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何时走出 " 至暗时刻 "?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汽车组
3 月 28 日晚,广汽集团(601238.SH)正式对外披露 2024 年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广汽集团营业收入为 1067.98 亿元,同比下滑 17.05%;实现归母净利润 8.24 亿元,同比下滑 81.40%;扣非净利润更是录得亏损 43.51 亿元,上年同期盈利 35.73 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9.19 亿元,同比增长 62.29%。
图源:财报截图
尽管在 1 月份广汽集团就曾对外公布过 2024 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但是当这份 " 成绩单 " 真正摆在公众面前时,依然让外界为之错愕。
股价表现上,广汽集团近年来也是疲弱不振,截至 3 月 29 日,广汽集团 A 股收报 8.49 元 / 股,市净率仅 0.66 倍,股价较 2021 年 9 月 20.36 元高点回落 54.38%,已遭腰斩;最新总市值为 866 亿元,较前期峰值缩水超四成。
数年前,广汽集团曾凭借着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两大超级合资品牌,在汽车市场上高歌猛进;但伴随着这份创下近十年最大跌幅的年度财报出炉,广汽集团的 " 合资护城河 " 似乎正在加速 " 坍塌 "。在汽车行业走到转型与淘汰的赛点时刻,广汽真的准备好了吗?
01.
合资乏力,
自主品牌不振
事实上,这已经是广汽集团连续第二年净利润暴跌。
对于这样的惨淡表现,广汽集团把主要原因归咎于 " 受汽车行业价格内卷、竞争格局剧变等因素影响 "。也就是说,广汽是受国内汽车行业 " 价格战 " 影响,导致汽车销量下滑,进而利润受损。
按照财报数据统计,2024 年广汽集团全年实现汽车销量 200.31 万辆,同比下滑 20.04%;其中,本集团自主品牌全年实现汽车销量 78.95 万辆,同比下滑 10.95%。
图源:财报截图
而作为广汽集团的两大支柱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直是广汽集团最重要的 " 利润引擎 ",也是集团业绩增长的压舱石。但在 2024 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销量同比分别下滑 26.52%、22.32%,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减少 27.03%、28.34%。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 两田 " 之外,广汽集团的其他合资品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广汽三菱由于销量持续低迷,已经退出中国市场;广汽讴歌也因销量不佳,黯然离场。
可以说,在新能源转型迟缓、产品力吸引力下降、终端价格持续走低的多重压力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这类日系合资车的 " 性价比 " 神话已经不再奏效;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与新势力的技术突破与智能体验不断加码,使得合资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地位愈发 " 边缘化 "。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汽集团近年来最大亮点的 " 广汽埃安 ",也在 2024 年遭遇销量 " 滑铁卢 ",其全年销量 37.5 万辆,同比大幅下滑近 22%。
要知道,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曾一度被视为广汽集团实现新能源突围的关键筹码,并且由于广汽埃安在 2022 年和 2023 年连续实现高速增长,前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曾经立下目标,争取广汽埃安在 2025 年突破 " 百万销量 "。
图源:罐头图库
然而,在网约车市场饱和、价格战不断挤压之下,广汽埃安未能维持增长态势,反而随着广汽埃安的销量失速,暴露出广汽集团在 " 油转电 " 战略当中,面临着很大的转型困局。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王珂指出,埃安销量的下滑也与品牌定位有一定关系。" 一直以来埃安就是网约车的代表,当前网约车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埃安在网约车上无法发力,再加上长期的品牌认知与品牌形象比较低端,所以导致家用车也很少考虑埃安。"
目前,广汽集团旗下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仅有 " 广汽传祺 " 这个传统自主品牌。2024 年,广汽传祺全年销量为 41.5 万辆,同比增长约 1.99%,但其增长幅度有限,难以对冲集团整体的下滑压力。
也就是说,在整个广汽体系中,不论是合资板块还是新能源业务,几乎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 " 掉队 ":合资品牌因技术路径落后和产品老化而加速失势,自主新能源板块则因竞争加剧与盈利乏力而增速放缓;哪怕广汽传祺略有增长,也难掩整个集团增长引擎熄火的事实。
02.
牵手华为,
能否借力破局?
