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失魂引
国内手机普及 eSIM 的序幕,要在今年拉开?
据博主 @数码闲聊站爆料,iPhone 17 Air 将取消实体 SIM 卡槽,国内某运营商正在内测应用于 iPhone 的 eSIM。几乎是同一时间,中国联通 iPhone eSIM 网站也被曝光,但网页仍在内测中。经媒体查证,该网页 JS 文件包含「esimIphoneNumberTransfer」字样,意味着 iPhone 支持实体 SIM 号码转换成 eSIM 号码,此前发布的 iPad、Apple Watch 等设备均不支持。
(图源:微博截图)
在 eSIM 领域,中国联通与苹果多有合作,而且联通在 eSIM 布局较为积极,早在 2018 年就与苹果联合推出了一号双终端服务,2020 年该服务从小范围试点转向大范围推送。关于中国联通为 iPhone 提供 eSIM 服务,在小雷看来可信度很高。
2022 年美版 iPhone 14 取消实体 SIM 插槽之时,国内就有许多消费者也盼望国行版 iPhone 取消实体 SIM,提供 eSIM 服务。如今,苹果与联通联手,终于要满足这一部分消费者的期待了。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为设备加入 eSIM 是好事,取消实体 SIM 卡槽却未必是好事。
eSIM,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在各大平台,小雷看到了不少介绍 eSIM 优势的内容,所举的例子无非是 eSIM 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换号较为简单,可实现一机多号,还可以注册国外的 eSIM,跨国出行或使用一些国外软件服务较为方便。
而站在运营商的角度,eSIM 降低了用户更换运营商的难度,导致用户更容易流失,可能需要提高套餐的性价比和服务质量,才能留住用户,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但国内运营商对待 eSIM 在手机端应用的态度没有美国运营商那么积极,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手机领域 eSIM 的需求度没有部分网友想象中那么高,而不是 eSIM 动了运营商的蛋糕。国内申请手机号码简单方便,真的打算更换手机号码的用户,不会被实体 SIM 困扰,还可以携号转网,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
(图源:雷科技摄制)
对于用户而言,eSIM 真正的作用在于可以减少对手机内部空间的占用。首台完全采用 eSIM 方案的手机,不是 Pro 系列高端旗舰,而是主打轻薄的 iPhone 17 Air。按照目前曝出的信息,iPhone 17 Air 厚度仅有 5.5mm,极度轻薄的机身,令其性能释放和续航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尽可能地高效利用机身内部空间,eSIM 则可以为其他配置腾出少量空间。
eSIM 的另一大优势在于防盗能力强,只要盗窃者解不开手机密码,就不能恶意使用手机号。安装实体 SIM 的手机被盗,盗窃者可以将 SIM 卡拆下来使用,用户需要尽快在 App 或到营业厅挂失和补办新卡,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在电信诈骗猖獗的情况下,eSIM 安全性可能更高。
在为手机减负的同时,eSIM 也带来了一些难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是迁移问题。一般来说,同品牌手机之间迁移 eSIM 难度较低,只需要 3 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不同品牌安卓手机之间迁移 eSIM,三星、谷歌开发的 eSIM 迁移工具能够解决一些流程方面的问题,但具体难易程度还要看手机和运营商的政策。
(图源:苹果)
难度最高的则是苹果和安卓手机互相迁移 eSIM,除了运营商兼容性问题,配置文件、算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尽管都基于 GSMA SGP 协议,但 iOS 与安卓管理系统不兼容,无法直接迁移配置文件,三星、谷歌开发的 eSIM 迁移工具都不支持直接将 eSIM 从安卓迁移到 iOS 平台。
安卓与 iOS 平台 eSIM 互相迁移难易程度,最终取决于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支持情况。如 eSIM 解决方案提供商 Holafly 表示,迁移前需要确认运营商和手机是否支持,随后在原手机注销 eSIM,再向运营商发起申请,获取新的二维码用于激活 eSIM。整个 eSIM 迁移步骤不仅繁琐,还需要等待运营商审核,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迁移。
相对而言,实体 SIM 迁移到新手机就简单多了,任意运营商和手机品牌,拔出手机卡插入新机即可。
