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
在卷到极致的家电赛道,几乎所有企业都在 " 修复 Bug 式 " 地推新:旧结构小升级、旧品类新造型。极少有企业会从零开始,试图拆掉一个系统,再重建它的逻辑。
在这一背景下,家电赛道迎来踢馆选手。
在 2025 年 AWE 展会上,这家以高速马达和清洁电器起家的公司,首次以 " 全屋智能家电品牌 " 的身份全面亮相:推出首款具备机械臂结构的空调 X-Wind、搭载 20 万转 / 分钟的马达和 AI 调节算法的 Z50 吸尘器,以及搭载了双重医用级光疗波长以及双效头部的 X20 Pro 智能吹风机。
三款产品背后,是一套不按家电行业品类打法出牌的系统构想。
不过,上述产品不是以更高参数亮相市场,而是作为空间调节中枢、清洁感知节点、人体健康入口等被摆入系统拼图中。它们不是拼价格、拼渠道、拼广告投放的新品类补位,而是一次从产品结构、数据路径到空间交互逻辑的重写尝试。
在 2025 年 AWE 上,追觅还发布全系智能厨电、洗衣机品类等多款新品。这是追觅第一次以 " 家电公司 " 的身份亮相,也是在行业增长趋缓、价格战频发、技术边界固化的当下,一次少见的技术逆流。
挑战也因此而来: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一套不按常理出牌的全屋智能方案?硬件性能与系统协同能否真的撑起这个愿景?渠道体系、售后服务、品牌心智……这些对一个新晋家电品牌而言,仍是难以绕开的现实考题。
追觅的答案,会是什么?
不是 " 做一台空调 ",而是换一套系统逻辑
空调行业是公认的家电红海。据 GfK 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24 冷年(指上一年 8 月至当年 7 月),中国家用空调市场零售量为 6031 万台,同比增长 0.5%;零售额为 1899 亿元,同比下降 3.2%。
在这个高度集中、竞争成熟的赛道里,新品牌切入的难度不止是制造本身,更是渠道、服务和用户心智的系统挑战。
追觅选择从这里切入,几乎选了一条最难的路。
" 我们不是做一台还不错的空调,而是试图从底层去改写空调的定义。" 追觅空调 BU 负责人、首席产品经理李正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口中的 " 底层 ",指的是一整套送风系统、结构控制与空间感知逻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配置迭代。
在 AWE 2025 上亮相的 X-Wind 系列,是追觅首次推出的空调产品。它采用双机械臂结构,通过 " 广角驭风 " 技术配合 275 ° 康达翼,重新设计了送风路径与空间覆盖方式。但李正良强调:" 我们不是把扫地机器人的技术‘横向挪过来’,而是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一整套系统。"
" 传统空调太注重制冷,忽视送风。我们反过来先思考‘风’该怎么送,再重新定义结构。" 李正良说。
事实上,尽管行业每年仍有新品上市,但多数厂商的创新集中在能效标识迭代、产品尺寸优化和辅助功能拓展,对送风结构本身的革新几乎停滞多年。
当时代周报记者问及追觅选择卷进空调红海赛道的时候,李正良回应称:" 我们进入这个赛道是因为我们对科技非常执着和痴迷,我们非常追求科技。我们在科技上会加大很多投入。比如我研发压缩机花了很大成本,但是研发完只做户外空调的话,无法惠及整个行业,所以我们才会选大赛道。"
除了行业变化缓慢的判断,追觅也从用户端看到了切口。" 有的用户会把自己的空调装在柜子里,比如在卧室嵌入衣柜,在客厅藏在书架后面。我们问原因,他们说空调太丑了。" 李正良举例道," 我就借鉴了其他家电,冰箱是平嵌、洗衣机是平嵌、烘干机是平嵌,为什么空调没人做嵌入式?没人做这件事,我们就来做。"
" 我们主要还是关心两个核心问题,就是用户和技术。比如用户要家居融入,虽然行业专家第一反应是做不出来,我们就去挑战这样的不可能。" 他说。
面对 " 如何进入高端市场 " 的质疑,李正良回答:" 所有人都想做高端,但是走的路线不一样,有搞文艺的、有搞技术的、有搞艺术的。我们想搞的是颠覆的全球首创。"
这也决定了追觅空调从一开始就走了独立路线:供应链、渠道和服务体系完全脱离清洁电器体系,以 " 空调公司 " 的标准重新搭建。
从吸尘器到个护,全屋智能在家电中长出来
在清洁电器领域,吸尘器已进入智能加速期。从吸力参数比拼、手感优化、续航能力延长,到可视化显尘和智能吸力调节,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厂商创新的切入口。
追觅选择继续把这条路径走深。其在 AWE 2025 上发布的 Z50 Station,是行业首款搭载 20 万转 / 分钟高速数字马达的自集尘吸尘器。吸力提升至 350AW,搭配绿光显尘系统、AI 智能灰尘识别和吸力自动调节等功能。"Z50 的每一项升级,目的都是让它更像一个主动设备,而不是一个需要用户理解的工具。" 追觅吸尘器产研负责人张琪说。
张琪强调,吸尘器未来的演进方向不只是扫得更干净,而是具备环境感知、自我调节、系统联动能力。" 我们的 APP 记录使用习惯和清洁路径,未来可以与其他家电联动。我们正在推进和 DeepSeek 大模型的融合,希望吸尘器能成为智能家庭中的感知和反馈节点。" 他说。