营收利润和市场销量的不断下滑,也在加速倒逼广汽集团进行全面转型,寻求破局之路。
3 月 19 日,广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项目有了新进展。广汽集团宣布,由广汽集团投资 15 亿元设立的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下称 " 华望汽车 ")正式成立,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也将在不久公布;该公司由广汽集团全资持股,华为暂未参股。
图源:微博截图
广汽集团表示,这是广汽集团在智能汽车生态及高端品牌方面的进一步布局,也是 GH 项目最新进展。按照规划,华望汽车将创建独立高端汽车新品牌;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
据媒体报道,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是创新的合作模式,并非智选车模式;目前华为车 BU、广汽已经开始联合办公,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首款产品将定位于 30 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从这一点看,广汽集团正在试图借助 " 外力 ",撬动自身在智能化和高端化方面的突破口。在自主品牌普遍面临品牌力不足、技术壁垒高企、用户心智尚未完全建立等多重挑战之下,选择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是一种 " 借船出海 " 的战略思路。
因此,华望汽车不仅承担着广汽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使命,或许也寄托了集团在 " 智能汽车下半场 " 扳回一局的期待。
图源:微博
3 月 29 日,在广汽集团投资者业绩说明会上,关于广汽与华为合作的华望项目,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华望汽车主要面向 30 万级高端客户,详细的产品定义、产品定位主要由华为主导,广汽支持、保持华望团队的决策权限,保证他们产品开发、产品定义的权利和责任。
实际上,如果把华望汽车看作是广汽集团转型的重点步伐,那么第一步能否稳扎稳打、顺利落地,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在如今智能汽车市场日趋内卷、高端品牌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留给新品牌 " 试错 " 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集团在 2022 年 9 月曾推出过豪华纯电品牌 " 昊铂 ",并同步亮相了首款售价超过百万元的电动超跑 Hyper SSR,随后又相继推出了昊铂 GT 和昊铂 HT 两款量产车型。但据 " 趣解商业 " 了解,2024 年昊铂累计批发量为 1.97 万辆,零售量为 1.73 万余辆。总体上,昊铂的市场反响平平,品牌认知和用户粘性始终未能突破。
因此,此次以全新公司、全新团队、全新体系打造的 " 华望 ",可以看作广汽放弃 " 旧瓶装新酒 " 路径、真正 " 自我清零 " 后的再出发。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国内销量不振,但在广汽集团 2024 年的出海表现尚可。据财报数据显示,广汽集团 2024 年海外销量增长 67.6%,海外市场毛利率达 14.72%;自主品牌出口量首次突破 10 万辆,增速达 92.3%,产品已覆盖 74 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系列数据或许为广汽带来一丝 " 喘息 ",也让外界看到了它在全球市场上的潜力与韧性。在国内市场卷无可卷、存量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出海或许正在成为广汽自主品牌另一条可持续增长的 " 生命线 ";尤其是在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与智能化优势开始逐步释放,广汽若能抢先布局、稳住基本盘,将为后续实现全球化突破打下基础。
03.
中枢更替,
能否走出新路
在业务变革临近深水区的同时,广汽集团的 " 权力中枢 " 也在更替当中。
2 月 4 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曾庆洪因年满退休年龄,已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并宣布冯兴亚为新一任董事长。至此,广汽集团进入 " 冯兴亚时代 "。
图源:公众号截图
据 " 趣解商业 " 了解,冯兴亚 1969 年出生,自 2004 年 12 月起在广汽集团任职,至今超过 20 年。冯兴亚在出任广汽集团董事长后,仍兼任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而比冯兴亚年长 8 岁的曾庆洪,自 1999 年出任广汽本田党委书记及执行副总经理,2016 年开始担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正式执掌广汽集团。
曾庆洪在广汽集团董事长位置上任职 9 年,一直以 " 低调务实 " 的形象示人,很少对外发声。但在任上最后一年,曾庆洪为广汽集团和汽车产业振臂一呼,他直言:" 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 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 同时,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能够适时研究 " 油电同权 " 政策。
当时有不少声音指责曾庆洪是因为 " 两田 " 销量利润双降," 打不过 " 才愤而发声。但是直到 2024 年下半年,价格战愈发惨烈,多家车企开启收缩战略,行业出现诸多资金链断裂和大幅裁员情况,再回看曾庆洪的言论早有警示意义。
图源:微博截图
作为新任董事长,冯兴亚在 2024 年 11 月的广州车展上发布了 " 番禺行动 " 计划,并明确提出到 2027 年,广汽集团自主品牌将占总销量的 60% 以上,目标是挑战 200 万辆的年销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冯兴亚提出了四大改革举措和五大保障措施,其中 " 提高产品成功率 " 被列为五大保障之一。在冯兴亚看来,产品开发是广汽集团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环节;他强调,广汽需要从 " 偶然成功 " 转变为 " 必然成功 ",这意味着要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流程来保障每一款新产品的成功。
不过,考验着冯兴亚的不仅是如何将 " 产品成功率 " 从理念落到执行,更是如何在一个全面失速的体系中重塑信心与秩序。
当前的广汽集团,面临的局面是 " 合资掉队、自主未立、新能源承压、组织老化 " 四重夹击。在这种内外重压下,哪怕战略方向再清晰、目标再坚定,如果不能尽快打通研发、供应链、市场、品牌等关键环节的协同通路," 必然成功 " 仍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更现实的是,冯兴亚接手的不只是一个正在转型的广汽集团,更是一个必须在短时间内交出成绩的 " 重构工程 "。改革窗口期不会无限延长,市场也不会耐心等待广汽慢慢转型,尤其在车市 " 卷生卷死 " 的背景下,每一次产品失误、每一项节奏迟缓,都会直接被竞争对手放大成生存危机。
图源:罐头图库
广汽规划,未来三年,自主品牌预计将推出 22 款全新车型,其中 2025 年将上市 7 款车型,全面覆盖纯电、插混和增程式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根据规划,2025 年,广汽集团将努力挑战年度销量增长 15% 的目标;到 2027 年,计划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 60% 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 200 万辆。
除此之外,2025 年 1 月 15 日,广汽集团在职业经理人改革的基础上,宣布进一步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并全面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以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
冯兴亚肩上的担子必然不会轻松,但也正因为如此,广汽集团能否从 " 至暗时刻 " 走向 " 复苏 ",终究要看这位新掌舵者,能否真正带来一场触及体系核心的变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