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躺姐
从 Deepseek 开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席卷全球,1 月以来,中国资产正在全球资本的聚光灯下逐渐崛起;但在最近一段时间,港股市场迎来一波调整,这个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资本市场,正经历新一轮的重估。
截至 3 月 31 日,恒生科技的 PE 只有 22.4 倍左右,和今年高点的 26 倍市盈率比较,已经明显缩窄;恒生科技倒是没怎么变化,目前 PE 是 10.3 倍,和今年高点 11 倍左右差别不大。对比 3 月 31 日纳斯达克指数 38 倍左右的市盈率,港股依然具备较强的估值吸引力,且技术性牛市的基础仍在。
最近几年,中国资产被无理由低估,而引爆这一轮上涨的核心动力,就是和 AI 相关的一切。众所周知,纳斯达克指数能够从 2022 年中旬的 1 万点左右,涨至今年初的 2 万点,生成式 AI 大模型功不可没。资本市场相信,这是能够改变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技术,能够与互联网、PC 和手机相媲美,因此给予相关标的无上限的资金支持。
经历调整之后,港股的阶段底部越来越清晰,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决定了后续上涨的持续性:AI 在应用的扩张速度有多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现在的企业业务?
01 科技股持续上涨
从目前来看,港股科技股这一轮的涨势,首先来源于 AI 科技进步带来的资本关注。
尽管都是受益于 AI 带来的牛市,但从具体的个股表现看,港股科技股的爆发与美股有显著区别。美股那边,是以芯片设计企业英伟达的爆发为起点;而港股这边,则带有明确的应用科技特色,几个表现比较好、权重占比大的科技公司,都是应用这个大赛道的成员。
这种区别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恒生科技中,应用科技的比重本身就比纳斯达克更突出;另一方面则是,引爆中国科技资产的原初—— Deepseek 的颠覆性创新,以及之后对中国科技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大部分都发生在软件这个赛道上。
AI 引发的市场变动方面,美股那边直到去年 Palantir 的股价开始爆发,AI 应用才逐渐成为市场主线之一;但自 Deepseek 的颠覆性创新之后,中国科技被全球资本关注的重点就是软件、应用层面的创新。美股的牛市主线是从 AI 的起点 " 芯片 " 到软件等应用,而港股直接就从 AI 应用侧爆发,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多个主题线。
在这一轮行情爆发前的 1 月 13 日,恒生指数 PE 为 8.6 倍,恒生科技指数 PE 为 19.1 倍,均处于近十年的 10% 分位以内;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和 A 股创业板(31 倍)相比,港股也处于大幅度折让的状态,存在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成长空间。拥有重要的软件科技股,加上大幅度的股价折扣,让各路资金都在持续加注港股。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向资金和境外的被动资金。
2025 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超过 3800 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 5 倍以上;与此同时,南向资金占比从 2020 年的 20% 跃升至 45%,可以说是成为港股定价权的核心力量;而海外被动型资金也在今年二三月持续流入,虽规模不及去年 "924" 行情期间,但仍然成为促进港股上涨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掌握定价权的南向资金,明显更加偏好 AI 科技类板块,而非去年初的红利板块,在银行、电信等传统内资偏好股之外,加速大幅度流入传媒、电子、通信等科技领域,以及相关的可选消费品板块,助推了港股科技的优异表现。
考虑到国内政策积极发力、AI 新叙事逻辑不改,再加上美股那边不给力等等因素,未来港股有望得到外资的进一步重视,加上内资的持续发力,实现持续上涨。
02 港股持续的核心动力
截至 3 月 31 日,恒生科技指数 PE 较年内低点上涨 18% 至 22.4 倍左右,恒生指数 PE 较年内低点上涨 19% 至 10.3 倍,和过去十年比较依然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且整个恒生指数的技术性牛市没有发生逆转性的变化。
可以很客观地说,恒生和恒生科技指数在包括 A 股在内的全球主要股指中仍然偏低偏冷,现在就开始恐慌牛市结束转为熊市还为时尚早。随着国产大模型商业化提速、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深化,港股科技股的 " 算力基建 + 终端应用 " 双轮驱动行情越来越清晰,推动港股进一步上涨最重要的锚点是:
AI 应用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 AI 与产业的融合速度。
要知道,AI 与产业的融合速度直接决定了其技术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效率,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和行业估值逻辑。在这方面,最先让市场瞩目的一定是大型的科技企业。
就像美国的谷歌、Meta 和亚马逊一样,大科技企业之间的 PK 是围绕 " 支出规模 " 上的,谁能在对手之前抢先扩大资本开支,无论 B 端还是 C 端,让客户留在自己的平台内,谁才能保证自己的未来仍在牌桌上。
这轮港股科技股的涨势中,从 1 月 13 日至今阿里巴巴的股价涨幅高达 80%,接近翻倍。市场之前几乎是完全无视了阿里云的价值,仅凭电商在给阿里进行估值;现如今 AI 叙事逻辑变了,阿里云这个中国第一云服务厂商的价值开始凸显,自然需要重新给阿里进行估值。
