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 前天
谁在给泡泡玛特“抬轿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过去两年,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实现了绝地反击,市值从 1200 亿跌到 200 亿,后来又涨到了 2000 亿。

资本市场 " 过山车 " 般的遭遇,来自泡泡玛特此前存在的争议:潮玩既非刚需也不高频,市场规模很难预测,与投资人追求的确定性相背离。

但泡泡玛特用财报刷新了投资人认知。2024 年,泡泡玛特营收、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都实现了三位数增长。其中,公司净利率一年提高了 7.2 个百分点,存货周转天数也从 2023 年的 133 天降至 102 天。

从表面上看,泡泡玛特的高增长源于 IP 变现多元化与出海的共同支撑。而在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是,以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才是泡泡玛特最大的价值。

/ 01 /

经调整净利同比大增 185.9%,

IP 实现多元化变现

在疲软的消费环境中,已发布财报的消费企业大多业绩不及预期。弱势的行业环境下,泡泡玛特给消费领域打了一针强心剂,提振了行业和投资人信心。

2024 年,泡泡玛特营收实现 130.4 亿元,同比增长 106.9%,经调整净利润 34.0 亿元,同比增长 185.9%。

业绩爆发的逻辑是,泡泡玛特的发展路径已经从 " 产品 - 销售 " 转向 "IP 开发 - 多元化运营 "。换句话说,泡泡玛特已经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那个 " 盲盒公司 ",而是由毛绒、积木、首饰等多元化品类撑起营收的 IP 运营公司。

2024 年,公司手办(盲盒)收入占比已降至 53.2%;毛绒品类营收同比暴增接近 13 倍,在总营收中超过两成,高端产品线 MEGA 系列营收同比增长 146.1%,收入占比 12.9%。衍生品及其他营收同比增长 156.2%,收入占比 12.2%。

IP 多元化运营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多元的 IP 品类既能吸引到更多潜在用户,又能增强用户粘性。

2024 年,泡泡玛特国内会员人数 4608.3 万人,全年新增注册会员 1172.9 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 92.7%,会员复购率 49.4%。

再者,IP 多元化运营也能提升渠道的经营效率,即品类的扩张带动单店门店坪效的增长。

回归财报,2024 年,泡泡玛特爆发的逻辑并不是开店驱动,而是单店收入驱动。

体现在数据上,2024 年泡泡玛特国内零售店收入同比增长 43.9%,其中门店数量只同比增长了 10.4%,单店收入同比大增 39.77%。

除了品类扩张外,精细化运营能力也是其单点收入增长的驱动因素。2024 年,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从 2023 年的 133 天降至 102 天。随着品牌塑造与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持续赋能,公司单店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

而相比开店数量增长,单店收入增长对利润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由于门店成本相对固定,单店销售额增加,能创造出更高的利润率。2024 年,泡泡玛特毛利率同比提升 5.5 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提升 7.2 个百分点。

利润模型持续优化的同时,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也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 02 /

海外营收同比大增 375%,

东南亚市场 " 可复制 "

泡泡玛特,已经实现了此前创始人所说的 " 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 " 的目标。

2024 年,泡泡玛特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 50.7 亿元,同比增长 375.2%,收入占比提升至 38.9%。

比财务数字高增长更具价值的是,泡泡玛特证明了其海外市场可以多点爆发。曾经,泡泡玛特海外业务依赖文化相近、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市场挑大梁。投资人一度质疑泡泡玛特能否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如今,这些质疑已经被财报证伪。2024 年,泡泡玛特首次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东南亚市场营收 24.0 亿元,占比 47.4%,同比增长 619.1%,是四大区域中收入占比最高以及业务增速最快的区域;东亚及港澳台地区营收 13.9 亿元,收入占比 27.4%,同比增长 184.6%;北美市场营收 7.2 亿元,收入占比 14.3%,同比增长 556.9%;欧澳及其他市场营收 5.5 亿元,收入占比 10.9%,同比增长 310.7%。