如果说吸尘器是空间的清洁中枢,那么追觅正试图在另一端——个护电器上,打通 " 人体感知 " 的入口。在本次展会上,其推出的 X20 Pro 吹风机被定义为 " 头皮头发健康中心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吹风产品。
X20 Pro 搭载了智能温控芯片、精华雾化技术和双波段红光理疗功能。" 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分布式的个护 IOT 设备。" 追觅个护 BU 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尹盛表示。他解释道:" 我们已经在研发头皮检测模组,结合算法推荐护发方式,并通过 APP 记录使用习惯和护理变化趋势。"
" 我们不是做一堆 SKU,而是希望围绕用户头皮头发健康建立系统能力。" 尹盛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 头发护理已经不是洗完就吹干的问题了。" 尹盛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我们观察用户的护理路径,从洗护、速干、造型到养护,发现其实存在很多无意识、低效率、反效果的使用方式。"
当被时代周报记者问及与传统日化企业吹风机的差异时,尹盛强调,追觅强调热的主动管理能力。" 传统日化护发行业,没有热的参与,会直接影响毛鳞片的打开、闭合与精华吸收。" 尹盛说," 这是传统日化企业难以切入的能力,而我们恰好能管理热源、能量密度、风道通量与闭环调控。"
此外,个护生态的构想也不仅止于设备硬件。尹盛表示,追觅正在构建以 APP 为中枢的护理系统,结合红外热成像、实时温度反馈等感知技术,未来可能实现 " 用梳子梳头的同时完成头皮健康检测,并推荐合适的吹风模式与护理产品。"
在提升设备智能化的同时,追觅也在探索如何用数据驱动个护体验的服务闭环。
尽管个护领域仍处在强品牌、低频使用、高复购门槛的现实阶段,但追觅在尝试将 " 数据记录—主动服务—跨设备联动 " 的逻辑嵌入传统家电。
挑战旧秩序,追觅试图重写家电行业的操作系统
面对用户愈发钝化的需求反馈,家电行业似乎缓慢滑入一种 " 更新即重复 " 的循环里。这一现象导致的最明显后果是:价格战在常态化,创新在微幅演进。此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个护小家电等新兴品类也在趋于成熟,红利期逐步见顶。
这是一个技术周期更替变慢、消费认知路径变重的行业。大多数品牌在 " 做得更好 " 与 " 卖得更便宜 " 之间来回博弈,很少有人再试图重写产品定义。面对价格战,多名追觅业务条线负责人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打价格战、坚持做高端市场。
追觅的做法,显得不合时宜。
它不是试图在某个品类中做得更强,而是正式杀入大家电赛道,挑战 " 家电等于孤立设备 " 的逻辑。从搭载机械臂控风系统的空调,到识别污染并自动调节的吸尘器,再到具备健康记录与推荐功能的吹风机,追觅试图构建的是系统思维下的家电节点网络。
这套逻辑更像智能汽车厂商的路线图:用户不是在使用某个设备,而是在与一套感知—反馈—联动系统交互。追觅不只是做家电,它想像特斯拉那样,重构系统与场景,即跳出 " 家电即设备 " 的思维框架,用感知、计算与联动逻辑,搭建出一个围绕家庭空间运行的操作系统。
只不过,汽车行业完成了这场切换,家电行业却刚开始进入 " 特斯拉时刻 "。当下,追觅不是只是打出全屋智能的概念,而是在各业务线中做了明确的系统卡位。
" 空调不是追觅生态的附属品,或者说追觅任何 BU 的任何产品,都不是附属品。" 李正良表示。空调的作用,不止是调温,更在于重构 " 风 " 与空间的关系。
在清洁端,吸尘器成为感知和反馈的入口。" 我们希望吸尘器成为智能家庭中的感知和反馈节点。" 张琪指出,其 APP 记录路径、识别污染点,并计划与其他家电形成主动联动。
而在 " 人 " 的维度,个护设备成为健康数据的源头。" 我们要做智能生活家,个护是生态的重要一部分。" 尹盛说。当前的吹风机已内置温控芯片、水雾雾化系统与头皮检测模组,结合 APP 形成闭环。
从风的控制、空间的清洁,到个体的健康感知,追觅正在用节点设备构建一个硬件层面真实可行的智能系统。
当然,这条路并不容易。家电的更替周期长,用户心智更新慢,生态协同门槛高,且各大厂商的闭环系统早已筑高。
追觅并不回避这些问题。" 我们不看谁的份额涨了、谁的掉了,我们关心的是用户被什么打动。" 李正良说,"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用技术创造价值。"
站在 2025 年,追觅或许还在生态搭建的早期阶段,但它率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家电不只是电器,而是空间中的智能节点,那用户是否也可以换一套行业的操作系统?
这个问题,值得被提出,也值得被回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