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第一媒体。产业家
对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极度渴望 AI 赋能,寻求新的生产力增长模型;但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数据、算力与人才瓶颈,进度止步不前。
那么,真正的数智化转型模型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对作为中国经济最核心构成的中小企业而言,怎样的助力方式才是其能紧跟这波 AI 技术红利的最佳姿态?
作者 | 斗斗
编辑 | 皮爷
出品 | 产业家
数智化转型,正在成为 2025 年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数智化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明确提出,到 2027 年,中小企业上云率将超 40%,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达到 75%。
这不仅是时间表,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或者说数智化转型,已从 " 可选项 " 升级为关乎生存的 " 必选项 "。
政策之外,技术推动力也在加速显现。
一个关键节点是 DeepSeek 带来的 AI 技术落地浪潮。凭借强大推理能力、低成本和开源特性三大核心优势,DeepSeek 正在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意愿和需求,AI 技术等数智化转型模型向企业场景的覆盖正在被悄然加速。
然而,现实却并不乐观。
一组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 2024》的数据显示,98.8% 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启数字化转型,但数字化水平较高、由智能驱动的中小企业占比仅为 3.2%。
这一数字鸿沟的背后,是认知弹性与实践落地的结构性矛盾——对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极度渴望 AI 赋能,寻求新的生产力增长模型;但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数据、算力与人才瓶颈,进度止步不前。
那么,真正的数智化转型模型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对作为中国经济最核心构成的中小企业而言,怎样的助力方式才是其能紧跟这波 AI 技术红利的最佳姿态?
在华为云开年采购季里,一个答案正在出现。
一
中小企业数智化浪潮里,
" 真需求 " 和 " 伪服务 "
实际上,更精准的一个总结是: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正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图景——一边是 " 集体觉醒 ",一边是 " 分层断档 "。
2024 年,汇丰曾发布过一项面向全球八大主要市场的中小企业调查,显示 68% 的内地中小企业计划投资 AI 技术以提升运营效率,重点是这一比例位居全球首位。
这种强烈的 AI 意愿,随着 DeepSeek 带来的 AI 技术平权,在今年被进一步强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DeepSeek 的 " 物美价廉 " 且 " 触手可及 " 的特性,似乎为它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数智化未来的窗口。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卖方市场极为活跃。技术服务商或者不少云厂商纷纷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 AI 产品、应用、服务等,以不同路径切入中小企业需求腹地。
比如当下较火的一体机,再比如不少服务商面向企业推出的 AI 应用或者 AI 工具链。
不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 "AI 加持方式 " 真的好用吗?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首先是隐性成本。
一体机包含复杂的软硬件组件,后期维护往往被低估,甚至需要额外支付年度服务费。且高算力设备功耗问题更是不容忽视,长期运行导致的电费支出可能远超企业预期,尤其对于场地和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这种负担尤为沉重。
其次,从市面上如今的一体机样式来看,其性价也并不高。
许多一体机预装了特定行业的算法,但这些非标配配置往往需要企业支付高额定制费用,而实际功能与通用方案差异却微乎其微。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为满足未来扩展需求,企业还可能被迫购买高于当前需求的配置,导致算力资源闲置。
技术层面也存在挑战,一体机与企业现有网络架构、操作系统等 IT 基础设施的兼容性问题,可能延长部署周期。此外,预置模型无法完全适配企业独特的数据特征,例如方言语音识别、小样本工业检测,企业不得不额外投入人力进行数据标注和模型微调。
更糟糕的是,就当下而言,一体机的开发者工具链往往也并不完善,企业难以实现二次开发能力,进一步限制了其灵活性。
从这个角度看,一体机的部署模式虽能在短期内缓解中小企业的 " 燃眉之急 ",但从长期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更像是一种 " 智商税 "。
这样的服务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在数智化路上的长期转型需求。
二
重新理解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
能够清晰感知到的是,中小企业在 AI 技术应用中的需求与主流 AI 云服务的供给之间存在显著错位。这种错位的核心矛盾在于:中小企业的业务场景复杂度高、资源有限、组织能力薄弱,而现有 AI 云服务产品普遍存在 " 标准化强、适配性弱 "" 技术先进但落地难 " 的特点。
这种矛盾不仅限制了 AI 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也暴露了现有服务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深层冲突。
例如,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系统整合能力,导致 AI 应用难以与现有软件工具打通。数据无法流通,企业无法基于数据推动决策,最终形成技术孤岛。
决策层的认知偏差进一步加剧了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在这一轮 AI 浪潮中,过于关注技术参数,却忽视了自身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导致技术难以落地、难以实用。
