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9 日晚,安徽省德上高速枞阳段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一辆鄂 A 牌照的小米 SU7 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失控撞击中央护栏,引发车辆爆燃,造成车内三人不幸遇难。事故现场视频及图片显示,车辆车头严重损毁,车身仅剩焦黑框架,消防与急救人员抵达时火势已蔓延至无法控制。
据涉事车辆家属向媒体透露,事故发生时车辆因撞击导致电子门锁系统失效,乘员无法手动解锁车门,最终因电池爆燃被困车内。铜陵市华瑞医院急救人员证实,抵达现场时前排两名乘客已无生命体征,遗体严重碳化。枞阳县殡仪馆工作人员确认接收两具事故遗体,而当地政府部门则向媒体通报事故造成三人死亡。
小米汽车于 4 月 1 日回应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赶赴现场,将全力配合警方及家属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并协助处理善后事宜。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表示,案件已成立专案组,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故车辆为小米 SU7 标准版,该车型曾于 2024 年 9 月在南京发生过碰撞后电池短路冒烟事件,当时官方解释为隔离带石块撞击导致电池受损。
事故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集中讨论。部分网友指出,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池热失控概率显著高于燃油车,而电子门锁依赖电力系统的设计可能在事故断电后成为 " 逃生障碍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专家分析称,车辆剧烈撞击可能导致机械锁体变形,即使配备应急拉手也可能因结构损坏失效。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共发生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 387 起,其中碰撞后燃爆占比达 21%,远超燃油车同期 0.3% 的比例。
针对事故暴露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车企应强化电池包防护设计,提升碰撞后自动解锁系统可靠性。部分品牌已推出碰撞自动解锁功能,如蔚来 ES6 在 2025 年成都事故中通过该技术成功保障乘员逃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指出,现行国标 50km/h 碰撞测试标准已滞后于实际道路安全需求,建议加快推进更高时速下的安全认证体系。
目前,事故最终责任认定仍需等待官方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不仅考验着小米汽车的危机应对能力,更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公众期待相关企业能以更开放的态度回应社会关切,共同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全面升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