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闭幕。今年论坛年会以 " 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 " 为年度主题。在为期五天的会期里,百余场高端活动密集举办,千余名全球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智慧方案。
重磅成果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硬实力
论坛年会期间,一系列代表全球前沿水平的科技成果重磅发布,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更以突破性技术为全球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源研究院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发布了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 RoboOS 与开源具身大脑 RoboBrain,可实现跨场景多任务轻量化快速部署与跨本体协作,推动单机智能迈向群体智能,为构建具身智能开源统一生态加速场景应用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AI 视频生成往往具有随机性。为此,生数科技发布了业内首个高可控视频大模型 ViduQ1,通过技术手段引入多元素控制,其在多主体细节可控、音效同步可控、画质增强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让 AI 视频生成更能满足精益求精的制作需求。
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成功突破双低温液体火箭全过冷加注、双低温单层共底贮箱等多项关键技术。朱雀二号系列火箭是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连续三次成功发射,并实现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国内优势单位,攻克星地一体服务化管理与资源配置、星间跨域协同与服务供应等多项核心技术,共同建设全球首个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天算星座,成功研制出星载新一代核心网系统、云原生卫星平台、卫星操作系统、太空服务器。实现星地 AI 协同推理,将在轨目标识别精度提升 50% 以上,卫星回传数据量减少 90% 以上。
聚焦前沿科技助推全球科技发展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顶级盛会,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以前瞻性视野聚焦 6G 技术、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引领未来的前沿科技,邀请权威学者展开巅峰对话,为全球科技发展打开多元思路。
"6G 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重点提升实时交互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 "6G 技术及产业创新 " 新闻发布会上表示,6G 不仅将提升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的实时交互能力,更能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 " 丝滑级 " 响应,通过即时数据训练优化模型,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张平透露,6G 标准化制定将于今年 7 月启动,2028 年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预计 2030 年实现 6G 商用落地。
量子科技是一个不断推进科学极限的前沿领域。在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翟荟表示,量子计算要真正走向通用化,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实现量子纠错,即便准确率达到了 99%甚至 99.9%,对于计算的准确度来说仍然不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贾金锋认为,量子计算的发展需要在政策、资金及人才等方面给予持久性的支持,这种支持可能会持续超过十年。
如今,脑机接口正在加速接入现实。近期," 北脑一号 " 智能脑机系统完成三例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标志着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应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仪器仪表中心主任、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张垒曾透露," 北脑一号 " 有望在三年内成熟,实现大规模推广。
深穗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五
" 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 " 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深圳、广州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五;在独角兽企业热度前十省市中,广东排名第二,凸显其创新创业活力。
据报告统计,全国共有独角兽企业 409 家,分布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 12 个领域,总估值约 15068 亿美元,占全球总量近 30%,仅次于美国。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最受资本关注,总估值 4612 亿美元。
这些独角兽企业集中分布于全国 57 个城市。其中 " 北上深杭广 " 集聚超六成,北京 115 家居全国首位,上海(65 家)、深圳(35 家)、杭州(24 家)、广州(23 家)紧随其后。依据综合指数得分,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湖北、安徽、重庆、四川是独角兽企业热度最高的 10 个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工程技术人才储备领先,近 1/3 独角兽聚焦智能技术领域,推动产业变革,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千名境外嘉宾共筑科技合作 " 地球村 "
今年论坛年会更加注重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 " 主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论坛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参会。
瑞士工程院院士、院长贝努瓦 · 杜比是中国的常客,他看重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信任建设机制:" 中国把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演讲者聚集在一起,我认为这展示了中国所倡导的多样性。这也使得我们能够与优秀的人会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与他们会面,建立信任。"
在非洲农业企业孵化器网络理事长亚历克斯 · 阿里霍看来,中关村论坛年会是学习发展模式的机会:" 我们在这里学习能力发展。由中国发起的这一模式,不仅在大洲的层面,而且在全球层面,人类能力都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我期望看到由科学、创新和强大生态系统驱动的强大经济。"
今年 " 上新 " 的各个分论坛,也不乏外国嘉宾的身影。其中,在首次亮相论坛年会的科技助残分论坛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卡泽罗尼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 " 凤凰 " 外骨骼系统,希望突破传统康复治疗对专业机构的依赖,让康复训练走向居家。
" 现在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有一些实验性的机器。" 卡泽罗尼在采访中进一步表示," 我相信在 10 年内,大家会在更多的康复中心看到这些设备,之后这些设备会走进家庭。我认为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只要你回顾历史就不难发现这点。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很快可以解决。"
文|记者 王莉 古司祺 潘亮
图|记者 刘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