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手游那点事 斯蒂芬
做独游真不容易
不得不说,互联网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尤其是各种群聊,总是会有一些怪东西四处传播。指不定哪天就会有一个群友突然抛出一个链接,跟大伙说这个玩意很有乐子,然后就开始传遍各群。
记得在几年前的时候,有一款名叫《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开源小游戏就传播的火热,笔者在当时也抱着找乐子的心态玩了玩,现在还对其有一定的印象。
于是这个足够幽默且抽象的小游戏生成的各种荒诞人生成为了群友们互相 " 攀比 " 的凭据,也是形成了一种 " 赛博人生比拼 " 的别样景象。
最近,这位做出了《人生重开模拟器》的作者又一次出马了,和之前的题材有些许类似,只不过这一回不是聚焦于人生模拟,而是重点聚焦于相亲、找对象这个人生当中的一小段周期。
这位作者以此为基础,又一次做出了一款文字模拟游戏——《纸上谈亲》。该游戏正式上线微信小程序后,很快就引发了玩家的热烈反响,并且迅速传播开来。
有些玩家表示,自己刚好是条件不上不下的相亲人,狠狠代入了;甚至还有的玩家在短时间内已经摸出了几套游戏最强套路,在小红书分享起了攻略;还有的玩家为了打出某个结局不惜爆肝一百多轮,这足见这款游戏的热度之高。
我同之前一样,依旧是在无意中接触到了这位作者的游戏,在简单玩了几局之后,我很快就上头了。
找个对象竟能如此 " 抽象 "?
和大多数文字类游戏一样,《纸上谈亲》的整个流程推进都是围绕着文字内容展开,只不过它的文本还是短上不少,主要还是依据游戏内每个人身上的 " 标签 " 来驱动游戏循环。
打从游戏开局起,我就彻底绷不住开始笑了,原来这游戏开局全靠刷。这种感觉就跟在玩什么养精灵的游戏似的,刷了半天就为了得到稀有词条,好让自己的开局更加顺利一点。
上到性别年龄,下至教育家境收入,全都被分成不同稀有度的标签,从这一刻起,在《人生重开模拟器》当中的幽默感似乎也体现在了《纸上谈亲》当中。
在笔者的一通随机过后,总算是刷到了几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标签,于是我便兴冲冲地开始了第一轮赛博相亲。没想到这个相亲的环节做的还挺拟真,玩家可以隐藏掉一些自己身上的标签,来避免对自己的相亲之路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玩家的相亲对象也有这个能力,在相亲时匹配到的对象也会有被隐藏的信息,随着相处交流的时间变长,这些被隐藏的标签会被双方逐渐揭露出来,带来正向或是反向的影响。
不过即使是尽可能地刷新了标签,但《纸上谈亲》的相亲体验还是 " 恐怖如斯 ",笔者拼尽全力也无法战胜。游戏中随机匹配到的相亲对象一个比一个奇怪,要求都不是一般的高。
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偶发事件,谈着谈着相亲对象就因为意外失去生命。虽然这个过程曲折,但达成小局胜利的目标却很简单,就是和对象结婚,然后后代会继承双方的部分标签,重新开始下一个小局,如此往复循环,因此找标签更好的对象就成为了首要目标。
本质上来说,《纸上谈亲》可以看作是一个 " 肉鸽 + 牌组构建 + 文字模拟 " 结合的产物,相比于此前的《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位作者对游戏设计的理解显然是比之前更为深刻了。
(玩家分享的游戏内地狱笑话)
于是乎又一次,凭借着这种将现实中的压力转化为乐子的题材,这位作者再次取得了成功,在他的个人社媒账号上,玩家的分享于互动十分频繁,有的人向他提出更多改进建议,有的人则在晒自己打出的抽象结局。
才一周就被抄袭
做独游也太难了
虽然大家都玩得很上头,不过对于作者来说现状却让他有些头大。在《纸上谈亲》上线一周后,作者就在小红书发了条动态表示自己的作品被抄袭了。
据作者表示,自己的游戏刚发布一周,就已经有纯复制粘贴,文案都不带改的版本了,甚至都不愿意换皮。
这位作者表示自己目前还在准备着产品的正式版开发与宣发工作的准备,结果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心寒。
不过这种现象确实也是无法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内无解的难题。游戏玩法上是否构成抄袭,应该如何界定,玩法应不应该被当作知识产权保护起来,至今都无法讨论出答案。
甚至在行业向前的过程当中,很多推动了市场进步的产品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功。如今大多数因为抄袭对簿公堂的案例,都是因为对美术资产以及申请过的专利等产生了侵犯才能够进一步上升到法律层面,否则大多都是不了了之。
(比如此前任天堂以捕捉的专利起诉《幻兽帕鲁》)
但是对于独立游戏开发者来说,现实的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绞尽脑汁做出一款有创意的产品就已经很极限了,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有精力和资源去申请专利或者走法务流程。
如果不是同平台下的竞争也还好,比方说如今被许多小游戏借鉴的《背包乱斗》《吸血鬼幸存者》等产品。现在许多团队在开新项目时都会在 Steam 平台寻求灵感,找玩法原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加工再做出一款手游,然后开辟出一条 "XXXlike" 的赛道。
但是因为双方平台不同,本质上不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只是借鉴玩法并且没有对其美术资产等直接进行套用的话,这种是否构成抄袭的争议自然也就没那么大。
可是双方处在同一个平台时情况则不同了,定位相似的产品终究还是需要抢用户,此时哪怕是轻微的借鉴,都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大。
虽然在玩法上的借鉴无可避免,但美术资产,文本内容这些部分构成的抄袭可以通过向平台举报以维权,也是为像《纸上谈亲》这样的小体量独游提供了维护权益的手段。
《纸上谈亲》作为第一个出来的游戏,它显然不应该被完全的山寨产品给埋没,希望这位作者在这件事上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不然对于小体量的独游作者来说,真就什么都不剩了。
——————— Ps ———————
手游那点事近期为游戏圈同行们开启了【新交流群】。新群专门用以日常交流、最新消息交换、圈内八卦、干货分享、和游戏唠嗑等。有兴趣一起聊聊行业的朋友可以加微信 328624956 或 cxx2744,添加时请备注公司和职位。
——————— End ———————
行业交流 / 行业爆料 / 合作沟通 / 加交流群:
请加微信 cxx2744 或 328624956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