海外高增长还在延续,尤其是北美市场。2024 年财报电话会议中,泡泡玛特提到,北美市场今年一季度营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收入。今年全年北美市场收入有望达到 25 亿,相当于泡泡玛特 2020 年的营收规模。

泡泡玛特能将中国市场的成功复制到全球,是社交媒体带来产品出圈,以及公司依托 DTC 模式进行本土化运营的结果。

发达的社交媒体,为泡泡玛特带来了极高的全球知名度。一位美国店长表示,门店店员不太需要给进店客流去花大功夫解释 Molly、SkullPanda 等,因为这些用户在油管、Tiktok 等社媒上对这些 IP 的基本特征和性格已经有了解。

在 IP 形成全球品牌的基础上,泡泡玛特还在海外招募当地团队进行本土化运营。同时,根据每个海外市场的文化特点,进行本地化营销,比如在 2024 年的泰国市场,泡泡玛特在曼谷推动了 LABUBU 接机活动,该活动成为泰国 INS 等平台当期热度第一。

不止于本地营销,泡泡玛特还通过 DTC 模式,快速了解当地用户偏好,进行产品的本地设计。依托 DTC 模式,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从发觉当地艺术家到输出 IP 产品的进程已经被大幅度缩减到两三个月之内。

随着更多海外市场获得成功,泡泡玛特也迎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 03 /

供给驱动,是泡泡玛特的价值密码

总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里,大家原本以为刚需高频的生意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过去几年,长袖善舞反而是一批小众赛道:比如做潮玩的泡泡玛特,做奶爸车的理想等等。

这其实反映了基础消费品完成普及后,消费趋势从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转向对自我认知和追求的投射——即所谓 " 悦己 "。三浦展把这种特征总结为 " 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

消费趋势的改变也影响了不同公司的价值。

大众化的基本消费品逻辑是 " 需求决定供给 ":比如,做菜需要酱油,夏天需要开空调,所以创造了海天味业、格力。这些由需求驱动的公司,在总需求不足的时候,往往会面临成长性不足的问题。

与大众消费品不同,个性化消费品的特征是 " 供给决定需求 ":

《塞尔达传说》发售前,玩家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喜欢这类游戏;泡泡玛特做 Labubu 之前,消费者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来门店排队。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应的供给被创造,消费者才会 " 发现 " 自己的需求。而随着消费结构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转移,愿意为这种悦己需求买单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手办过去被视为 " 给光头推销洗发水 ",而现在却成了带动线下商场人气的密匙。2023 年,买玩具的人里,成年人占比首次超过了学龄前儿童,甚至一度催生了 Kidult(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的热门学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泡泡玛特的业绩仿佛活在另一个消费世界。

当然,泡泡玛特的成功也不能完全归结于时代红利,泡泡玛特打造 IP 爆款的体系化方法论也让其具备了通过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

具体来说,泡泡玛特从 IP 创作、IP 运营、渠道销售等全产业链形成了一套爆款 IP 打造流程:

在 IP 创造阶段,公司会根据用户需求,与艺术家进行共同 IP 创作;在 IP 运营阶段,公司借助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高效传播,并搭配明星种草进行爆品运营。最后,凭借完善且精准的渠道布局,给 IP 带来了更多曝光量,增加了爆品的概率。

这种体系化能力也已经得到财报验证:公司已告别 MOLLY 依赖症,2024 年,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 和 CRYBABY 四大 IP 实现营收破 10 亿元,DIMOO WORLD、HIRONO、Zsiga、PUCKY、HACIPUPU 等 13 个 IP 实现营收破亿元。

经济学家付鹏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这种消费结构变化的价值:我还囤邮票,我儿子都不知道邮票长啥样,他倒知道小马宝莉值钱,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从过去看,企业的价值跃迁,往往率先发生在能够敏锐感知,并抓住时代变化的公司上。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泡泡玛特 投资人 资本市场 利率 过山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