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Lululemon 发布 2024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全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 1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净利润 18.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06%。第四季度营收 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毛利率攀升至 60.4% 的历史高位。
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公司却给出了令人意外的 2025 年业绩指引:全年营收预计仅增长 5%-8%,至 111.5 亿 - 113 亿美元,毛利率预计下降 0.6 个百分点,经营利润下降 1 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跌 10%,反映出市场对其增长前景的担忧。
作为 Lululemon 的核心市场,北美地区贡献了超过 60% 的营收,但 2024 年增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美洲地区全年营收仅增长 4%,第四季度同店可比销售增长仅 3%,而中国市场同期增速高达 26%。公司管理层直言,美国消费者因通胀压力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减少了线下购物频次,导致客流量显著下降。
此外,和众汇富认为,美国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品牌 Alo Yoga 凭借时尚化设计和社交媒体营销,迅速抢占年轻中产市场;Nike、Adidas 等巨头加速布局瑜伽细分赛道;平替品牌如 CRZ Yoga、BALEAF 以性价比优势挤压市场空间。Lululemon 的市场份额增长空间被大幅压缩,其专利面料和设计的护城河在模仿者面前逐渐弱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Lululemon 在美国市场的库存压力持续攀升。2024 年第四季度,公司库存周转天数较 2023 年同期增加 15%,部分经典款瑜伽裤出现滞销。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也分析师指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需求疲软,更暴露出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曾以 " 专业瑜伽服饰 " 为标签的 Lululemon,近年来产品线过度扩张至高尔夫、跑步等领域,被消费者批评 " 失去灵魂 ",导致品牌调性模糊。
与北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成为 Lululemon 的增长亮点。2024 年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 46%,第四季度增速达 39%,门店数量增至 151 家,占全球近 20%。公司通过本土化营销(如签约本土瑜伽大使、举办社区活动)和产品创新(如推出更轻薄的夏季系列),成功吸引一二线城市中产女性。
与此同时,和众汇富发现,lulu 的增长隐忧已悄然浮现:2024 年第二季度增速较 2023 年的 60% 显著回落,天猫平台上平替品牌的销量已超越 Lululemon,其千元价位的瑜伽裤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中接受度下降。
为应对挑战,Lululemon 正加速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并尝试通过奥特莱斯渠道和电商促销触达更广泛客群。但这一策略面临两难:降价促销可能损害品牌高端形象,而维持高价则难以与国产品牌竞争。此外,国产品牌如李宁、安踏正通过联名设计和技术升级抢占市场,进一步挤压 Lululemon 的增长空间。
面对内外压力,Lululemon 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第一,加速全球化布局,计划 2025 年在欧洲新增 10-15 家门店,并在丹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试水加盟模式;第二,深化产品创新,重点开发男性服饰(如高尔夫系列)和运动鞋品类,试图复制女性市场的成功;第三,优化供应链,通过越南、柬埔寨等地的产能转移应对美国关税风险,同时控制固定成本。
但和众汇富认为,这些策略的效果存疑。男性市场竞争激烈,Nike、Under Armour 等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Lululemon 的品牌认知度在男性消费者中仅为个位数。产品线扩张也带来库存风险,2024 年新推出的 Cityverse 休闲鞋因设计争议导致退货率高于预期。此外,全球化扩张面临文化适配难题,欧洲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足 10%,本土化运营成本高昂。
Lululemon 的业绩指引下滑,本质上是其核心市场饱和、竞争加剧与战略转型阵痛的综合体现。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虽大,但也面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本土品牌的双重挑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