50%。

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传统带电检修,需要工人穿上厚重屏蔽服,在 100 多米高空与 50 万伏高压 " 共舞 "。而中科开创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凭借国产高性能芯片和鸿蒙系统双驱动,能在不停电状态下完成地线修补,效率提升 50%,更让检修人员彻底远离电击风险。

在地下管廊和储能站等工业场景,甲烷泄漏是重大安全隐患之一,该公司推出的四足机器狗在检测到甲烷浓度超标时,能迅速启动防爆模式,锁定泄漏点并联动消防系统,15 秒内化解风险。

新能源车主充电难?只需轻点手机,充电机器人便沿着空中导轨,轻巧地滑到车位上方,自动充电,充电完毕能自动收枪,一台机器人可对接 10~20 台车辆……这是中科开创在业内首家发布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公司总裁助理尚美玉表示,这种 " 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 " 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充电桩的 " 油车占位 " 问题,还将充电效率提升了 4 倍。目前已在广州、深圳不少停车场进行示范性应用。

谈及未来发展,欧阳开一透露,今年还计划在变电站部署一波机器人,公司将不断创新,为更多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云蝶科技:

AI 赋能教育与医疗,开拓行业新未来

进课堂后会 " 告状 " 的 AI 点阵笔、适合办公学习场景的 AI 智能鼠标……走进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 小而专,精而强 " 这几个字显眼地展示在入口处,公司大受欢迎的 AI 笔、AI 鼠标,很好地诠释了这几个字的内涵。

小小一支 AI 点阵笔,神奇之处是,当记者用它在对应的纸上写字时,眼前屏幕能同步呈现纸上内容。在课堂场景中,它更是功能强大。这支笔能实现 AI 自动判题、批阅、打分和评价。

有意思的是,它还能实时精准监测学生答题状态,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答题卡壳等情况。教师通过屏幕,可实时、清晰掌握学生答题的速度、准确率、字迹等信息。

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裁罗崇键介绍,AI 点阵笔之所以如此智能,是因为其前端搭载了高速摄像头,在书写过程中能够收集文本写作数据,而这样一套笔价格仅 100 多元,性价比极高。

不仅如此,公司研发的 " 行知大模型 " 具备读文章、写教案、听课堂、评教学等功能,在教育领域,极大地帮助教师提质增效,促进其专业成长。在医疗行业,可帮助医生听诊分析、写病历、分诊等。

罗崇键表示,今年云蝶科技进军 " 大模型 + 智能硬件 " 领域,还开发出适用于办公学习场景的 AI 智能鼠标。该鼠标可一键唤起 " 行知大模型 " 系统,智能生成各类 PPT、文本、图片、表格,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和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 AI 办公学习神器。

通过产学研合作,云蝶科技在 AI 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拥有 300 余项知识产权,其中 143 项专利技术,其自主研发的音视频识别分析算法和 AI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处于前沿水平。

" 去年营收超过 4 亿元,预计 2025 年业绩及未来三年,将迎来更大提升。" 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向记者介绍,公司成立两年时就已实现盈利,主要的秘诀同样是聚焦垂直场景,将技术优势与行业痛点深度绑定,致力于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云蝶行知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

让田雪松自豪的还有一点,公司在大模型训练方面,同样展现出独特优势——行知大模型在实际训练时使用几亿参数的数据集与大模型联合微调,仅用 15 天就可以训练出一个行业应用模型,训练一次成本仅需数万元人民币。" 目前找我们做大模型产品的行业客户,排到了 100 多家。" 田雪松感慨道:" 这也得益于 DeepSeek 爆发后,对大众进行的 AI 知识的科普和宣传。"

小马智行:

让自动驾驶车走进寻常百姓家

自动驾驶车辆,宛如一个 " 情绪稳定的 AI 司机 ",载着乘客行驶在市中心的街头,以及往返机场、高铁的高速路上。这些车辆既能丝滑穿过城区道路,也能顺利过收费站、上下高速路。这样充满科技感的出行方式,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已不是啥新鲜事。

成立于 2016 年的小马智行,布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物流(Robotruck)、乘用车智能驾驶三大业务,是全球极少数实现全无人驾驶常态运营的公司。

小马智行成为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成功秘诀何在?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介绍,公司通过提供安全、先进、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形成 " 技术 + 车辆 + 场景 " 的黄金三角高效运转并形成商业闭环。