eSIM 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可实现一机超多号码,通话、上网更方便,还能减少占用手机空间,方便厂商为产品配备更强的散热、更大的电池、更大的相机模组等。但 eSIM 也存在劣势,主要在于跨平台迁移麻烦,会对换机造成困扰,且对于手机设计的提升,并非每个人都需要。
作为 eSIM 的主要推手,国内正在从 3G 向 4G 快速进发的 2014 年,苹果 iPad Air 2 就率先用上了 eSIM,2018 年苹果又为 iPhone X 系列加入了 eSIM 功能,iPhone 17 Air 则是苹果 eSIM 布局向下一阶段迈进的关键。
iPhone 14 虽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但仅限于美国地区,中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新 iPhone,在支持 eSIM 的同时,也保留了实体 SIM 卡槽,iPhone 17 Air 或将成为苹果第一款面向所有地区完全取消实体 SIM 卡槽的机型。该手机取消实体 SIM 卡槽,表面上是为了追求轻薄手感,实际上很可能是为了推动手机行业全面进入 eSIM 时代。
(图源:苹果)
苹果强推 eSIM 的目的,则可能在于提高用户黏性。正如上文所言,跨平台迁移 eSIM 较为麻烦。一个 eSIM,就能让 iPhone 用户陷入更换为安卓手机困难的境地,从而促使用户继续使用 iPhone,增加了用户的品牌黏性。
为加快 eSIM 的发展,苹果还注重为 eSIM 打造更健康的生态环境。据 CIRP 统计,美国 67% 的苹果手机以合约机形式销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合约结束后,签订合约的运营商必须允许用户转向其他运营商,AT&T 曾因禁止用户通过 eSIM 转网遭到苹果举报。
eSIM 与实体 SIM 哪个更好,因需求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 eSIM 为 iPhone 实打实的用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国内 C 端市场 eSIM 的应用现阶段集中在智能手表、手环,B 端市场则主要应用在物联网设备,iPhone 17 Air 完全取消实体 SIM,或将起到推动 eSIM 在国内落地的效果。
(图源:fpt.)
按照 @数码闲聊站的说法,安卓阵营也有厂商尝试为搭载高通 SM8850(第二代骁龙 8 至尊版)机型的加入 eSIM,最快今年底上线,但 eSIM 能否落地还要看 iPhone 17 Air。并且安卓厂商同样在开发轻薄款机型,取消实体 SIM 卡槽转向 eSIM 的设计很可能会在轻薄机型上首发。
尽管轻薄机型不是必须取消实体 SIM 卡槽,但通过取消 SIM 实体卡槽提高产品一体性,却可以成为轻薄款机型的主要卖点之一。
据市场研究机构 Statista 披露,2022 年全球 eSIM 连接数已达 4.6 亿,预计 2027 年将连接数将增加至 19 亿。
接下来几年,全球 eSIM 连接数量都将保持较高增速,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依然会是 eSIM 连接数量增长的主力军,手机方面则要看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态度,以及消费者是否认为需要将自己的实体 SIM 卡转换成 eSIM。
eSIM 的高集成度,能够节省手机内部空间,有利于手机的新机内部设计。在应用场景方面,eSIM 更便于用户更换手机号码和运营商,但跨端迁移可能会较为麻烦,将成为困扰用户的难题。eSIM 在国内落地并成熟后,运营商或许可以与手机厂商合作,解决该问题。
iPhone 17 Air 放弃实体 SIM 卡,完全转向 eSIM,是消费者接受程度的一次试探。如果 iPhone 17 Air 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未来各版本 iPhone 面向美国以外的市场,也可能取消实体 SIM 卡槽,完全转向 eSIM。
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们更在意的是用机是否方便,拔卡、插卡操作人人都会,迁移 eSIM 却可能给部分用户造成不便。而且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频繁更换手机号码和运营商,换机大概率比换号更频繁。
(图源:苹果)
至于 eSIM 节省内部空间所带来的轻薄属性,也要看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为兼顾拍摄、续航等属性,相对厚重的旗舰机型未来很长时间内依然会是主流,iPhone 暂时也只有 Air 版本会走轻薄路线。
在 eSIM 与实体 SIM 争夺用户的同时,小雷更希望苹果能够兼顾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为 iPhone 配备 eSIM 和实体 SIM 卡槽,而不是强迫用户接受 eSIM。好在,iPhone 17 系列只有 Air 版本会取消实体 SIM 卡槽,如果市场反馈不佳,短期内苹果其他版本 iPhone 应该会坚持美国以外地区实体 SIM 卡槽 +eSIM 的方案。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