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 03-31
分析人士称:美国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上押下重注 但中国已经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友财网讯】- 特斯拉(Tesla)和英伟达(Nvidia)等美国科技巨头正在竞相开发人形机器人,强调它们对未来经济的重要性。但分析人士警告称,它们已经面临输给中国的风险。



所谓的人形机器人——一种在外观和动作上模仿人类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预计将提供一系列用例,比如填补工业和服务业的工作岗位。

随着英伟达的黄仁勋(Jensen Huang)等科技领袖越来越多地提到机器人,投资者对机器人的兴奋情绪也越来越高。本月早些时候,黄仁勋宣布了一项新的类人机器人开发技术组合,开创了 " 多面手机器人时代 "。

在机器人本身的制造方面,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 Optimus 似乎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首席执行官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宣布,计划今年生产约 5000 台。

虽然马斯克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会让它在尚未进入大众市场的美国竞争对手如 Apptronik 和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面前占得先机,但他将面临来自一个熟悉的来源的激烈竞争:中国。

据媒体报道,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上个月在电商平台京东上向消费者短暂出售了两台人形机器人。与此同时,据《南华早报》报道,总部位于上海的机器人初创公司 Agibot,也被称为智元机器人,已经实现了 Optimus 今年生产 5000 台机器人的目标。

随着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特斯拉,并压低其价格,专家们表示,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

" 中国有潜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制电动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影响。然而,这一次的颠覆可能远远超出单一行业,可能会改变劳动力本身。" 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独立研究分析公司 SemiAnalysis 的分析师雷克 · 克努赫特森(Reyk Knuhtsen)说。

* 在比赛中跳舞?*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 2 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估计,考虑到不同的配置和下游应用需求,目前每台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可能在 1 万至 30 万美元之间。

不过,克努赫特森表示,由于规模经济和制造能力的优势,中国企业已经在价格上比美国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例如,今年 5 月,宇树科技面向消费者发布了 G1 人形机器人,起价为 1.6 万美元。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估计,特斯拉的 Optimus Gen2 人形机器人的销售成本可能在 2 万美元左右,但前提是该公司能够扩大规模,缩短研发周期,并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中国零部件。

今年 1 月,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引起了轰动,当时该公司 16 台表现最好的 H1 类人机器人在央视春节节目播出的一场表演中与一群人类舞者一起庆祝农历新年。

但有迹象表明,中国在机器人方面的进步远不止于此。摩根士丹利 2 月份的研究报告发现,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在提及 " 类人机器人 " 的专利申请数量上领先世界,拥有 5688 项专利,而美国只有 1483 项。

* 像小米这样的大玩家 *

比亚迪、奇瑞和小鹏等电动汽车制造商也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报告称:"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继续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初创企业正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当地采用的机会以及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北京越来越支持这一领域,政府部门也在推动其发展。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该领域的指导方针,要求到 2025 年实现 " 规模化生产 "。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BofA Global Research)大中华区汽车和工业研究主管李明勋(Ming Hsun Lee)表示,中国将人形机器人视为一个重要产业,因为它们有可能缓解迫在眉睫的劳动力短缺。

他说:" 我认为,在短期内,三到四年,我们将看到人形机器人最初应用于生产线上,与一些工人进行比较,而在中期,我们将看到它们逐渐扩展到服务业。"

马斯克预测,到 2025 年,他将拥有 1000 多台,甚至几千台 Optimus 机器人在特斯拉工作。据媒体报道,比亚迪和吉利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他们的工厂部署了宇树科技的一些人形机器人。

李明勋表示,采用的增加将与零部件成本的 " 非常迅速 " 下降相吻合,他还指出,中国拥有这些零部件供应链的 70% 左右。

根据 SemiAnalysis 本月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宇树 G1 —— " 市场上唯一可行的人形机器人 " ——完全与美国零部件脱钩。

该报告警告称,中国是唯一有能力从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获得经济回报的国家,这 " 对美国构成了生存威胁,因为它在所有能力上都处于劣势。"

" 为了迎头赶上,美国企业必须迅速动员强大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通过盟国……对于特斯拉和类似的公司来说,开始将零部件采购和制造业务回流或‘友军’,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能是明智的。"

美国银行分析师在本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帮助下,人形机器人的部署将迅速加速,到 2030 年全球年销量将达到 100 万台,到 2060 年投入使用的人形机器人将达到 30 亿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特斯拉 英伟达 美国 科技巨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