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 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实施方案》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畅通科技三资循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 7 方面 20 条措施。
具体来看,第一是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凝聚金融监管、科技、发展改革部门的政策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的 " 组合拳 "。二是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聚集。三是畅通科技三资循环,打通资本资金资产循环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 " 链主 " 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四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 " 科技—产业—金融 " 良性循环。
例如,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有序扩大至具备经济实力较强、科技企业数量较多、研发投入量较大、股权投资活跃等条件的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
此外,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研究扩大试点银行、地区和企业范围,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 " 链主 " 企业进行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研究扩大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
支持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方面,《实施方案》鼓励银行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资产担保债券等提供承销服务。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加大科创类债券投资配置力度,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从业者:今年 A 股市场存在多个积极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特别提到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险资近两年在私募证券基金方面动作频频。
2024 年,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联合发起设立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鸿鹄基金 ")正式启动投资。截至 2025 年 3 月初,鸿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 500 亿元,实现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同意中国人寿继续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基金二期。中国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晖在中国人寿 2024 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4 年中国人寿率先发起设立鸿鹄基金,已成功落地 500 亿元。目前,行业试点从 500 亿元扩展至 1620 亿元,其中,鸿鹄基金二期获批 200 亿元。
对于股市,险企从业者均表示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表示,2025 年 A 股市场有多个积极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长期向好态势没有改变。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和 PMI 数据也表明,经济企稳向好的概率仍在进一步增加。一系列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举措接连落地,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上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稳市场的政策导向持续增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 的工作要求,为 A 股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当前 A 股对比固收类资产已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与各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低估状态,与历史估值相比处于过去 10 年中枢水平,整体估值较为合理,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投资时机。
四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当前我国正处在工程师红利主导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之中,经济转型升级成效也将在 A 股市场中得到显著体现。近期,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市场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热点和投资机遇,国际投资者也纷纷对中国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加大投资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