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昨天
对标雷军的两种打开方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吴怼怼

2012 年,陈欧 " 我为自己代言 " 火了。

彼时,老板为自己代言,还只是一个概念。13 年后的今天,为自家品牌站台已经成为老板必修课。凌晨 5 点拍樱花、和 ultra 车主一起掀车衣、Are you ok ……友商上一个还没研究明白,下一个整活儿就来了。论营销,没人比得过雷军;论羡慕,人人都在学雷军。

海尔周云杰被迫 " 蹭 " 着雷军的流量走红后,直接率高管集体开账号,出道即成团。格力则是大手一挥,把旗下的 " 格力空调专卖店 " 改名为 " 董明珠健康家 ",试图将旗下最有流量的个人 IP 与品牌绑定,打破外界 " 格力只卖空调 " 的刻板印象。这创意,领先 " 雷军汽车厂 " 好几条街。

看起来,董明珠和海尔周云杰都在认真抄作业,但如果把上一题的答案写在了下一题,这作业就白抄了。

对标雷军的两种不同打开方式

学习雷军的总裁很多,但学明白的不多。

不久前,海尔周云杰带着总裁天团集体出道,话题度拉满,更是贡献出 " 把理工男逼疯 "" 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将拥护你成为新的周云杰 " 等调侃老实人名场面。

借着雷军的流量,海尔周云杰火了;借着海尔周云杰的流量,总裁天团也火了。按照常理,孵化矩阵 IP(总裁天团)应该在重点 IP(海尔周云杰)完全成熟之后,但海尔却一反常态,直接把一众产品线的高管打包出道。难怪网友调侃:海尔周云杰是一个人社恐,干脆拉着高管一起组团壮胆。

调侃有几分真不好说,但海尔周云杰想要和用户拉近距离的心绝对是真的。又是邀请网友共创海尔兄弟续集,又是听劝火速上线三筒洗衣机。在整个与公众对话的语境中,海尔周云杰姿态一直放得很低,自我定位为帮消费者解决问题的服务者。没有爹味、没有架子,这也是海尔周云杰刨去 " 老实人 " 标签外,能够深受网友喜欢的重要原因。

另一位活跃在短视频的企业家——雷军的 " 老冤家 " 董明珠,就没那么招网友喜欢了。

虽然董明珠本人颇具争议,但她的流量体质却毫无争议。无论是关于孟羽童的接班人言论,还是曾经和雷军的 10 亿赌约,非议不少,流量也不少。早年出镜代言的 " 好空调、格力造 " 更是深入人心,算是少有的一批从电视媒体火到网络媒体的企业家。

只是短视频时代,网友不再相信权威,或者说只相信自己筛选认证后的权威。任何没有网络背书而以权威自居的姿态,都会触发网友的质疑。当然质疑本身也是一种流量,只是这样的流量对品牌而言,很难说是好是坏。

不久前,格力宣布要将旗下的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目的是打破外界对 " 格力只卖空调 " 的刻板印象。但比起格力在品牌营销上破釜沉舟的决心,大家似乎更关心是 " 董明珠健康家 " 这个名字是否会让品牌与个人过度绑定,增加翻车风险。

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更名消息一出,王自如、玫瑰空调、董明珠开机动画便被翻出来调侃,逼得格力不得不再三出来解释,安抚大众情绪。

同样是学雷军将品牌与高管绑定营销,怎么海尔周云杰就备受喜爱,带动自家的懒人洗衣机预售超九万台;而格力把专卖店改为董明珠健康家却备受质疑,一堆年轻人吵着说不敢进店。问题或许就出在主次关系。

海尔周云杰走红,除了雷总 " 提携 ",主要就靠个人魅力。海尔周云杰本人的流量是大于海尔品牌的,但是海尔周云杰一直在将个人流量往品牌引导:朋友圈中提到让有才的网友当海尔代言人、采访中邀请网友一起共创海尔兄弟动画续集,拉上各产品线的高管集体出道。

董明珠原本也是如此,无论是格力继承人言论,还是与雷军的 " 明争暗斗 ",董明珠一直都将自己的流量与格力绑定在一起。虽然这些绑定与格力的品宣之间并不直接。但是将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这一举动,则完全是品牌在向个人 IP 倾斜,仿佛下一步,就是把格力电器改成明珠电器了。

是用品牌打造一个企业家 IP,还是打造一个企业家 IP 为品牌所用,大部分企业老板应该都会选择后者。

复刻雷军式营销

" 不要跟雷军比营销 " 刘强东的一席话,说出了万千老板的心声。没有老板愿意和雷军比营销,但老板们都乐意跟雷军学营销。

雷军式营销的成功,是引领性产品和天生营销圣体的组合。

一方面,雷军本人时刻活跃在冲浪第一线,十分熟悉 " 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出问题,第一时间不是找客服而是发网上 " 的心理,因此总能在看似无意中踩到网友的嗨点。

