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 昨天
400亿营收下的增长困境:云南白药如何突破“吃老本”困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云南白药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0.33 亿元,同比增长 2.36%;归母净利润 47.49 亿元,同比增长 16.02%。在营收微增的背景下,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表面数据看似稳健。然而,拆解财报细节后不难发现,公司的核心业务增速趋缓、利润结构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创新转型进展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业绩高增长背后暗藏三重长期隐患。

核心产品市占率触顶,增长引擎动力衰减

作为云南白药的核心支柱,药品和健康品业务长期依赖创可贴和牙膏两大单品。年报数据显示,2024 年白药创可贴占国内止血类创可贴市场份额 66.5%,牙膏市场份额 24.6%,两者均稳居行业第一。但这两大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已接近饱和:创可贴市场份额连续三年稳定在 65%-67% 区间,牙膏市占率自 2019 年突破 20% 后增速逐年放缓。

两大单品的高市占率背后是行业天花板隐现。创可贴作为低门槛消费品,近年来面临稳健医疗、海氏海诺等品牌的低价竞争;牙膏市场则被高露洁、黑人等外资品牌以细分功能产品蚕食。云南白药虽尝试推出抗敏感、儿童牙膏等新品,但 2024 年健康品业务收入增速仅为 0.8%,远低于 2015 年前双位数增长的黄金期。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营收结构中的低毛利商业销售占比持续扩大。2024 年工业销售(含药品和健康品)毛利率为 67.37%,而商业销售(医药流通业务)毛利率仅为 6.29%。后者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达 65%,对整体毛利率形成显著拖累。若剔除商业销售,公司实际工业收入增速不足 3%,核心盈利能力提升空间有限。

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利润,可持续性存疑

净利润 16% 的高增长背后,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不容忽视。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因证券投资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骤降至 803 万元,较 2023 年同期的 1.79 亿元缩水 95%。尽管如此,全年投资收益仍对利润形成支撑:2024 年前三季度证券投资收益达 3.2 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 7.4%。

这种利润结构存在明显脆弱性。2018-2020 年,云南白药曾因炒股亏损拖累业绩,2021 年证券投资浮亏达 19.8 亿元。尽管公司自 2023 年起逐步退出二级市场投资,但截至 2024 年末仍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23.7 亿元。若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可能再次冲击利润表。此外,公司 2024 年累计分红 42.79 亿元,占净利润比重高达 90.09%。如此激进的分红政策虽短期提振股东信心,却可能削弱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所需的现金流储备。

研发投入滞后,第二增长曲线尚未成型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瓶颈,云南白药在创新转型上的进展显得力不从心。2024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为 1.2 亿元,占营收比重仅为 0.3%,远低于医药行业平均 3%-5% 的研发投入水平。对比同期销售费用 36.78 亿元,研发销售费用比严重失衡。

现有创新项目进展缓慢。核药领域重点推进的 INR101 诊断试剂仅完成Ⅰ期临床试验,INR102 项目尚处前体药学研究阶段,距离商业化至少需要 3-5 年。医疗器械和大健康领域虽布局养生茶、面膜等产品,但 2024 年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不足 5%,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相较之下,片仔癀通过安宫牛黄丸等新品拓展,2024 年净利润增速达 28%,研发投入占比超 4%,转型路径更为清晰。

云南白药的研发滞后还体现在专利储备上。截至 2024 年末,公司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 156 件,较 2020 年增长不足 10%。而同期以岭药业、华润三九等中药企业专利数量增幅均超 30%。在中药创新药审批加速的背景下,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公司在政策红利期中错失机遇。

云南白药的业绩增长犹如硬币两面:一面是牙膏、创可贴构筑的现金流堡垒,另一面是过度分红、创新乏力的发展困局。当核心产品触及行业天花板,非经常性损益难以持续,第二增长曲线又迟迟未能成型,这家百年药企的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如何在守成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将是云南白药未来必须解答的战略命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云南白药 渗透率 核心业务 外资 医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