如今,公司拥有 250 多辆 Robotaxi 车辆," 小马智行(PonyPilot)"App 注册用户数超 30 万,半年内每辆自动驾驶车订单量日均超 15 单。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拥有 190 多辆 Robotruck 车辆,其中与中国外运的合资公司青骓物流旗下有 160 多台 Robotruck。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小马智行 Robotruck 自动驾驶路测里程约 537 万公里,货物运输量超 8.63 亿吨公里。

" 目前,小马智行还是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还获得了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等。"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贺星介绍。

成立 8 年来,小马智行作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已与多家出行及物流服务运营商、整车制造商等上下游伙伴深度合作,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与产品的商业落地。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介绍," 我们正在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一起正开发第七代 Robotaxi,预计新车将在未来两年内批量下线。"

" 新 " 对话

羊城晚报:为何选择来广州创业?未来还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

欧阳开一:广州的创业环境很好。对于企业来说,最关注的就是产业链配套,其次是人才,然后是政府。广州有一点非常好:就是政府适时提供帮助,但不会来打扰我们。

田雪松:我们公司是广州土生土长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选择广州,是因为广州千行百业,业态非常丰富,技术和产品容易找到落地场景。广州适合打造行业大模型和垂类大模型的应用场景,适合培育垂类大模型企业。未来我们也呼吁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广州、广东打造行业模型,推动千行百业发展。我们也非常渴望广州、广东大胆开放应用场景,让企业好的产品、技术先行先试。

记者手记

多家 AI 企业成功盈利的共性

深入走访了几家成功盈利的 AI 企业,我发现在它们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中,有一些共性。

毋庸置疑的是,技术研发与创新是它们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AI 技术的核心是算法和模型,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的公司,就如同掌握了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例如,中科开创基于一系列模型、算法,开发出众多垂直类应用,将 AI 技术融入电力、新能源等多元场景,赋能智能变革,形成商业闭环,将产品卖得风生水起。而云蝶科技,通过研发 " 行知大模型 ",将 AI 技术赋能教育、医疗等行业,获得成功。

同时,走访的这几家企业,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精准定位垂直领域、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是盈利的重要因素

客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研发什么产品。初心都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田雪松进一步表示,中国是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广东更是有千行百业,每个工业类别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都有望能产生一个百亿、千亿市值的 AI 公司。而欧阳开一也表示,我国高危行业从业人口超 3000 万,而中科开创的解决方案,直接切中 " 人员安全 " 与 " 降本增效 " 两大痛点,面对的是万亿市场的 " 刚需 ",如在广东电网项目中,机器人巡检可将人身事故率降至零,云南某输电项目年运维成本从 800 万元压缩至 320 万元,降幅达 60%。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AI 公司创始人,本身是既懂技术又能找市场需求的科创人才,他们汇聚顶尖的 AI 科学家与工程师,以及跨学科综合人才,为公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例如,田雪松带领 5 位 " 广漂 " 博士,到广州海珠创立云蝶科技。创始人欧阳开一博士身边的技术团队,包括电网专家蚁泽沛、栾文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鹏等顶尖人才。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 AI 领域,技术实力、市场洞察力、创新商业模式和优秀人才团队,共同构成了这些成功 AI 公司的崛起密码。

不过,此行调研中令记者惊讶的一点是,强大算力支持并非一定需要高昂成本。像 " 云蝶行知大模型 ",训练时用几亿参数的数据集与大模型联合微调,仅 15 天就推出首个版本,训练一次成本仅数万元人民币,这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发展思路。

延伸阅读

广州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1800 家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期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建设广州 "12218" 现代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被列为 15 个战略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力强劲,产业创新成效显著。

目前广州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 1800 家,已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分析领域和算力领域,主要代表企业有广州数科集团、奥飞数据、壁仞科技等骨干企业;技术层以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及自然语言理解为主,代表企业有视源电子、科大讯飞、佳都科技、云蝶科技等;应用层占比高达 80%, 涌现出小马智行、中科开创、文远知行、钛动等一批行业应用领先企业。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 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 24 家企业登上独角兽榜,位居国内第四、全球第九,其中致景科技、树根互联、探迹、黑格智能、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一批优秀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均上榜。

策划|林洁 黄丽娜 侯恕望

统筹|黎秋玲 宋金屿

文|记者 黎秋玲

图|记者 黎秋玲(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剪辑|梁岚 黎秋玲

包装|余梓涛 方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机器人 广州 人工智能 脱颖而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