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档综艺,还是本人主动向平台递项目书要求拍摄的综艺,赵露思的路人缘第 n+1 次跌破下限。(我真有点服了
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对她在《小小的勇气》中言行举止的审判,说她自我感动,表演型人格,沉浸在看淡一切历尽千帆的大女主剧本里。
表示这个节目的意义完全就是让她在治愈自己的同时致郁他人。
而被迫接收负能量的大家态度也很统一:你的富贵我未曾参与,你的悲伤也不必分享给我。
不管在粉圈文化浓厚、粉丝群体活跃的微博,还是在用户广泛、流量和路人盘都更庞大的下沉平台,都能看到不少网友喊赵露思快点回去休养,别再占用公共资源了,把热度留给有需要的人。
偏激一点的还会让她不想干就退圈,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大家的逆反情绪似乎比年初被她生病新闻轮番轰炸时还夸张,多个社交媒体加一起都找不出几条帮赵露思说话的声音,口碑可以说是 360 度全方位翻车了。
不是,说好的洗白综艺呢?怎么越洗越黑了?
之前路透的时候,风向不是还挺好的吗?都说赵露思多温暖多善良,正值上升期却暂停一切工作,选择不做妆造、不做预设、不定任务、不要片酬,参加一个去山里拍摄的综艺,就纯纯为了公益。
目前这个舆论走向跟开播前大家预测的也太两模两样了?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负面是她和她团队过度营销病情带来的反噬。
早早就放话 " 最后一次占用公共资源 ",结果到现在还是每天的热搜都多到能组个矩阵,好像生怕哪天没上我们就会忘记她是个病人一样。
要不说赵露思能因为全年无休病倒呢,她事业心确实强啊,知道以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说短期内拍不了戏,可又怕跑粉,想维持热度,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自己的病情获得曝光,从去医院到确诊到撕剧组到回应再到录养病 vlog,没有一周是消停的。
甚至现在还为了让自己更有存在感,专门搞了个综艺来输出,不断在镜头前剖析自我,让公众不得不关注到她。
具体怎么个输出法?大概就是 ...
别人给她展示毕业照,她:你是不是没有拍过艺术照?你知道艺术照是什么吗?我给你看,我小时候拍过。
别人告诉她村里的爷爷在她做手工时伸手给她挡光了,她:好想哭,我是爷爷带着我,就是挺想自己爷爷的。
别人说高原反应,她:其实焦虑症的那个惊恐,它跟高原反应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会让你觉得很喘不过气,很缺氧,特别不舒服。
甭管人家想聊什么话题,赵露思都能绕到她身上,无时无刻不在传播满满的负能量,并沉迷于自己的情绪无法自拔。
别人随口 cue 了一句她妈妈有次在看她拍广告时差点哭了,她立刻展开一大段自己的父母多么公平公正,而自己多么不被他们偏爱。
在她十六岁就把她一个人送到台湾读书,不打电话也不发信息,各过各的生活,直到这次生病才真正变成一家人。
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网友不逆反才怪呢。
不过也有粉丝坚持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拥有表达感受的空间,希望大家能以更平和更客观的角度,去面对他人的自我阐述。
em,是这样的,赵露思有表达的权利,网友也有反感的权利啊。没有人有义务包容她。
阿杠不想说什么明星拿着高收入就得承受高压力,但都公众人物了,也不能一点黑评都看不得吧?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只对你释放善意,这不可能。
只要打开《小小的勇气》看上半期,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公益节目,完全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赵露思而创办的。
打着公益的幌子,实际关于公益的内容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在这个节目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常驻 mc 对村民们的关爱。
比起去山区做公益,她更像是到川西度假去了。
出发前,节目组问她,想通过这段旅途收获什么,她表示,获得开心啊,旅行不就是为了开心吗?包括在开往目的地的车上,她也不停地跟同行小孩强调,他们这趟就是去玩的。
早饭有人早起给她做,她美美睡到自然醒。
帐篷也有人帮她搭,她只负责站一旁给点情绪价值。
出去溜达累了,回来饭也快端上桌了,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等着吃就行。
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公益节目,不都是明星去到村民家中,和村民聊起家庭的情况,言语间让观众了解到村民们的生活有多困难,引发观众共情,从而达到扶贫效果吗?
