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4 年公募基金年报密集披露,市场得以窥见基金经理在十大重仓股之外的 " 隐秘战线 "。与季报仅展示前十大持仓不同,年报披露的全部持股数据,使排名 11-20 位的隐形重仓股成为观察基金策略动向的重要窗口。
2024 年 A 股市场剧烈波动背景下,这些未被充分关注的持仓变化,折射出机构投资者对行业景气度的前瞻性判断。
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主动权益类基金隐形重仓股呈现显著分化特征。
以大摩数字经济为例,作为 2024 年业绩冠军基金,其隐形重仓股中寒武纪、海光信息等 AI 算力标的赫然在列,与前十大重仓股形成算力板块的立体化布局。这种 " 前十大 + 隐形重仓 " 的组合策略,既保持了对核心赛道的集中押注,又通过分散持仓降低了单一标的风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睿远均衡价值,其隐形重仓股涵盖互联网、消费、保险等多元领域,与前十大重仓股形成互补,体现出基金经理对均衡配置的坚守。
2025 年被机构普遍视为 " 科技大年 ",众赢财富通观察到,这一判断在隐形重仓股配置中得到充分印证。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在年报中首次纳入寒武纪、蓝晓科技等 AI 芯片与材料标的,同时将石英股份持仓量提升 1236%,显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深度挖掘。赵枫掌管的睿远均衡价值则新进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前者受益于 AI 在电商领域的应用深化,后者则布局金融科技赛道。
这种配置逻辑反映出机构对 AI 产业的分层认知。在硬件端,基金经理聚焦于算力芯片、光模块等核心环节;在软件端,则关注 AI 大模型与垂直场景的融合。平安医疗健康的隐形重仓股中,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赫然在列,其背后是 AI 辅助药物研发带来的效率革命。这种 " 技术突破 + 场景落地 " 的双线布局,构成了科技主线的核心投资逻辑。
在科技主线之外,众赢财富通认为,隐形重仓股中港股资产与消费板块的配置变化值得关注。睿远基金旗下产品在 2024 年下半年显著增加港股持仓,中通快递 - W、李宁等标的进入隐形重仓股名单。这种调整既源于港股市场的估值洼地效应,也反映出机构对消费复苏的前瞻性布局。赵枫在年报中直言:" 港股互联网企业在 AI 应用端的创新能力被低估,其商业价值将随技术渗透逐步释放。"
消费板块的配置呈现结构性分化。中庚价值领航的隐形重仓股中,长春高新、青岛啤酒等标的显示对医疗消费与高端制造的偏好;而睿远均衡价值则增持李宁、分众传媒,押注可选消费复苏。这种分化背后,是基金经理对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的现实判断。某基金分析师指出:" 在消费分层背景下,具备品牌护城河与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获得超额收益。"
隐形重仓股的变化,折射出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深层变革。传统的赛道投资模式逐渐让位于精细化的个股挖掘,机构更注重标的的基本面确定性与估值合理性。
傅鹏博在年报中强调:" 减持了基本面难以好转的公司,增加了有明确技术突破的标的。" 这种策略调整导致睿远成长价值隐形重仓股换手率高达 80%,寒武纪、迈瑞医疗等业绩确定性强的公司被纳入组合。
量化分析显示,2024 年隐形重仓股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以下三类标的:AI 技术落地明确的科技股(如寒武纪)、消费复苏弹性标的(如李宁)、以及周期反转行业龙头(如万华化学)。这种选股逻辑与市场风格高度契合,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统计显示,2024 年隐形重仓股平均涨幅达 23.7%,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5 个百分点。
隐形重仓股的价值不仅在于投资标的本身,更在于其背后的配置逻辑。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把握投资机会——
首先,关注基金经理在隐形重仓股中布局的新兴赛道,如 AI 医疗、智能驾驶等;
其次,重视机构在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机会,尤其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最后,跟踪消费板块中兼具品牌力与创新力的标的,如高端白酒、新能源汽车等。
展望 2025 年,具备技术护城河、业绩确定性强、估值合理的标的,有望在机构持仓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