而在最近的这一轮调整之后,中小型的科技公司有望率先迎来修复。这些企业在业务端正迅速推进 AI 应用深入并扩大;而他们的创新能力,一点不输美国的同行如 Palantir、BBAI 等等。
以 Palantir 为例,这家公司作为美股最早启动的 AI 应用,以军事领域的 AI 起家,将自己的赋能能力扩展到企业服务。2024Q4,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36%,环比增长 14%,达到 8.28 亿美元。
而在港股这边,作为和 Palantir 能够直接对标的纯粹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的基本面自上市以来均处于持续改善的通道。根据公司 2024 年报,公司全年总收入 52.6 亿元,同比增长 25.1%;毛利 22.4 元,毛利率 42.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年度亏损为 2.69 亿元,同比缩窄 70.4%,亏损持续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单独计算这家公司 2024H1 和 H2 的业绩可以发现,公司基本面的环比改善非常突出,H2 收入环比增速高达 81%、毛利增速环比高达 84%,经调整净亏损从 H1 的 1.7 亿缩窄至 H2 的 1.2 亿。这种随着 AI 推进快速改善的基本面,与 Palantir 等美股表现突出的 AI 股非常相似。
快速改善的业绩背后,是公司以企业服务为主的收入结构实现了大幅增长。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戴文渊表示,第四范式以 " 先知 AI 平台 " 为核心,采用生成式 AI+ 决策 AI 的双轮驱动模式,向 22 个行业(如交通、金融等)提供行业 AI 大模型开发和管理服务的企业,这部分收入在全年同比增速高达 46.7%。
戴文渊还表示,2024 年公司在金融、水电和慢性病管理等多个领域,落地了企业端的 AI Agent,大幅度提升了企业业务人员和底层决策系统之间的交互和协同,继续巩固了在能源、电力和金融等强势行业,总标杆用户数达到了 161 个,留存率超过 90%,标杆客户 NDER 达到了 110%(留存的标杆用户收入贡献)。
在我们看来,衡量一家 AI 应用公司最关键的是:通过之前行业积累的 AI 能力,能不能实现应用扩张。就像 Palantir 那样,将自己的 AI 能力从军事扩张到商业;而第四范式在过去十年将 AI 从金融行业拓展到各行各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其 3 月 18 日宣布设立消费电子业务,就是将过去在各个垂类行业等领域积累的 AI 能力进一步扩容,成为应用场景更加广泛的 AI 企业。
根据计划,原先的企业服务业务会成为范式集团(上市主体)的核心子业务,同时发布了新的业务板块——消费电子业务,其定位是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基于 AI Agent(AI 代理) 的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范式将从原本的企业服务定位,向企业服务 + 消费电子进行多元化扩充。
具体路径上看,通往 AGI 的路,就是不断提升 AI Agent 沟通能力,和不断丰富世界模型对各垂直细分领域的认知,提升 AI 解决垂直领域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让 AI 完成过去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像生成式 AI 目前做的,只能给人类提建议、出方案,完全没办法落地。
这是目前生成式 AI 最大的痛点,也是未来 AI 世界最大的机遇。第四范式消费电子业务的未来定位,是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基于 AI Agent 的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不管这个消费电子产品是手机、平板还是电脑、汽车,用户有什么需求,AI Agent 就去理解、沟通什么需求,并连接众多垂直的 AI 能力及更加广泛的服务。
从物理世界,通过 AI Agent 链接产品和用户,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景。可以想象,AI 从一个只会 " 打嘴炮 " 的产品,变成可以帮助你任何需求的帮手,它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广度会有多少提升?在这种提升之下,对第四范式这样的公司,估值逻辑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03 结语
AI 和消费的融合,不仅是市场未来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
根据近期发布的顶层文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促进 " 人工智能 + 消费 ",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 + 消费是一个前所未见的 " 新物种 ",在顶层设计文件出台之后,很有可能会在今年中下旬或明年出台更进一步的细化文件。届时,我们会看到更进一步对 AI 和消费融合的鼓励、培育措施。
例如,在技术标准和数据方面,率先布局的民营企业很有可能借此得到设立行业标准的机遇,进一步夯实自己的领先地位;在融资和补贴方面,未来国补对于人工智能产品会否有一定倾斜;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容试点,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消费走向成熟。
而这些政策利好,对于现如今尚未彻底起势的 AI 应用企业来说,就是即将到来的东风,他们未来的基本面和股价值得期待。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欢迎点赞、在看、转发,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加星标关注躺平指数,不错过每一次硬核推送。
关联阅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