但赵露思拍的这个公益节目吧,镜头大量的展示赵露思或落泪、或自我疗愈、或日记独白,却把真正需要聚焦的主角模糊化,把山区儿童真实的需求边缘化。
从头到尾都只有赵露思在说她的事情,不仅看不到一点底层百姓的挣扎求生,还得看村民一家大大小小围在她身边听她诉苦,说每天睡两小时,说当演员不容易,说自己身体多痛,说自己治病的经历 ...
呃,一个身家千万住大别墅的明星对着一家子皮肤都晒得黝黑的山区人民卖惨,就算赵露思察觉不出有问题,那后期剪辑包括全体工作人员呢?没有一个人感觉到这很割裂吗?
不难看出,公益只是途径,解释赵露思的种种行为才是目的。
不过在她和村民的收入悬殊下,观众看了非但不受触动,反倒集体反感不适,不是吧?她真指望这些全屋家具加在一起也许都没有她一件首饰贵的山区老人和小孩能共情她过得有多苦啊?
而且,她只是一直在为了寻求别人的共情,让别人来可怜她的处境而努力,但她又根本没有办法感知到别人的苦难和困境。
看到山区孩子去爬四千多米海拔的山,只为摘松茸来生活的视频,她的感想是 " 就很酷 "。
听说村子里只有爷爷一个非遗手艺匠人,她的第一反应是对着爷爷说 " 你自私了 "。
感觉到小女孩有艺术天赋,转头就要人家父母 " 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情 "。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她说自己之前一直不知道拐棍的用处是什么,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拄个拐棍,以为是家里的长辈显示权威用的。
直到生了病,腿没什么力气,站不了很久,才知道拄着拐杖能舒服一些。
" 何不食肉糜 " 的文化典故在当代有了新的诠释。
为什么山区孩子要冒着危险爬山呢?为什么爷爷的非遗手艺无人传承呢?为什么小女孩的父母不供小女孩读艺术呢?为什么走在路上能看到这么多的老人都拄着拐呢?
但凡动动脑,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很难联想到原因吗?
我看好多前阵子真情实感同情过她的网友都表示自己受不了了,都开始 " 同情赵露思生病让我感到可耻 " 了。
尽管节目组在舆论爆发后,迅速删减了有争议的内容,80 分钟正片调整到了 74 分钟,什么问山区女孩拍没拍过艺术照啊,什么对老爷爷说手艺人不传承就是自私啊,还有不知道拐杖是用来干嘛的 ... 现在全都看不到了。
但网上对赵露思在节目中表现的讨伐声还是只多不少,认为她在用他人的不幸治愈自己,用别人的残缺彰显自己的幸福,用穷人的苦难缓解自己的焦虑。
除了粉丝,压根没有人去理解她那些痛苦哀嚎,因为明星和普通人本身就不在同一个层面。
不知道节目后期的内容有没有可能让赵露思逆转口碑,如果能展现出真实的共情与成长,并辅以线下公益的持续投入,她还是有机会逐步挽回路人缘的;但如果只是依赖剪辑洗白和粉丝控评,就只会进一步加深公众的逆反心理。
还是希望她能早日实现真正的自洽,真正的勇气不在于表演坚韧,将经历磨砺视为自我崇高化的工具,而在于认清痛苦本质,保持清醒,意识到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苦难就是苦难,但苦难也会让人成长得更强大,不夸大苦难,不过度倾诉异化苦难,去满足他人的窥探欲,这是每个人需要独自完成的必修课。
不活在别人的目光下,或许才能找回自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