更深层次的挑战还体现在人才和数据层面。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将 AI 技术转化为实际业务应用的专业团队;另一方面,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企业需要应对更大的合规压力。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适配中小企业的数智化 " 模型 "?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的 AI,一定是聚焦于解决具体业务痛点,而非追求技术参数。这要求 AI 模型需要轻量化、低代码化,能快速嵌入现有业务流程。
此外,AI 服务需具备低成本、高灵活性的整合能力,能够与现有的 ERP、CRM 等系统无缝对接,支持 API 开放和模块化扩展,避免 " 数据孤岛 " 和重复建设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更重要的是,AI 服务需要提供从数据采集、治理到分析的一站式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
此外,安全可信的底层架构也不可忽略。服务商的 AI 服务必须满足数据本地化存储、隐私计算等合规要求,同时通过云原生架构实现弹性扩展和灾备能力,确保企业在技术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这些要求,一个理想云服务范式逐渐显现。
它应该是按需付费的,企业只需简单配置即可快速上线;它应该是一个 AIaaS 平台,具备开放算法训练和模型微调工具链,支持企业基于自身数据迭代优化模型,而非完全依赖厂商预设;还应该是可以整合 ISV、咨询公司、第三方服务商,在 " 技术 + 业务 + 实施 " 闭环下,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总而言之,这个数智化 " 模型 " 一定是全生命周期的、全栈式的、具备长期价值的。即其并非标准、泛化的 AI 产品和 AI 服务,而是真正能落地到业务、具备组织加持能力以及数据保障能力的数智化方案。唯有如此,才能让 AI 真正融入中小企业,将技术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
三
华为云,交出一张答卷
实际上,这正是华为云推出的方案。
从行业动作来看,和市场上热炒的 " 一体机 " 不同的是,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高昂硬件投入与运维成本问题,华为云推出基于云原生架构的昇腾适配版 DeepSeek-V3&R1 部署方案。企业无需购置昂贵硬件,只需按需调用算力资源,可以实现 " 用多少付多少 " 的弹性模式。
和一体机相比,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初始投入,还避免了长期运行中的电费和维护成本,让中小企业能够以极低的门槛迈入 AI 时代。
此外,面对中小企业业务场景复杂、AI 能力与业务脱节的难题,华为云昇腾 AI 云服务提供开放的模型微调和二次开发工具链,企业可基于自身数据优化模型,确保 AI 能力与业务场景深度契合。
这种 " 量体裁衣 " 的从模型到应用的适配方式,不仅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还帮助企业逐步积累属于自己的 AI 能力,实现从工具使用到能力沉淀的跨越。
同时,针对中小企业人才短缺和数据治理难题,华为云也更构建了覆盖数据存储、计算资源、AI 开发的全栈技术矩阵,提供端到端的数智化转型方案。
比如在算力底层,Flexus 云服务器 X 实例性能达竞品 1.6 倍,比同规格竞品降本 30%。Flexus 云服务器 L 实例让轻量级 AI 应用部署效率翻倍。Flexus 云数据专注中小企业需求,提供开箱即用的轻量级数据管理;
在 AI 开发落地层面,昇腾 AI 云服务提供全球算力基础设施,ModelArts Studio 平台能够提供简单易用的模型开发工具链,降低大模型定制门槛,通用 AI 七件套覆盖 OCR/ 语音等 7 大场景,支持快速构建智能客服等应用;
在安全层面,华为云云上云下一体化方案,涵盖 Web 应用防火墙,SSL 证书管理,DDoS 高防 AAD 等,实现了统一安全运维,且开发运维工具链覆盖全流程,缩短了 AI 应用商业化部署。
这与一体机的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一体机是 " 一次性购买的昂贵硬件、预置模型的固定工具箱、割裂的单点工具 ",那么华为云的 DeepSeek 解决方案则是 " 灵活的云原生算力服务、灵活可塑的工具工厂、全栈整合的数智化平台 "。
这些能力的背后,是华为云自身在 AI 时代的全栈积累。
据了解,如今昇腾云服务面向开发者提供了全流程 AI 开发工具链,在垂直解决方案层面,更是打造了 60+ 行业提供定制化方案。在算力侧,其整合自研鲲鹏 / 昇腾处理器、分布式存储及智能化网络架构,相较于其它服务商更多元化、更具适配性。
如今这些从算力到数据再到应用的产品正在被华为云放到台前,比如今年的开年采购季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转型门槛,华为云特别推出了一些新玩法。
比如,截止 4 月 15 日,个人用户注册即领价值 7860 元通用代金券包,覆盖云服务器、数据库等基础资源;储值返万元券,最高享充 10 万送 39999 元;以及活动时间内单笔订单≥ 1000 元或完成企业实名认证,即可获得抽奖机会等等。
此外,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还开放百万级扶持通道,完成企业认证并提交申请,最高可获 100 万元上云代金券,为创新种子提供丰沃的 " 数字土壤 "。
这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而是华为云开年采购季以 " 开年领跑,乘云智胜 " 为支点,将昇腾 AI 云服务、Flexus 云服务器等全部核心 AI 能力转化为可规模化、可真实落地加持的中小企业转型燃料,让政策红利通过云服务基础设施直达企业。
也可以理解为,在这次采购季背后,对应的也更是一个企业接入 AI 全栈能力的入口,华为云通过各种产品方式、资金方式的组合配比,不仅让中小企业可以迅速接入 AI 产品体系,也更能以最小的成本构建自身的 AI 原生进化力,获得持续迭代的数智化动能。
写在最后:
从 " 授人以鱼 " 到 " 授人以渔 ",这也正是华为云在 AI 时代交出的答卷。
诺贝尔得主玛丽 · 居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成长不是被推着走,而是自己长出翅膀。" ——这也恰是华为云如今交出的答卷写照,即通过其全栈式的 DeepSeek 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不仅可以解决短期的 AI 转型痛点,也更可以建立长期发展的底层架构,真正 " 内生进化 " 的质变。
中小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数智化转型的主战场。在这场关乎产业未来的变革中,需要的不仅是 DeepSeek 这样的技术突破,也更需要像华为云这样能将 AI 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持的云厂商。唯有如此,占企业总数 99% 的中小主体,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座。
这是 AI 的价值,也更是华为云等中国云厂商的价值。
最新视频号内容推荐
产业 AI 大模型
产业数字化
产业 SaaS
产业供应链
产业硬科技
© 往期回顾
产业家网全新上线
© THE END
/
欢迎爆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