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科技创新需要耐心资本与长期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近日,某知名投资人在采访中表示,其所在的天使基金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以前投资的具身智能项目,因为商业路径不清晰。这一言论引发市场巨大关注。

资本逐利本身没有对错,然而,从风险投资行业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来看,仅仅基于“快钱逻辑”的投资决策可能影响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健康发展。有投资人认为,能投的企业是一年之内能赚回来的企业,最希望是六个月能赚回来的。这种追求速度与实效的做法更像是炒股票,而非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并不是炒股。后者追求确定性与快速套现,而前者则以专业认知能力促进创新,并从中获得回报。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兴起于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年代,由美国硅谷引领创新后涌现了一大批商业模式,中国创业者跟随创新并加以本土化应用,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规模性,在各类商业模式里都出现了几家大型企业。

相当一部分中国本土投资人是跟随式创新的受益者,享受了所谓“风口”红利。大多数时候,只要投资者人集体提供足够多的融资就能支撑跟随创新的公司通过持续烧钱获得流量并建立网络,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估值快速膨胀,最终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获得高额回报。

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红利正在发生变化,新技术革命尚在萌芽之中,中国一部分风险投资者失去了跟随捷径,赚快钱逻辑也失去基础。目前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晰,技术革命爆发初期也是市场最需要风险资本支持创新的时候,但一些风险投资者已经习惯了确定性收益。因此,中国政府近年来持续强调和呼吁发展“耐心资本”“长期主义”,并为此推出改革措施。

风险投资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借鉴硅谷经验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起本土风险投资体系。但是,“风险”是对于技术与商业创新的一种系统性、结构化的不确定性描述,而非简单的“投资亏损风险”。风险投资机构是以认知和判断能力来降低高失败率、长期不可预测性等风险,本质上是通过认知能力来平衡风险与回报。

我国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在投资部分模仿硅谷创新的本土公司中获利,是经过筛选后相对安全的投资。比如对于一些没有成熟模式可参考的创业项目,部分机构在风险投资中过度使用对赌及回购条款,或者明股实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科技创新发展。

智能技术革命正在发生,中国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仍然想摸着成熟模式过河,以避免早期投资打水漂风险。但是,OpenAI并不开源技术,英伟达高端芯片也禁止对华出售,这种等待和跟随模式将会让我国在AI革命中落后。正如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所说,一些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拿过来做应用变现,趁机赚一笔。他认为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中国企业应该超越搭便车阶段。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才实现了DeepSeek伟大的一跃。

对于我国的创新发展而言,在美国技术封锁背景下,如不加紧创新可能意味着放弃参与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机会。真正的风险投资与创新发展,需要耐心资本与长期主义,需要以创新为导向而非以赚快钱为目的。因此,不应低估中国技术与产业创新能力,以过去的拿来主义对抗原始创新的时代潮流,虽然会增加个人投资的安全性,但也会产生错失技术革命的时代风险。