春天到了,就去樱花树下拍艺术照,谁不喜欢小说霸总走进现实呢;第一批吃螃蟹的车主内心忐忑,那就亲自开车门、亲自掀车衣,情绪价值给到位,话题度也拉满。另一方面,雷军公司旗下的小米汽车,出厂自带流量。低成本研发高质量交付,友商琢磨得抓耳挠腮;卖一辆亏一辆的定价,消费者看得跃跃欲试。

雷军、小米,任何一个单拎出来都是流量,而他们却牢牢绑定在一起,这是雷军式营销成功的原因,也是雷军式营销难以复制的原因。再造一个 " 小米汽车 " 有点难,再造一个 " 雷军 " 却可以试试。

雷军的营销圣体,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网络情绪的精准拿捏。网友让雷军换头像、做卫生巾、造房子……,即便不能件件有着落,雷军也一定事事有回应。这种对网友意见表现出的重视的态度,与采纳意见一样能 " 收买人心 "

但过去可不是这样。

2012 年,陈欧聚美优品的广告词 "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 " 道出了 80、90 初入社会,面临职场竞争时的心声。临时充当某种意见领袖的陈欧也通过这个广告,让自己和品牌得到了大范围曝光。

2017 年,陈欧如法炮制,推出新版广告《云层之上》" 你说雾霾之下我们螳臂挡车,我说云层之上有你、有我、有更好的自己…… " 还是一样的配方,但这支广告的影响力却远不及当年。

时移世易,当年的新东西,已经成了旧东西。过去,老板要营销个人 IP,需要先把自己打造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权威,以意见领袖的方式圈粉,但现在需要俯下身去与用户对话

这届网友,不要说教、不要意见领袖、不承认任何未经网络验证的权威,只相信自己的亲自认证。整活儿、耍宝……都是为了有更多机会与网友互动," 你来我往 " 才是短视频时代企业家个人 IP 活跃的关键。

这一点上,董明珠其实非常有远见。一早就拉着孟羽童搞起了直播,也时不时会针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发表一些言论,维持曝光度。思路是对的,只是呈现出的内容依旧是过去的说教、评判。最终,频繁的曝光带来了频繁的争议。

流量是够的,只是要把这样的争议性流量转化为可持续增长的销售额,还是挺考验品牌的智慧。

不会营销自己的老板不是好代言人

以前,打造企业家 IP 主要是富二代在玩儿,目的呢,是在董事会上拿到自己的话语权。

让富二代和公司的前辈在线下渠道厮杀,他们肯定拼不过;但如果是线上渠道,就不一定了。富二代与普通年轻人的区别是,他们有家族企业要继承;富二代与富一代的区别是,他们是年轻人,更懂年轻人要什么。

这些年轻的富二代,天然就适合帮助企业与年轻人进行对话。

洁丽雅毛巾少爷的 " 我被二叔流放新疆 "、特步丁嘉敏的 " 晋江小说照进现实 ",有梗有料有流量。网友因为内容点开视频,最后在一声声 " 哈哈哈哈哈哈 " 中记住了少爷公主背后的 " 洁丽雅 "" 特步 "。线上销量起来了,新产品线火了,谁还敢说二代们只会纸上谈兵?

不过现在,富一代、公司老前辈也集体入场了。最先开始行动的,是受雷军影响的一众友商,李斌、小鹏、360;接着是间接受雷军影响的凡客诚品、海尔周云杰、赵磊(美的)当然,即便雷军证明的企业家 IP 的可行性,打造老板 IP 依旧是一件投资回报率非常不确定的事。能够像雷军一样长红的企业家 IP 一定是少数,并且作为公司老板,能够匀出的视频拍摄时间一定是有限的。

不过打造企业家 IP,已经成为了公司品牌传播建设的重要部分,只是何时入场,如何收益最大化的问题

最适合老板们的营销就是没有营销感的营销,或者说,营销感比较重的部分应该交由网友完成,老板只负责产品和内容。去年娃哈哈口碑逆转,白色瓶盖能看出有无污点、方形瓶身能避免滚动……被网友翻出来表扬,这种由网友之口说出的安利,比品牌自己的营销更具有说服力。而企业要做的就是踏实做好产品,这才是一切营销的基础。

过去大家相信权威,现在大家信任真实。老板扎堆搞个人 IP,就是通过自己的人设让企业价值具象化,从而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情感联结,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想在 IP 江湖立足?先别急着能模仿雷军到多像。放下 CEO 的架子,忘掉过去高高在上的神坛,蹲下身来与用户平视。

记住,在这个万物皆可拆解的时代,没有什么比真诚更稀缺,没有什么比好产品更有说服力。因为在流量的泡沫之下,终究是真金不怕火炼——用户的眼睛,才是最锐利的 X 光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雷军 海尔 格力 董明珠 短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