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周一发布评论文章指出,3 月 28 日傍晚,针对降息谣言,央行及时出手打击。
文章写道,有人猜测,编造这则谣言的人或许是出于 " 浑水摸鱼 " 的目的,把某个
市场人气和价格抬高,趁机出货。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部分人为了博眼球、骗流量的炒作行为。
笔者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其后果不可小觑。如果是出于主观故意,那么这一行为已经越过了法律的边界。谣言的内容事关货币政策调整,降息属于金融市场领域的重大信息,如果谣言广泛传播,可能会让社会公众、金融市场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反应,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金融稳定。
文章指出,过去几年,金融市场上出现的虚假信息传播事件不在少数,各种股市、债市 " 小作文 "" 神预言 " 频现,时常会给某类资产走势带来一定影响。
而近段时间,公安机关先后查处编造传播 " 机构举报游资 "" 摩根大通研报 " 等谣言的责任人。
根据我国刑法第 181 条规定," 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
笔者提醒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或围观者,抑或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都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也不传谣。货币政策调整,绝非小事,岂可儿戏?把水搅浑、趁机渔利的念头更不可有。监管也要持续长牙齿、亮利剑,痛打 " 小作文 " 等谣言制造者、传播者,还各方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